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支画笔来修行 可以创作怎样的精彩? 艺伙本期特别报道继续带您走进 苏海江精微素描教学系列分享 2016 茶 指导老师:苏海江 王彤勋 郭超 茶,是一个温柔的借口 画的是茶,修的是心 艺伙 独家特别报道 茶,是一个温柔的借口,意图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挖掘出浪漫的情怀。它可以是午后正在晒太阳爷爷手里的一壶普洱、备战高考时一杯提神醒脑的立顿红茶、亦或是让人感动却又不经意的瞬间。以茶作为媒介,通过对茶客观形态的描写,力图还原作者抽象的情感,画的是茶,修的是心。 ——指导老师:王彤勋 2016 茶饼 作者:刘沛欣 ▽ 刘沛欣精微素描,80×110cm 我们班的主题定的是茶叶包装,当时拿到题目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头绪,一直觉得自己比较擅长画自然形态,对于“包装”这种画面偏工业形的感觉不是很来电。我的姑姑是开茶店的,当时也请教了她一些问题并且搜集了不少素材开始尝试,但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来打算自己改变物品的形态,选择了露出一半茶叶的茶饼,这样既可以明确包装的主题,又可以满足自己画茶叶这种不规则形态的兴趣。 刘沛欣精微素描局部 刘沛欣手绘中 刘沛欣精微素描局部 纸质普洱茶饼 作者:倪胜蓝 ▽ 倪胜蓝精微素描,80×110cm 不同的茶装材质有不同的符号,组成茶装的空间。发掘茶装材质,便是一个解码的过程。
倪胜蓝精微素描局部 在塑料,玻璃,纸质,布艺中我最终选择了有了些许年代味道的纸质普洱茶饼。 纸上的小细缝,小心翼翼的字体,其间都表露了茶装所要表露的对茶的一份敬意、一份由衷的表白,那是文字与图案交织而成的茶装。毫无疑问,纸质更能体现这份温情,待茶叶用尽之时,也依然能在纹案图饰中,找寻细微温度的茶香。 倪胜蓝精微素描局部 古装茶饼 作者:侯永康 ▽ 侯永康精微素描,80×110cm 茶叶的小小包装里原来也蕴藏着无穷的变化。从金属质感的马口铁包装,到竹简式的包装,从纸质的古装茶饼包装,到极具现代风格的塑料包装,要从中找的一样自己接下来可以刻画几个月的对象,好像并不容易。很快,我就把精力集中在了众多茶装中的一个老物件上。它是一个用纸包裹的方形茶砖,上面有“云南同庆号”的字样和这家老字号特有的“龙马”图印。它上面破碎的空洞,纸经过时间打磨显露的纤维,伴随时间慢慢剥落的红色,和包纸下若隐若现的普洱,每一个细节好像都是旧时光在对后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我有一种欲望,想把这种倾诉,通过自己的画笔呈现出来。 侯永康精微素描局部 在其中我明白的了对待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创作我们应该持有的心态,像煮茶一样,耐心沉稳,还有在创作中的过程,像煮茶一样,有着一步步严谨的工艺步骤,直到闻到茶装背后的那一缕清香。 侯永康精微素描局部 muji玄米茶 作者:何思源 ▽ 何思源精微素描,80×110cm 实际上,在做此课题前,我未曾好好接触过茶,更别说好看的茶装了。对茶的印象不过停留在高三的课桌上,腾起热气的立顿红茶。做题困倦之时,抿上一口,奇妙的滋味便从舌尖蔓延开来,前味苦涩,后味甘甜,顿时苦闷一扫而尽,好不痛快。 何思源精微素描局部 精微大稿,从最感兴趣的局部视觉中心入手,真的便利了很多,小小的无纺布缝隙很有意思,像某一种语言,某一种符号,紧密排列着,一直刻画也不会觉得疲惫。繁琐的是文字部分,但效果减弱之后,也无可厚非。 印象深刻的是结课的时候教学楼的彻夜灯明,天气渐渐转冷的初雪,聚精会神的一双双眼睛,持着画笔的手。感谢这次经历,比画画更多的是磨练与锻炼了自己。 仿清茶砖 作者:袁梦 ▽ 袁梦年精微素描,80×110cm 在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茶装中,我最终选择了一个仿清茶砖。这个茶装跟普通茶砖不同,它依靠腊封来保存茶叶的甘醇,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茶砖的中央贴着规整的标签,上面的生产地、广告语等文字向人们透露着当时茶叶的发展。 从铅笔打稿,到用水彩铺色,最后用彩铅塑造,手绘的乐趣慢慢体现出来,那种尽精微的感觉油然而生。