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词大会》民间高手大比拼等你来挑战!

 昵称29819924 2017-02-14


《中国诗词大会》民间高手大比拼等你来挑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背出这句《诗经·七月》中名句的,不是学者教授,而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高一女生——武亦姝。

 

她在2月7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更是实力夺冠!

 

诗词量2000首,答题时气定神闲,还有高颜值,有网友感叹武亦姝“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像武亦姝这样的高手还有很多——

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


       北大博士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连续好几场都是擂主,诵读诗词时,总是展现着自信的笑容。


       人称“万能文艺青年”的彭敏,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诗词古文,写新诗、写诗词、写小说,更把《新华成语词典》背了个滚瓜烂熟。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也在电视屏幕前一起参与《中国诗词大会》答题,整个过程中,连连感概自己是个半文盲。曾经背的滚瓜烂熟的童子功都到哪里去了呢?

 

小编也分析了一下着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们也曾下苦工,但多是为了应试做的表面功夫,对于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并没有深入地理解,这才导致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举个例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国”是哪个朝代?我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可能都会认为是商朝,但答案是——陈朝。

 

由此可见,在不了解语言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语句,我们也会有相去甚远的理解。

本季诗词大会的总冠军武亦姝采访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她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也看了许多和历史文化知识,方便自己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学习第一语言尚且如此,更何况国人都在热衷学习的第二语言——英语呢?

作为在英语培训行业耕耘了22年的『ABC英语』,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英语单词和语句,专门开设了以『英语单词记忆与文化背景』为主题的系列文化课,适合有英语学习需求的青少年或成人,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快速高效地背记单词和语句。

 

本次文化课程,仅限100个名额,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免费参加,先到先得哦!


扫描二维码,免费参加


趣味


文化课程绿色通道

扫描以下二维码,参与“诗词大会民间高手对决”关,答对6题可100%获取文化课参与权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