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爱与人交往了?

 INIGLOO 2017-02-14
01
 



前几年开始流行一个字:宅,反应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喜欢待在家里,减少与人交际的频率。社会上有很多宅男宅女,他们偶尔会出门与人交际,只是相比之下更喜欢待在家里。

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关在了家里,拒绝与人交际,严重一点的终日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这样的情况是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在与人相处时,他人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通过镜子看到自己,所以我们天然的希望别人对我们满意。我们希望被人欣赏,被人理解、被人接纳。

这样我们就对自己也满意了。

 但是我们跨出家门,我们发现我们遇到的镜子都是苛刻、评判、不够友好的,我们从他人的眼睛里看到了很多要求,希望我们符合他们的期待。



02

 



在与人的相处过程,会激活各种心理体验,你从他人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他(她)是认可你还是厌恶你等等,他人评判你的言语会让你伤心难过甚至愤怒,这时很多人会体验到自己被障在浑浊的一团东西里面,理不清楚自己的情绪,你不知道自己是愤怒还是伤心还是怎样,你只觉得难受,发不出声音。也有一些人感觉被攻击了时,能还击,但是事后也会体验到那一团障住自己的东西。你在那里面看到了后悔、谴责、怀疑、恼怒,你后悔自己也攻击了被人,也担心与他人的关系因此中断,你开始怀疑自己原先感受到的被攻击是否真实,是不是自己过度解读了。

这股难受劲就足够我们减少与人相处的频率了。

03

 



这团东西是什么呢,摸不着看不见,堵在我们心理难受的紧,它是我们每个人没有处理的情绪体验的堆积。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我们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我们被教育要照顾别人的感受,要让别人舒服。每一次你自己的感受、情绪因为没有被看见留在了心理,一次次的堆积已经分不清楚具体的某一种感受,就像一个大雾圈一样绕在我们的身上。



人与人的相处体验就是我的大雾圈碰撞到了别人的大雾圈产生的化学反应,这反应里有一部分是对方给我们的回应,也有一部分是你心理不自觉中提取出来的过往经验的体验。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人说了一句话让你特别的生气,然后你用了很大的力气去还击或压抑,简单点说对方实施了一个伤害点,我们却感觉承受了十个伤害点,这是因为这句话激活了我们内在没有被处理的情绪,压了这么多年,它重新面世能不带来强大的力量吗?

这也解释了同样一句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听了把这一点伤害在嘻哈玩笑中还给对方,不是这样的人情商高,只是他在这件事情中没有创伤体验,所以他能把一个伤害点当一个伤害点来处理。



04

 



当然有些人施展的伤害点本身就很强,也别太谴责自己为什么不能承受别人的攻击,我们没有这个义务把别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前。

在关系中我们带着的这团雾就是我们留给自己的施展空间,你被雾裹得越紧,你越限制自己的行动,常常是你什么都还没做就已经累得要死,很多能量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紧张的应对这些镜子中消耗了。

多给自己一些施展空间,放松一些,处理人际关系又没有标准答案,允许自己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慢慢的裹着我们的这团雾会开始松动,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会更自如。

 

来源:思果心理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