分享

公共交通如何推动经济增长 ——来自35个全球城市的分类比较

 rong_nirvana 2017-02-13

原稿来源:德国西门子公司,伦敦Credo咨询公司《出行的机遇》

编者按:交通体系常被视为城市发展的头号挑战之一:一方面,大容量和高品质的交通系统将有效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加大投资确有必要,但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又是明显的约束。由于无法量化交通投资对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质效益,城市决策者们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为此,西门子公司委托伦敦Credo咨询公司新进开展了一项名为“出行的机遇”的专题研究,第一次量化分析了投资公共交通系统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并选择了35个全球城市,按照成熟城市、高密度紧凑型中心城市和新兴城市三种类别,分别评估了它们在公共交通投资上的表现。研究成果对城市决策者进一步明晰公交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带动作用,提升公共交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    城市公交面临的挑战日趋严重

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流动性的加剧,未来主要城市的交通网络压力将显著加大。测算表明,从现在到2030年,参与调查的35个全球城市利用公共交通的通勤人口将平均增加40%(图1),且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比在西方更快速的增长。


图1 各城市高峰时段公交通勤客流量增幅预测(当前-2030)

 2、  不同类型的城市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

对那些发展成熟的世界级城市,如伦敦或巴黎,基础设施主体架构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建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升级和补充现有的基础设施,以满足现代化出行要求。对于较近时期富裕起来的高密度紧凑型中心城市,如东京和首尔,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跟上迅速膨胀的运输需求。那些不太富裕的新兴城市,一些面临历史欠账,如开罗或德里,还有一些则因为投资能力受限而威胁到未来增长,如尼日利亚的拉各斯。 

二、    关于公交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六个结论

1、  城市公交的经济成本由GDP9%28%不等,总体还在不断升高

其中哥本哈根公交的经济成本最低,仅为9%,而尼日利亚拉各斯则是最高的28%。由于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至2030年纽约的公交经济成本将由占GDP15%上升至18%。而同期巴黎由于规划清晰,交通成本反而会下降。

2、  投资公交系统确实可以帮助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并驱动经济的增长

例如巴黎,投资新建2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其城市发展的公交经济成本[1]由占GDP比重将从14%降至13%,约合每年27亿美元。如果按照轨道交通30年的使用寿命计算,扣除建设成本可带来约5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3、  高效率的公交系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35个城市都充分提升其公交系统运行效率的话,这些城市目前就会获得额外的119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到2030年将达2380亿美元。其中增幅最大的几个城市是东京(154亿美元/每年),莫斯科(141亿美元/每年),伦敦(119亿美元/每年),巴黎(106亿美元/每年)和纽约(98亿美元/每年)。

4、  全球所有城市都持续投资改善其公交系统的话,将大约创造每年8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约占全球GDP1%

如果将改善公交系统的推论扩大至全球所有城市的话,考虑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到2030年将创造每年近8000亿美元的潜在机遇(图2),如果折算到未来30年的话,总收益将超过15万亿美元。

图2 投资公交的经济效益预估(亿美元)

5、  所有城市中哥本哈根是公交系统表现最好的城市,而新加坡(高密度紧凑型中心城市)和圣地亚哥(新兴城市)分别在各自类别摘得头筹

哥本哈根交通的经济成本仅占GDP8.6%,新加坡占8.9%,圣地亚哥占10.8%。而香港和北京分别以占9.2%11.0%位居高密度紧凑型中心城市的二、三名(表1-即图3)。

表1 当前各类城市公交经济成本排名(占GDP比重)

成熟城市

高密度紧凑型中心城市

新兴城市

哥本哈根

8.6%

新加坡

8.9%

圣地亚哥

10.8%

马德里

8.7%

香港

9.2%

墨西哥城

12.2%

维也纳

9.7%

北京

11.0%

曼谷

12.6%

范围

9-19%

范围

9-16%

范围

11-28%

 6、  效率最高的城市都受惠于其公交系统的高效率、高覆盖率、一体化运营和长远而清晰的规划。

例如哥本哈根和新加坡,他们都提供了与客流需求相匹配的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同时确保最小的拥挤和最高的可靠性与可达性。同时高度一体化的运营,确保了乘客可以采用相同的支付系统完成多模式联运过程。同时,他们也都为于未来的需求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三、    对几个中国城市的表现评估和建议

研究选取了四个中国城市:香港、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属于高密度紧凑型中心城市(表2)。

