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伤害叫“无微不至”!妈越贱,孩子越没出息

 张桂元z8188 2017-02-14



吃少了,怕饿着;吃多了,怕撑着

夏天出门,怕晒着;冬天出门,怕冻着

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你一定知道我在说谁

千千万万父母正在对孩子进行360度无死角的过度关照

 


这是皮克斯制作的著名动画短片《》(yu),短短6分钟,用萌萌的鹬宝宝讲述了关于成长的故事,恐惧—思考—看见—体验—成长—喜悦。鹬宝宝就像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孩子要成长,既需要父母狠心地在身后轻推一把,也需要父母勇敢地在前面带路,与其什么都替TA做好,不如教他生存的技能




TA的话都被你说了
TA还学说话干嘛



◆ 有个宝宝都快三岁了,还不会“说话”。不仅说话发音不清,而且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比如想要吃饭,不会说:“宝宝饿或宝宝要吃饭”,而是用:“啊啊或饭饭”来表达;想要的东西,不会说:“我要**”,还是用“啊啊或拿拿”来表达。去医院检查,并没有器质性的问题,只是语言发育迟缓,相当于1岁多的水平。


如果父母常常在宝宝发出需求信号之前,就已经满足了宝宝的需求,那么孩子就无需开口。如果宝宝眼神一瞥,小手一指,一“”一“”,家人就能心领神会,立马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如此,宝宝便无需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学说话的动机受到限制,语言发育就会迟滞。



父母可以这样做

 适当为难宝宝一下,“逼”孩子着急,TA就有更强烈的欲望去表达。

不必纠正宝宝说错的话,直接重复一遍正确的即可。比如宝宝说:“吃水”,父母可以问:“宝宝是要喝水吗”






TA的事你都包了
TA当然什么都不会



◆ 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一个小岛上。它们从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天鹅,格外喜欢,拿出食物精心喂养天鹅。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年,老夫妻去世了,天鹅也从此消失了。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冻死、饿死了。


渔夫夫妇像极了对孩子无微不至关照的父母,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学什么……这一路的成长,无一不被父母决定,并铺平道路。至于生活技能,天冷天热怎么穿衣、怎么吃饭、怎么解决困难,孩子连遇到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积累经验了。吃饭时,父母给孩子喂到嘴里;吃完饭,父母给孩子擦嘴;出去玩,父母给孩子穿衣穿鞋……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今渐渐都被父母代替。以至于有一天,当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再也照顾不动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孩子被我们养“傻了”,离开了父母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



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替代孩子规避困难,也不刻意制造挫折,尽量让孩子自然成长

 给孩子试错、犯错的机会,只要孩子没有求助,就要忍住想要帮忙的心







得来全不费工夫
TA又为什么要珍惜



◆ 朋友家的宝宝是个“破坏狂”,新买的玩具玩不了几天,不是坏了就是丢了。然后爸爸妈妈再给买新的。爸爸妈妈总是给宝宝买很多玩具。有一次我问宝宝:“你怎么不好好玩你的玩具呢,玩坏了怎么办呢”,宝宝毫不犹豫的说:“再买新的呗”。


现在大多数父母,小时候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虽算不上缺吃少穿,但玩具真的是我们小时候的奢侈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父母觉得不能再让宝宝缺这少那的,无论是宝宝喜欢的,还是自己觉得好的,或者是别人家有的,都会给孩子买,无微不至的过度满足着孩子的物质需求。太轻易获得的,孩子当然不懂得珍惜,更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可能在TA眼中,没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甚至包括爸爸妈妈的爱。



父母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承担后果,父母不要弥补,让TA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挽回。

 可以让孩子获得的有点难度,比如通过一些好的表现、努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或者延迟满足。







你做得越完美
TA就越自卑



◆ 一个2岁半的宝宝,快到入园年龄了,为了提前让宝宝学会一些生活自理,妈妈下定决心让她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如厕。但让宝宝自己吃饭,宝宝会说:“我不会,奶奶喂”,让宝宝自己穿衣,宝宝会说:“我不会,奶奶穿”,让宝宝自己如厕,宝宝会说:“我不会,奶奶把”。原来,以前做这些事情,都是奶奶代劳的,奶奶做的又快又好,有时宝宝想自己做,奶奶会马上阻止说:“你不会、你做不好,我来吧”。


事事包办替代孩子去做,并且常说:“你不行”,就会让孩子觉得,大人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好,大人是全能的;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我是没用的,我是不好的。这种观念会随着大人无微不至的关照,而根深蒂固。久之,孩子就会对更多的事失去信心。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可以协助孩子成长,但绝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父母可以这样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幼儿园小朋友都懂的,父母更该记住

 孩子不愿做,要鼓励;孩子做的好,要表扬;孩子做不好,不批评惩罚







你保护TA越久
就是坑TA越久



◆ 一位爸爸,每次带宝宝出去玩都呵护备至,尤其是宝宝身边有其他小朋友的时候,更是不错眼珠的盯着。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打了宝宝,爸爸马上冲上去护在孩子前面,恨不得也打对方一巴掌。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抢了宝宝的玩具,爸爸马上替孩子把玩具抢回来。只要发现宝宝身边稍有“危险”,就把宝宝抱走,转移到“安全”地方。现在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老师隔三差五的找家长,因为孩子不能跟其他小朋友相处,不是被欺负,就是欺负人。


孩子的成长无人可以替代,只有自己不断体验、不断感受、不断矫正才能收获经验,人际交往的经验不同于其他生活技能,不是光凭嘴说教就能教会的。如果因为怕宝宝吃亏,就把宝宝与外界隔绝,TA就永远学不会如何与别人相处,遇到人际问题要怎么解决。从3岁入园开始,孩子就已经迈进了自己的小小社会,一个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吃更多的亏。



父母可以这样做

 孩子之间的问题,别急于干涉或替代解决,先观察,给孩子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的时间和机会

 别怕孩子吃亏,吃一堑长一智,TA会更快学会该如何与人相处,会更具社交情商




 


TA再小也不是你的附属品
你凭什么替他感受世界



◆ 一个2岁的男宝宝,特别淘气,他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他喜欢光着小脚丫在地板上跑来跑去,感受地板带来的凉爽,但每次都被妈揪回来穿上袜子,因为妈妈怕他脚底受凉生病;他还特别喜欢玩土,用手可以把土团在一起,也可以松散摊开,觉得很有意思。但每次都被妈妈揪到水池旁,把小手习得干干净净,不许再去摸土,因为妈妈怕他的小手被弄脏,吃饭、揉眼会生病。渐渐的,在妈妈的严防死守下,他越来越“乖”、越来越“听话”,再也不愿去探索。


许多小孩子非常顽皮,这里看看,那里摸摸,甚至拆开、打破。这正是孩子接触到新事物之后,运用自己的感官和身体去做出认知的过程。但是,父母往往以保持卫生和安全的名义,阻止孩子们去尽情玩耍和探索。殊不知,父母的一声声喝止、一次次包办,实际上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增长智力、发展自我的进程,错过了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宝贵的发育期。




父母可以这样做

 别再以爱的名义,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和禁止

 坦然接受孩子探索带来的“破坏力”,只要确保TA是安全的就好




 最后,这首纪伯伦的诗,值得所有父母去用心感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