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三部曲

 赵东华 2017-02-14
人工智能三部曲
 最近看了跟人工智能有关的三部电影:

 

英国电影《模仿游戏》(莫腾·泰杜姆),讲怪人且数学天才的图灵造了一台大计算机,用来破解纳粹的军事机密。影片将天才数学家的执着与怪异溶于波澜壮阔的二战之中,历史感十足。后来,图灵自杀。他被誉为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今天我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发表此文,拜图灵之执着与天才灵感!

 

美国电影《机械姬》(亚力克斯·嘉兰),背景置于伊甸园般的世界。计算机天才内森试图创造女人工智能:艾娃。迦勒对被囚禁的艾娃进行图灵测试。第一天,第二天......第七天,艾娃表达爱意。迦勒与艾娃彼此产生爱恋。艾娃也思考自身存在。她在追问和思考,内森说的都是欺骗;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内森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想逃离囚室,去人类的十字路口,选择一个前进的方向;我想看到五颜六色的自然世界;内森想杀我,我要逃生……艾娃拥有了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她的表现的确像一个人,她通过了图灵测试。逃离囚房的艾娃将内森杀死,将迦勒囚禁......或许艾娃的爱情仅仅是一种逃生工具!女婴长成女人也是这样的么?

 

西班牙电影《伊娃》(凯克·麦罗),厚厚灰尘的房子,老旧的汽车。各种实用的智能机器,情感等级可调节的机器人管家。人总是想塑造卓越,在自己身上无法实现时,就寄托在孩子身上,在孩子身上无法实现时,又寄托在人工智能上。人工智能天才想要造集可爱,智慧,美貌,勇敢,好奇,不俗.....于一体的机器人小女孩。后来,愤怒的伊娃将她“妈妈”杀死。影片交叉着现实生活的爱与恨,科幻影片又有现实主义风格。

 

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二人禁不住智慧苹果的诱惑,吃了苹果,有了智慧。亚当和夏娃生儿育女,上帝惩罚他两,他两随把原罪引入人类。《机械姬》和《伊娃》中的女人工智能都是人造夏娃,连名字都一样,影片显然探讨了人类僭越造物主上帝的角色,编剧也安排了对人的惩罚。当然,这只是基督教的观念。以上三部影片都表明,天才的创造力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摆脱循规蹈矩,需要鄙弃恒久不变。天才和疯子有时一线之隔。天才免于了庸俗和低能,注定无法过平常人的生活。然而,他们的天才往往导致自我毁灭。这难道就是所谓上帝的惩罚?如果你过度追求生活的安全感,未来的确定性和世人的认同,用生物进化论讲,你获得了遗传的稳定性,然而,却极大降低了变异性,也就丧失了生物多样性,那么,你注定与创造力无缘。个人创造往往意味着某种代价。由很多人组成的国家何尝不如此?

 

自然进化了人,少数人在统治多数人。奴役深重的人们,从不思考其从小到大接受的一切观念,习惯,行为和现状的来源与合理性,没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他们被奴役者所设计,千人一面,类似于不思考自身存在的机器或野兽,是奴役者的工具。影片中的机器在觉醒,现实中的人们在沉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