开始也会为如何表达蜡的质感、如何把握虚实而苦恼,但随着进度的推移,都迎刃而解了。 袁梦年精微素描局部 茶装甘醇 作者:张钰涵 ▽ 张钰涵精微素描,80×110cm 初次接触精微总会有些新奇的感觉,就像是突然踏足一个从不曾接触却又向往已久的领地。从题目的给出与选题开始,一步步参透,一点点琢磨,思人所思,想人所想。以不为己的方式来甄选很多种可能。从材质,外形到花纹以及每一个细小的皱褶,探究视觉,触觉与给人的感觉的多种可能。 张钰涵精微素描局部 泼水节一样的裱纸过后是庄严的时刻。起形,精确,定型,小面积铺色,推敲,延伸,最后的修整,完善,定稿。细致入微的要求从一开始便令人苦不堪言,但见证一幅精微的诞生何尝不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毕竟那耗费大量时间描画茶叶明暗与处理包装纸印花处的深浅凹凸的时光已经一去不返。精微啊就是要磨人耐性啊,否则如何去成为美院人呢。 精微素描完成时,本就应是可远观可近察的漂亮。细细碎碎的笔画里永远藏着的是一颗热爱而对自己负责的炽热心脏。 普洱茶包 作者:苑洪森 ▽
曾经的我对茶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种绿色的金属圆柱。所以当老师公布“茶装”的题目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写着“绿茶”的圆铁罐子。然而当精微开始,我才明白这个课程还间接开阔了我的眼界。各种材质,纹理,以及年代的茶装映入我的双眼,而在这形式多样的茶装之中,一种纸质的普洱茶包成为了我最理想的作品题材。 苑洪森精微素描局部 精微大画的绘制持续近一个月,整个大画从最初的起形,铺色,到后来的细节和调整,每两步之间的差异很小,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的大画似乎没有什么进展。然而时光飞逝,一个月的坚持不懈,让我的大画日渐丰富而又完整;期间老师时常给予我们精微创作上的指点,并和我们谈论创作的心得和轶事,这些都使我们大画的绘制过程总能充满乐趣。 苑洪森精微素描局部 水仙茶 作者:温斌 ▽ 温斌精微素描,80×110cm 选材无疑是个繁琐的步骤,但是在其中的收获却是充实和成长。在精微绘本开始前需要收集诸多素材,并将其转化为完整小画面。而自己所选择的材料,十个有八个被淘汰,这都便是家常便饭的小事情了。经过反复的筛选,之所以选择“水仙茶”的原因。首先,它是独具魅力的家乡的味道,通过精微可以让大家了解我的家乡的味道。其次,希望能挑战自我,尝试对于塑料透明薄膜质感的表现。而这些都是提高“美”的能力的关键一步,也是为精微素描更好的开展做铺垫。 温斌精微素描局部 立顿水果茶 作者:王昕 ▽ 王昕精微素描,80×110cm 什么是茶装,茶装是宫廷中的珍藏,百姓家的调剂,是一种语言,是视界的融合,是体现个人品味的符号。 王昕精微素描局部 我前后一共尝试了四种质感的茶装,分别是塑料、玻璃、纸、陶瓷,最开始我非常满意玻璃这种质感,因为画起来效果十分理想,可是我又想挑战自己,于是最后选择了浸泡的立顿茶包来完成自己的精微素描。 王昕精微素描局部 sawuki茶罐 作者:熊晟淇 ▽ 熊晟淇精微素描,80×110cm 曾记得小的时候,父母把我带到乡下老家游玩,途经一片茶园,一整条乡间小路都弥漫着茶的香气,顿时给在草木泥土味和牲畜臭味的空气中待久的我降下一丝甘霖,令我回味无穷。 熊晟淇精微素描局部 茶装甘醇,装的是千年的民族味道。 “尽精微 致广大”,这是徐悲鸿院长曾经说过的话,也是我们学院一直以来恪守不渝的校训。只有精微至致,才能达到广大的境界。这些精微的醇茶,既培养了我的文化修养,也让我变得更加细心,更加认真,并以这种态度面对以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精微”,早已不是对一幅画深入程度的形容词,而是一种人生态度。
