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程十发,往往给人们的印象是“海派书画名家”,尤其这几年来行情着实不坏——2014年秋拍,他的画作《欢迎毛主席 (共十八页) 册页》就拍出了1380万的成交记录,两年后的一幅《香山采风图》则拍出了920万的价格。 如此看来,大家似乎最熟知的还是他的绘画。但实际上,程十发除却书画方面的成就之外,在篆刻印章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程十发 程十发与百年篆刻大社——西泠印社有颇为深厚的渊源: 1979年,西泠印社建社七十五周年,程十发正式当选为西泠印社的副社长,之后,西泠印社陆续为程十发出版了《程十发书画》,这套书由九本集子组成,其中不仅囊括了程十发广为人知的绘画作品,甚至还包括了他自己的篆刻作品。 《程十发书画》 从这套《程十发书画》里,许多人认识到了程十发的篆刻艺术,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曾说过:“当时是方开本的画集,彩色的,那个年代能印彩色画集非常奢侈,程十发对此也很感动。” 程十发 春牛图 福建东南2016年秋拍 程十发 鹤寿图 福建东南2016年秋拍 虽然程十发的画名远震四海,但他的篆刻艺术同样不可忽略,而在篆刻方面,他与寿山石亦发生过不少有趣的故事。 在程十发艺术馆里,有一处程十发的生平厅,展示柜中就珍藏着这样一枚造型独特的寿山石印章——它呈腰鼓形,印文为“松江人”三字。奇怪的是,虽然程十发是上海松江人,但这枚印章却并非程十发的自用印,而是程十发送给自己的好友、香港名医汪可强的。 程十发青田石自用印 原来,汪可强祖籍杭州,也曾经在松江农村工作过,这样一枚“松江人”印章,“松江人”同时概括了程十发这位篆刻者与汪可强这位印面主人,是二人友谊的见证,不仅涵义深刻,同时也很具趣味。 当然,程十发的自用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每一枚印章的印文都有自己的来历。最为著名的自然是他的姓名印,如“十发”、“程十发”、“十发之鉨”等,“十发”自然是他的字,程十发原名程潼,1938年,程十发考入上海美术篆刻学校,次年也就是程十发19岁时,他的老师李仲乾为他取字“十发”,从此他便以字行,改叫程十发了。 程十发 程十发审定书画之印 关于这件事,程十发曾经说过:“我在学校里只有一个姓和名,叫程潼,而没有字,所以给自己刻图章的时候,总是重复刻程潼。李老师觉得奇怪,问我有没有字,我说没有。李老师说我给你起一个字,叫‘十发’,取‘十发为一程’之意。从此我就用十发,名不大用了。” 程潼十发 供养白阳青藤老莲新罗清湘吉金八大两峰之室 而“三釜书屋”这一印文,也出现在程十发不同的印章上,是他最为出名的斋馆印之一。据说,乍看这枚印章,许多人都不理解“三釜”的意思,有一次,程十发的好友向程十发请教,这“三釜”究竟何意,程十发笑着回答他:“我先祖乃大名鼎鼎的程咬金,程咬金不是人称‘三斧头’吗,为纪念这位英雄前辈,我便用‘三斧书屋’;但斧头毕竟不雅,有斩人之嫌疑,故改称‘三釜书屋’。釜者,锅子也。‘三釜’即三只锅子,国家、集体、个人各一只,三者兼顾,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三釜书屋 回答之风趣,足可见一代海派大家的乐观与幽默,也可见程十发在艺术上追求雅意,也并不忘记与时俱进。 另外,程十发又有一枚印章,印文为“修竹远山楼记”——他在松江方塔公园附近有一座小院,即印文中的“修竹远山楼”,这个斋馆名的出典要追溯到元代的大画家王蒙。 十发鉴古 十发图书 十发心赏 众所周知,王蒙是“元四家”之一,他曾经有一幅作品,题为《修竹远山》。 《画学集成》里引用清代画家王翚的《清晖画跋》,其中提到这样一段,“王叔明作《修竹远山》,尝称文湖州《暮霭横看卷》,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自其肺腑中流出。不可以笔墨畦径观也。南田此图能与古人把臂同行,但属余缀补数笔,欲如一峰、黄鹤合作《竹趣图》,余笔不逮古,何能使绘苑传称胜事耶。” 程十发 《春酣》 1997年 “叔明”是王蒙的字,而《修竹远山》则是王蒙的名画之一,画的是树石丛竹、一带远山,程十发在自己的小院斋馆中遍植翠竹,加之楼外又有重重远山,影影绰绰,便以“修竹远山楼”命名——除了暗合了斋馆本身的特点之外,亦有学王蒙之风致,不入俗尘的意味。 程十发以“修竹远山楼”勉励自身不入俗尘,这种不入俗尘不仅体现在他的书画艺术上,更体现他的言行上。 程十发(左)与林风眠 1996年,程十发向上海画院捐赠了自己收藏的122件宋元明清书画精品,在捐赠签字仪式上,程十发说:“这是我节衣缩食买来做参考资料用的,现在年纪大了,保管发生了困难。春节时,我身体不好,突然想到这件事,怕散失掉,便找文化局领导,提出我的要求……如果对同志们研究时有参考价值,有作用的话,我就非常高兴,无上光荣了。艺术品是属于人民的。我个人收藏是暂时的,应该给同志们做参考。这次对我也是一次教育。”这足可以见程十发的精神境界与无私品格。 1996年6月,工作人员清点程十发捐赠藏画 程十发捐赠清单 而在绘画方面,程十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问我南宗抑北宗,东西中外古今同。法从自然归太朴,一笔顷成万物空。”几乎道尽了他的书画创作理念。 这位不肯随俗的中国书画大家,将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观念以及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彩墨、石刻艺术融汇贯通,创作出了无数极具时代精神、独特艺术风貌与鲜明民族风情的国画人物精品,开创了自身艺术的不朽面貌。 晚年在三釜书屋创作 他是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家之一,更是海上画派领军人物之一,从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洞见中国画的线条之美。 程十发认为,“中国人物画往往无布景,留出空白让人想象,有布景衬托为要表达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他也曾说:“我们的祖先在线条发展的途径中有了那么多千变万化的创造,同时又发展了我们的另一种艺术语言,就是画法。我们画法的始祖也就是线条的图画,它们一直结合在一起,今天的用绘画来工作的人们,也必须从画法的变化中求得他发挥线条美的艺术才能。” 程十发绘画作品欣赏: 今日荐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 寿山石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