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岁岁金河复玉关(黄河峡谷) 黄河干流上有峡谷三十多处,累计长1707公里,占干流全长31.2%。网上网下的忙乎了好几天,终于查找到了大部分峡谷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峡谷的姓名是: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大峡谷、三门峡、晋豫峡谷。 青海占了十四处,将近50%: 1茫尕峡:自黄河源东流22公里,在约古宗列盆地和玛涌盆地之间,这是黄河的第一个峡谷,长18公里。 2多石峡: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3麦多唐贡玛峡:暂缺。 4官仓峡:青海甘德县东南部的岗龙乡,峡谷长4公里,被命名为天下黄河第一峡。底部海拔3400~3600米,多出瀑布,气势磅礴,两岸水草丰美,是甘德县第一旅游景点。 5拉加峡:暂缺。 6野狐峡:黄河干流上最窄的峡谷,位于青海省贵南县,左岸为高四五十米的石梁,右岸是高达数百米的峭壁,河宽仅十余米,据说野狐都能跳过去,所以得名。 7拉干峡:位于贵南县茫拉多拉干村附近。 贵南县主要渡口有三个: 1956年青海省林业局伐木队在拉干峡建造了四根双并连钢丝铁索桥,此处水面宽30米,桥长44米,宽1.5米,负荷0.5吨,只能同行一人一马。81年特大洪水冲毁底部桥板,现仅存顶部铁索。 拉乙亥渡口:此处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人们在此处开辟渡口也有千百年的历史了。最初以皮筏通过,解放后,拉乙亥公社加土乎村在此设置黄河上摆渡的渡口。为贵南、同德两线人们到州府地恰卜恰的必经之道。 查纳渡口:贵南沙沟乡查纳村。是历史上一个古渡口,解放前只以皮筏摆渡。63年建成了悬索桥。 8龙羊峡:位于青海共和县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到黄河峡谷区的第一峡口,峡长40公里,河谷宽9公里,峡口只有30米宽,两壁花岗石直立近200米高。其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被称为龙头电站。 9阿什贡峡:位于青海贵德县,距离县城34公里,狭长的峡谷从羊圈湾山岩下起始,两岸为风蚀的丹霞地貌,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青斗艳,奇姿妙色。 10松巴峡:青海贵德松巴村,松巴是藏语“三沟之口”的意思,这是一个人口不到300人的小村落,却有一座风光绝美,吸引诸多外人来此修行的红教寺院。松巴峡曾经是黄河中最险要的峡谷,人称小三峡。两侧是形成于1.2亿年前的丹霞地貌,相传色彩相见的峰群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 11李家峡:位于青海省尖扎县与化隆县的交界处,峡长30余公里。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的第三大水电站,88年4月开工,96年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12公伯峡:位于请海省循化县与化隆县交界处。水电站2001年8月8日开工,04年8月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13积石峡:又叫孟达峡,位于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与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峡道长25公里,历代封建王朝曾在峡口筑积石关屯兵驻守,是明清两代为河州卫所辖的二十四关中的第一关,号称“积石锁钥”。水电站位于积石峡出口处。 14寺沟峡:位于民和县,是黄河流经青海的最后一峡。据说当年大禹治水时,生活区就在现在的寺沟峡一带,有足印、禹王洞、祭祀台、擂鼓台等遗迹。峡长5公里,黄河流出峡口,就流出青海进入甘肃了。 黄河在甘肃的峡谷仅次于青海,有十一处,占39%,也是够多的: 15刘家峡: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然后穿过峡谷西流,出峡谷到兰州之前,先后汇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三大支流。刘家峡水电站第一次建设期是苏联援建,后因为中苏关系破裂,电站被炸毁(没明白为什么被炸毁)。74年自行建设,成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 16牛鼻子峡:位于甘肃永靖县刘家峡乡大川西端。大川西端的一座山犹如牛吃水,牛鼻子将宽阔的黄河一下子挤缩为峡谷,只有十来丈宽,这就是驰名天下的牛鼻子峡。 传说天上的九曲巨龙性子暴烈,被玉皇大帝流放到九州大地,命它东行,可它本性不改,凭借浑身力气与大帝唱对台戏,刚到永靖半川就扭头向西游去,顿时,洪水排山倒海淹没了永靖半川。玉皇派大力天牛火速平叛,天牛奉旨赶到半川,低头对着大龙拼命的吸水,谁知早有防范的巨龙左回右转,头摆十八湾,尾甩转座山。天牛拼命的伸长了脖子,尾巴都快到天上了,鼻子却还是挨不到水面。鲁班大师知道后赶来帮忙,他使用神工,赶来三块山一般大的石头,起名“三兄弟”,老大、老二堵龙眼,老三堵龙嘴,一字型摆开战场,准备将九曲大龙截堵川中,让天牛再施展本领。诡计多端的大龙霎时间变成三头六臂,趁势奔腾而去。可怜牛活活挣死在岸边,三兄弟也束手无策,垂头丧气的立在川中,从此黄河到了永靖就只好转头西流了。 