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学堂微电台 | 宋词三百首 | 蝶恋花·庭院深深

 黑玫瑰可以开放 2017-02-14


蝶恋花·庭院深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老师讲解

在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里,“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词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整体来看,全词的基调充满了感伤、抑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奈和伤痛。然而,到底是谁拥有这样复杂难解的心绪?是一个女子,一个深锁闺中,愁绪满怀,却无计锁春的、等待心上人归来的女子。词作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哀怨和愁苦。


“庭院深深深几许。”词的开头一连三个“深”字,使得全词景深,情深,再加上一个疑问,让人觉得仿佛这个答案是无法得知的,越想探明,却越无法了解。让庭院的“深”、“旷”更加让人寻味,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更可以说体现了词意境的深远。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将这“深”表现得更加强烈化。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让人捉摸不透。绕过这一丛丛的杨柳,以为走到了尽头,实则不然。在杨柳之后,却还有帘幕,这一重又一重的帘幕到底有多少?一言以蔽之,“无重数”,这更让人觉得庭院无比的幽深。词人写到此处,却不再纠缠于庭院的深度,而是如同电影转换镜头一般,将人带入另一个画面,从而引出了全词的女主人公。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女主人公正独处高楼,透过这深深的庭院遥遥凝望着自己丈夫经常流连的章台路,却始终望而不见,这也体现了词中女子那无奈寂寥的哀怨情感。


从景深写到情深,词中写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女子在院中苦苦期盼,流泪伤心,丈夫却在烟花楼中醉生梦死。在深深的庭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对比当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怨恨”情感。表面上句句都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就在景物的描写里,抒写了女主人公深深的哀怨情怀。


全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像是催促着春天的离去,而独在高楼的女子看到这一情景,却不禁联想起自己的芳华是否也如同这残春一般终将逝去,她想将春天留住,但是风雨无情,“无计留春住”,这使她感到很无奈。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于是她把情感寄托在与她命运相似的花上,但是花儿只是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并且像故意似地抛弃她纷纷飘过秋千而去。“泪眼问花”,实际上也是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的命运。女子看到的景象是实境,但是借由这一景象所联想到的自身则为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由此,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合一,使得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也使得意蕴更为深厚,并且境界和韵味更加浑融悠长。


我们读过了很多首宋词,其中包含不少闺怨词,那么闺怨诗词是怎么产生的呢?大多数词人都是男子,他们为什么在诗作词作中将自己化为女子呢?


闺怨诗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上溯诗经,下迄明清。主要集中在唐代(自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选拔人才后。天下文人贤士为取得功名实现抱负,抛妻弃子奔赴京城。于是许多闺中少妇为此苦苦等待蹉跎了青春。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描写的一位因为丈夫外出寻求升官发财的机会而独守空房的女子。)一般是用来描写深闺怨妇或者怀春少女。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儿作闺音,模仿女子的语气写的。

首先闺怨诗的主人公大致可以分为这两类:
1.弃妇,这类女子一般是被男子所辜负抛弃。
2.思妇(或者是心念情人的少女),则是良人在外独守空闺无比思之的情况。
而题材又可以细分为四类:
1.闺怨
2.宫怨
3.征妇怨
4.商妇怨

这样一来男性写商妇怨写闺怨诗词的目的就能理解了。
一、闺怨词以女性作为载体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满怀凄苦,委婉的表达政治意图
在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家”是由夫妇组成的人群最小单位,是“国”的缩影。如同丈夫对妻子有绝对的权威,“君”对“臣”也同样具有绝对权威。妻子对丈夫必须服从,若丈夫对其置之不理,女子就只能处于空虚痛苦而别无他法。而以君王为首的统治阶层若冷落打压有才德的人,这些才子除了隐忍痛苦也是不得进退。正如屈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心念“美人”欲求之,求之不得却不甘心放弃,于是满心郁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子怀才不遇和女子遇不到良人的心情是一样的)。产生了如同被冷落的妇人(也就是弃妇)一样同病相怜的心理,作闺怨作品,虽然比较委婉含蓄,却可以很好地宣泄心中的不平衡。同时这种手法又亦不乏投射政治的意图,端看作者如何写。

 二、宫怨词描写宫中女子的遭遇与其悲惨命运,抨击帝王为了个人私欲而大召民间女子,却让“后宫三千佳丽”白白蹉跎青春老死宫中的行为。

三、闺怨诗里面的征妇怨。内容大多描写为因丈夫从军的妇女对丈夫的担忧想念之情。男性诗人(词人)利用征妇题材的诗词表现对国家战争的痛恨与对百姓的悲悯同情。如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四、利用闺怨诗词来表现女性的境遇,反映社会现象,侧面描写社会生活。譬如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丝绸之路也是那时候产生的。于是商业自然大力发展起来,同时涌现了许多经商的人。这些商人经常外出,行踪飘忽不定,归家次数寥寥无几。留下常年独守空房,寂寞苦闷的妻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就能表现这点。)
五、上面所有的情况亦有表现对女子的同情,为她们说话的意思
六、有一类诗人(词人)则是出于自身风流才情。同时运用女性形象,也有一层独特细腻的审美含义与对生活感情的细腻洞察力在里面
七、出于私人情感,也就是八卦。无甚高大上的立场,他们自己就是少女(妇)之友。典型就是婉约派柳永,其行事与诗词风格使得他在女性群体里一向受到热烈欢迎。其人一生风流韵事无数,甚至死后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为他送葬,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这首词,词作写的的确是闺怨。词中写了一个独居庭院的女子,她的愁、怨、伤、悲。其实我认为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欧阳修四岁而孤,从小是个苦命的孩子,力经挫折,坚韧不拔而能入京作官,可以一展抱负。然命运多舛,他却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当了一个小官。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忧天下的人才,然而他却没有机会,空余惆怅和伤痛。历经变动,壮志难酬的他肯定有怨、有恨、有苦、有悲,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我倒觉得与其说本词写的是闺怨,倒不如认为这首《蝶恋花》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抛弃的怨、恨、伤、悲。在这样的基础上,“雨横风狂”似乎象征着政治斗争的肆虐、无穷,而“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似乎是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