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鹅说 | 2017年为什么是丁酉年?

 览奇阅 2017-02-14

圆鹅说·第一期:2017年为什么是丁酉年?


文/源娥


作者:源娥,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史硕士,读书期间曾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曾任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一个以文字为生,以绘画怡情,以历史明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希望将其继承、传播出去的善良姑娘。

        按传统算法,2017年立春过后就是丁酉年了,那么这个“丁酉”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要从我们古代的“干支纪年法”说起。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统称。一共有10个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共有12个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放在前面,把地支中的一个字放在后面,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对干支。例如以天干“甲”和地支“子”开始,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甲子”。甲子之后的下一对干支,天干和地支都要往后换一个,即第2对干支是“乙丑”,而不是“甲丑”,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

        因为天干只有10个,地支却有12个,所以10个天干用完了之后,又会从头开始循环着用,即第10对干支“癸酉”之后的第11对干支是“甲戌”,第12对干支是“乙亥”。同样,12个地支用完了之后,也要从头开始循环,即第13对干支是“丙子”。

        由此,我们就可以列成一个完整的干支表。因为天干个数是整数十,为方便计算,就以10个天干为一列,纵向排列,并且为了计数,把序号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出来。

        在这张表中,正好排列到第60对时,天干和地支都用到最后一个,所以这60对干支就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为一个循环的周期。

        也许有人会问,10乘以12,不是120吗?为什么不是120对干支,却是60对?从上面那张表可以看出,在天干和地支的组合中,序号为奇数的天干只能和序号为奇数的地支组合,序号为偶数的天干只能和序号为偶数的地支组合。例如,天干序号为1(奇数)的“甲”只能和地支序号为1(奇数)的“子”、序号为3(奇数)的“寅”、序号为5(奇数)的“辰”、序号为7(奇数)的“午”、序号为9(奇数)的“申”、序号为11(奇数)的“戌”,组合成一对干支。120的一半是60,所以就是“六十甲子”了。

        说完了干支纪年法是怎么回事,现在就来说说怎么将公元纪年转换成干支纪年。因为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究竟是哪年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切的论断,所以我们无法从头来推。但是因为天干一共有10个,所以在公元纪年法中,若公元后年份的末位数相同,在干支纪年法中对应的一定是相同的天干。例如1984是甲子年,往回看1974是甲寅年,1964是甲辰年;往前看1994是甲戌年,2004是甲申年,2014是甲午年。

        由此我们又可以制成一张天干和公元后年份未位数的对应表。

        所以2017年的天干一定是“丁”。那么地支应该怎么算呢?因为地支是12 个,每12年循环一次,所以若以公元后的年份为被除数,以12为除数,那么得到的12种余数则分别对应12个地支。例如,1984除以12,余4,地支“子”对应的就是余数“4”。由此我们又可以列出一个地支和公元后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数的对应表。

        2017除以12,余数为1,所以地支是“酉”。综合起来,2017年的干支就是“丁酉”。

        这上面的两个干支对应表可以编成一个口诀:


庚申开始数为零,年份末位定天干。

年份除以十二后,所得余数是地支。


        如果没有记住这个口诀,也可以用一个已知干支的公元年份为标准,然后由此推出其他年份。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爆发在1911年,所以以这一年为标准就很方便。年份末位1的天干是“辛”,那么按顺序数过去年份末位7的天干就应该是“丁”。

        因为天干比地支的数量少,天干已经循环了一圈之后,地支还没有循环完,所以从上面六十甲子表的每行可以看出,每过10年,干支对应上地支都要往后退2个。2011年到1911年,一共过去了100年,即十个10年,所以地支应该往后退20个,地支应该是“卯”。那么2011年就是辛卯年。2017减2011得6,所以再从“卯”往前数6个地支得到“酉”,那么2017年的地支就是“酉”,结合上面推算出的天干“丁”,2017年的干支就是“丁酉”。

        上面的干支对应表只针对公元后的年份,并不是适用公元前的年份,而且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之间也还有许多其他的换算方法,这些我们留待以后再讲。

        希望本期的“圆鹅说”对您所有帮助。如有疏漏差谬之处,请各位指正、海涵。若有其他想了解的专题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源娥,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史硕士,读书期间曾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曾任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一个以文字为生,以绘画怡情,以历史明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希望将其继承、传播出去的善良姑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