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不喝白酒,这篇你都应该看看……

 微微传奇 2017-02-14



看完,也许会刷新你对白酒的三观。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白酒不抱有热爱,这和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和过分渲染也有关系。


对于白酒,很多人已经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别以为某些官媒和公众媒体就是权威,不过是搞一搞兴风作浪的行为艺术罢了。至于广告宣传的那些,呵呵一声算了。


酒,是陈的香……?




其实,葡萄酒讲究适饮期,白酒也并非陈得越久越好。

  

一般说来,新酒刺激性大,气味不正,往往带邪杂味和新酒气,经过一定时期的储存,酒体变得绵甜柔和,香味突出,比陈放之前醇厚、柔和,这种现象称作“白酒的老熟”。


特别是酱香型白酒,香味成分众多,老熟过程中的变化复杂。简单说来,优质白酒一般需要贮存三四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达到老熟终点,当酯化反应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趋向平衡,出现停止状态,如果继续贮存,会使酒精度数减少,酒味变淡,挥发损耗也会增大。


特别是目前有些中档和低档白酒,在勾兑过程中添加了香味剂,这类酒更不能较长时间存放。否则,酒质会变得苦涩腻味。所以,只有优质白酒的长期窖藏,才是越陈越好的先决条件。这也是为什么陈年茅台酒价格疯涨的主要原因。


勾兑,是潜规则还是显规则?



十五年前,如日中天的秦池,在国内某报连续编发一组三篇通讯,披露出实际生产能力以及收购川酒进行勾兑的事实,一时间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极短的时间内轰然倒下。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勾兑”一词正式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开始了长达数年并延续至今的被误解之旅。


曾经有朋友这样说,白酒,始终排除不了勾兑,所以改喝葡萄酒。


他这句话不无道理,有品质的优质葡萄酒一般不存在勾兑一说。但您要清楚一点!在白酒中,勾兑是正常现象,勾兑是白酒生产工艺中的一道正常程序。


从技术层面上讲,销量好的酒厂几乎每天都有新酒产出,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兑能使酒的质量差别得到缩小,使酒在出厂前稳定质量,统一标准,达到该种白酒标准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风格特点,勾兑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维系白酒稳定出品的关键环节。



而外购原酒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企业讳莫如深;媒体穷追不舍;消费者可能会觉得,白酒,尤其高端白酒,外购原酒等同于以次充好。


而实际上,收购原酒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一线大品牌白酒,也存在收购散酒的现象。


中国白酒,其实是一种资源依赖性产品,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适宜的自然条件,用葡萄酒的话来说就是“好的风土”。有些地方能酿出好酒(如贵州等地),有些地方就不适宜生产白酒,因此,基于地域的分工是必然的。


前面说了,原酒勾兑是成就优质白酒成品的工艺流程之一,原酒是平台型资源,是白酒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白酒企业外购原酒,和电脑企业使用INTEL芯片,是同样的道理,只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低度酒更有益健康?



相信您也发现了,白酒度数越高价格越贵,这是为什么?


其实,中国古人,在元朝之前,都是喝低度酒的。不然以李白的喝法,“会须一饮三百杯“,早就去青天了,当时酒的度数应该不超过6度左右。


元代时期,有了高度白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可别小看了这句话,它直接为我们如今的蒸馏酒找到了鼻祖!以前发酵的酒度数通常都在10度以下,经过这么一蒸馏,酒度直线上升,最高可达到四十多度!

 

于是,从元代起,中国酒的度数一路飙升,一发不可收拾。从民国到建国初期,高度酒仍是主流。


直到7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发展低度白酒,才兴起低度白酒的市场。


可传统蒸馏出来的酒大都在60度左右,最高可达70多度,这硬要把酒变成30度、40度可怎么办?


于是,“加浆“就成了必要工序,说白了,就是加水。酒加过水后,再通过各种方法来净化它,如使用各种吸附剂,冷冻法等。为了让低度酒不失高度酒的风味,有良心的酒厂,会往酒中添加高级调味酒;没有良心的酒厂,那就是直接添加香精香料。


即便“白酒降度”看上去如此复杂,但低度酒的制作成本还是要远远低于高度酒的成本,因为在进行“调香调味”的时候,除了可以用优质的调味酒(很贵)之外,便宜的香精、香料也是绝大多数酒厂的选择,所以,高度酒比低度酒贵是可以理解的。


而就其本身品质来说,高度酒好还是低度酒好,并没有绝对优劣之分,还是要看各酒厂的原料投入和工艺技术。


白酒香型那么多,傻傻分不清?



在国家级评酒中,目前业内公认的有十二种香型白酒: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的浓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以安徽口子窖为代表的兼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米香型;西凤酒为代表的凤香型等等……还有芝麻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药香型;董型;老白干香型;馥郁香型白酒。


而这些香型各有特色,说不上谁更优秀,只能说消费者更倾向哪一种。酱香型细腻、醇厚、回味长久;浓香型芳香、绵甜、香味谐调;清香型清香、醇甜、柔和;兼香型酱浓谐调、幽雅舒适、细腻丰满、回味爽净……而白酒企业,各自为政,过于看重了酒的社会属性,忽视了对消费者品鉴能力的培养,所以白酒的地域性也很强。


建国后,短短几十年,冒出来这么多香型,还有一些新的香型在不断演化……


白酒的香型的多变看着像在创新,但另一方面,可能是观念固化,技艺上不再纵深探索,加上区域销售的瓶颈,品质缺乏进步的另一种乏善可陈。白酒企业,真心希望再多几家茅台,即使没有它的名,也有那点破釜沉舟的定力和雄心吧。


年份酒就是好酒?



酒窖未出世,年份已久远。一些酒厂开张五六年,就公然叫卖10年、20年、甚至百年的年份酒,以年份做热品牌,几乎成了心照不宣的“行规”。


基本上,现在的年份酒是用少量原酒来做引子,大部分都是一两年的新酒勾兑调和而成。


原浆酒一定是好酒?



现在不少人拿原浆酒做概念。


实际上,酒厂中由纯粮酿出来的原浆酒,是不能直接喝的。没有通过存储的原浆酒中存在大量醇类物质,对身体刺激非常大,而且原浆酒的度数基本在70-75度之间,度数太高,会对胃部形成灼伤。原浆酒,必须经过处理和储存,变柔软变香,度数调低后才能喝,没有经过处理的原浆绝不能拿到市场上销售。


而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下,原浆酒的概念却又被炒偏了。所以,如果再有人用原浆酒来忽悠你,你心中该有底了。


一 个 阶 层 的 品 味 生 活 指 南
咨询合作联络私人微信:wine4m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