表2 中国城市公交表现与机遇指标对比

指标

单位

香港

北京

上海

广州

早高峰通勤流量负荷

当前

万人次

155.5

107.0

239.7

99.2

2030

万人次

156.6

158.8

345.2

145.5

公交经济成本

当前

%GDP

9.2%

11.0%

12.6%

14.3%

2030

%GDP

9.4%

10.4%

12.3%

13.8%

改善公交创造的经济价值

当前

亿美元/

7

10

42

28

2030

亿美元/

-

19

125

89

研究对上述几个城市的公交发展优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表3)。

表3 对中国代表性城市公交发展的评估与建议

城市

香港

北京

优势

n大容量、高水平的公共交通网络

n成功通过捆绑房地产开发权为轨道交通筹集投资基金

n城市公交未来规划清晰,并具有长远的投资计划

n公交网络便捷友好(如一卡通支付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

n广泛使用的公交优先措施和交通管理技术有效挖掘了系统潜能。

n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

机遇

n2030年,香港将成为高密度紧凑型中心城市中表现最好的城市

n2020年公交总投资200亿美元。

n2030年改善公交系统可创造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将分别占GDP0.2%0.3%.

n到生命周期结束,将创造70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挑战

n道路系统仍然拥挤

n轨道交通和公交网络设施老化

n人口的增加将加剧网络容量问题,尤其是轨道交通。

n国家和地方责任之间缺乏清晰的划分,限制资金保障能力

建议

n重视既有规划的有效实施

n强化用以改善车辆系统服务质量的额外投资

n创造清晰和有弹性的规划

n聚焦公交服务能力提升重点投资项目,除了轨道交通扩张外还应考虑配套体系的建设。

 表3 对中国代表性城市公交发展的评估与建议(续)

城市

上海

广州

优势

n广泛使用现代技术(如轨交列车自控系统,交通管理和实时信息系统。)

n公交服务水平较高(如轨道系统高达99%的准点率)。

n对公交未来增加的份额十分关注,并制定了明确目标。

n在建和规划轨道线网密集,且自控系统的科技水平较高,可有效解决当前的运能问题。

n重视同周边城市的线网联系,这将使交通投资获得更广泛的经济收益。

 

机遇

n2030年可创造125亿美元经济效益。

n2030年改善公交系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将分别占GDP0.6%1.0%

n2030年可创造89亿美元经济效益。

n2030年改善公交系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将分别占GDP0.7%1.2%

挑战

n由于人口的增长,即使公交分担率达到50%,公交仍将面临容量的压力,道路拥挤状况也不太可能缓解。

n直接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如出行计划制定等,仍然是初级水平。

n轨道和常规公交网络到2030年需要进一步扩张需求以应对流量激增的压力

n如何应对汽车出行率的提升

n地方和国家政府责任架构不够合理。

建议

n2030年的大规模投资规划是合理的,如何确保投资能力是关键。

n合理预估并构建满足未来需求的公交投资计划。

 四、    给予决策者的四点建议

1、  经济收益的规模决定投资水平

对于那些较富裕的城市,低效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采取大规模、高投入的模式是合理的——如巴黎投资约270亿美元用于改善轨道交通网络。而对于不太富裕的城市,则应专注于那些能够使当前系统通行能力最大化的低成本投资选择——如圣保罗整合公交票务系统,推出公交优先举措。

2、  使用技术手段来提升公交质量是最好的选择

大规模扩建公交系统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实现方式,除非公交网络稀缺确实是发展的瓶颈,如开罗。对于那些已有足够基础的城市,如斯德哥尔摩或柏林,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公交运行质量应是更好的选择。这些技术可以最大化现有系统的潜力,如构建基于通信的列车自控系统(CBTC)可以大大提升发车频率和可靠性,或整合支付系统鼓励乘客多模式换乘来减轻干线拥堵,还可以通过WiFi和移动互联查询软件提高客户体验度。

3、  轨道交通网络是大城市满足交通需求的关键

尽管发展轨道交通需要大量投资,但研究表明,它仍然是所有交通系统中最合算的投资。许多城市,如哥本哈根、圣地亚哥和新加坡都将其作为公交网络的骨干系统。尽管支出较大,但轨道网络对城市整体经济收益的好处是显著的,特别是特大型或富裕城市。

4、  政府应有效集成公交规划并推进其落实

政府应该有效地集成和创建成功的规划,使他们获得成功有效的城市交通网络。如新加坡2013年编制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2030年前所有的城市交通方式都制定了明确的建设和运营计划,又如伦敦的市长运输战略也提出了伦敦到2031年的公共交通发展计划。



[1]公交经济成本:指个人公交通勤成本占人均GDP的比重,公交的通勤成本综合考虑了出行时间、出行票务花费和出行舒适度等多种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