熊晟淇精微素描局部 在这香醇画页的最后,我希望能够继续伴随着茶香,走向更加精微的人生态度之路上。 透明玻璃罐茶 作者:刘泳杉 ▽ 刘泳杉精微素描,80×110cm 我姥爷是个正宗的爱茶之人,每当闻到茶香,脑海中就浮现出姥爷冲洗茶的模样,而这一屋子的茶香也勾起了我对茶装的兴趣。而茶的包装并不只是茶表面的包装用纸,更是几种不同质感包装下茶叶的表现。茶装可以晶莹剔透,茶装可以时尚靓丽,茶装也可以锈迹斑斑,呈现出岁月的痕迹。 刘泳杉精微素描局部 我从纸质、铁质、塑料质、玻璃质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而玻璃质感下茶叶微妙的变化,使我对茶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茶叶在玻璃的笼罩下变化不一,有的清晰,有的朦胧,正是这种微妙的变化,我最终选取了玻璃质的透明玻璃罐茶。罐的顶部为纸塞,内部由干花、干薄荷叶和干柠檬果片构成,包裹在玻璃之中,里面几种不同的质感变得丰富有趣。 花果茶 作者:高文靜 ▽ 高文靜精微素描,80×110cm 茶装就是一种语言,交织着时代的精神从绘本的开始,我了解到了茶装的独特,它是生活品位的符号,文艺沟通的载体和融入了各国不用的文化。总的来说,茶装也是一种语言。通过绘本,精微我对于花果茶的包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简约的透明包装能让人一眼开到花果茶颜色的缤纷,设计边框巧思效果加分,极其富有现代感,为年轻人所喜爱。 高文靜精微素描局部 买一送一 作者:刘善诚 ▽ 刘善诚精微素描,80×110cm 不同于典雅庄重的茗茶古茶,严格划分朝代等级的茶砖茶饼,这些年轻的花茶虽显稚嫩深度不足,但它蓬勃的朝气,能够使各种功效、五感体验相互碰撞交融的创造自由,充满着各种的可能性,是其他种类的茶所不能及的。而且具有各自个性的花茶互相取长补短,最终以一种最纯粹的方式融合于一杯之中,满怀关切的心意和饮者的需求,甚是有趣,这也是我为什么坚定玻璃瓶装花茶的理由,和一定要一对出现在画面上的初心。
刘善诚精微素描局部 传统茶包 作者:刘星沅 ▽ 刘星沅精微素描,80×110cm 茶装随时代变迁不断演变,展现了茶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随着快餐时代的到来,茶装的开启以及饮用方式也逐渐由繁到简,如今的茶包只需浸泡在开水中便可直接饮用,与时俱进的融入了当今快节奏生活。然而,茶道却因此而远去,现在社会懂得茶道的年轻人屈指可数,了解茶文化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感谢这次题目让我们这一代在快节奏且不断西化的世界中的年轻人回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刘星沅精微素描局部 铁质人物彩绘茶罐 作者:谈玥杉 ▽ 谈玥杉精微素描,80×110cm 幼时,午睡起床的爷爷每每都会泡上一小壶茶,我不记得他的身后是否有午后的阳光,不记得蒲扇是放在他腿上还是握在手上,只记得他直接对着茶壶嘴品茶时的轮廓,神情的怡然自得。爷爷驾鹤多年,我对此事也渐渐淡忘了,如今逐渐回想起来,细细琢磨,或许,当年爷爷品的并不是茶本身,而是那一份悠闲 自在。 谈玥杉精微素描局部 茶装甘醇,我想大概是同理。茶装所能承载的不只有茶叶,还有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情义在。茶仅六大类、千余种,人有千千万,感悟不可数。 茶装里面没有茶叶,可它却是满的。 老茶罐 作者:张祺琪 ▽ 张祺琪精微素描,80×110cm 我选择了家里的一个老茶罐,老茶罐本是一罐精致的铁观音茶,茶喝完了,罐子并没有被弃之,装上新茶,继续它的使命。就这样,茶喝完了再添上新茶,不断循环。它精致的外表也附上的许多时间的印记,但它依旧在家中行驶着自己的使命。这样与我亲近的故事,一方面令我感动,一方面又符合我的视觉体验。最终敲定了它。 张祺琪精微素描局部 老茶罐 作者:陈昱捷 ▽ 陈昱捷精微素描,80×110cm 对比其他同学丰富的选择,我选择的是一个八十年代左右的老茶罐,是在网上淘的二手的。拿到手上,觉得很好看,绿色的铁罐子,四个面各自画着梅兰竹菊的四幅国画,本身罐身上也有丰富的花纹。为了让所包含的色彩更丰富,我又往里面塞了一层老报纸,看起来颇有年代感,上面锈迹斑斑,仿佛穿透这些斑驳的痕迹,可以窥探到历史面纱下的一角,看着我为它添加的细节,有一种带着古老味道的却又在我手下鲜活起来的生活的气息,这点上我是带着一种微妙的满足感去画的,感觉它在我手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陈昱捷精微素描局部 最后,感谢精微素描,无论是对画技还是人的品质,都是一场磨练,让人沉下心来,好好体味“尽精微,致广大”这六个字的含义,开始迎接作为一个央美人的,绚烂多姿的人生。 HILLTOP茶罐 作者:付燕文 |
|
来自: wangwen712 > 《高考与建筑美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