17朱喇嘛峡:暂缺。 18盐锅峡:永靖盐锅峡镇,黄河、洮河、大夏河,三条河流在永靖相会,这是一个经常连年灾害的地方。 盐锅峡水电站, 1958年与上游刘家峡水电站同时开工,61年11月18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75年11月八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是黄河龙羊峡到青铜峡河段规划中的第八梯级水电站,也是黄河第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的大型综合发电站。 19八盘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其水电站是目前唯一一座坐落在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的水力发电站。 传夏朝时,禹王坐着竹排离家治水,到金城附近,看到黄河北边有一座山挡住去路,金城随时存在被淹没的危险。禹王观察地形后,计划将山劈去一半,在旁边凿开一个通道。百姓们在禹王号召和指挥之下,拿起工具,跟着禹王开山凿洞。为了加速工程进度,禹王举手将半个石山削去,又带领大家开凿一条水洞,并将岩石堆成了八座小山,黄河水从八个小山之间流去,故名八盘峡。 20柴家峡: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电站是国家规划中龙羊峡至青铜峡的第十八座水电站,是一座无调节库容的河床式电站。距离八盘峡17.7公里,距离兰州市31公里。2004年11月23日正式开工,07年10月29日建成。 21桑园峡:在兰州市区以东26公里,峡长10里,也叫小峡。两岸石壁峭拔,岩层嶙峋,浑似鬼斧神工一般,是黄河兰州段最为狭窄的地方,宽度仅75米,也称为百峻口。 黄河自十八家滩入峡,河面为之一收,奔腾折而北上,可达宁夏、内蒙,为兰州的水上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本名为蔡园峡。明肃王来自江南,常怀故土,名人在此一带开辟桑园,从江南引来桑苗,栽活了687株,养蚕缫丝,每年可征蚕21斤。后人遂将园改称为桑园。 22大峡:也叫下桑园峡,在小峡下游十里之处,峡长60里。以长、奇、险、特独领九曲之最。依次有峡谷枣林、天王掉甲、大禹治水、神龟探湖、天桥横空、睡佛、古峡仙洞、情侣吻别、友好使者、猛虎饮川、镜中佳人、古峡护神、千里单骑、飞来石、锦鸡独立、鲲鹏钓月、鳄鱼捕食、子母象、鬼斧神工、唐俑壁立、孔明祭天、天眼洞开等二十多处景观。 著名的大峡电站依山而建,从大坝逆流而上,可至省城兰州。 23乌金峡: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和靖远县平堡乡境内,是靖远县南边的峡口。水电站是龙羊峡至青铜峡的第十二级水电站。06年开工,09年竣工。 24红山峡:分为南、北二峡,位于靖远县东北由南往北的黄河上,全长180里,是黄河上最长的峡谷。 25黑山峡:靖远县北边的峡口,是靖远、景泰两县和宁夏中卫县交界处的黄河段上。起始于甘肃靖远大庙村,终于宁夏中卫小湾村,全长70公里。与乌金峡、红山峡共同成为“鬼门三峡”。 过黑山峡至少要经过五十多道弯,极为凶险,不亚于长江的瞿塘峡。黑山峡的终点在沙坡头,在沙坡头对天远望,可见青山耸立,黄沙茫茫,黄河在山和沙之间形成一个“S”弯,一路景观多多,传说历历。 黄河在宁夏境内只有两处峡谷: 26虎峡:位于宁夏中卫南长滩,河面宽最窄处40余米,激流咆哮,惊涛拍岸,两岸多地无容足之处。 南岸长城为战国秦昭王长城,秦始皇时期维修利用,连缀修筑。 27青铜峡: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隶属于吴忠市,东隔黄河与灵武市、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与中卫市的中宁县接壤,西依明长城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为邻,北与永宁县相连。 青铜峡大峡谷是黄河上游的最后一个峡谷,长10公里,传说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劈山成峡,黄河水一泻千里,正值夕阳西下,晚霞与河水互映在峭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色,由此得名。 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贺兰山东麓,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为第一军事要塞。 位于青铜峡大坝西边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 中华黄河坛:大型浮雕照壁位于黄河广场,称得上奇观一处。 山西、陕西: 28晋陕大峡谷:从内蒙河口镇至山西禹门口,构成了最长的连续峡谷——晋陕大峡谷,长达725公里,沿线共有27个县市。 此段黄河由鄂尔多斯高原急转为南北走向,挟势南下,左带吕梁,右襟陕北,成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河南: 29三门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15公里处。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凿成的三条泄水峡谷,成为神门、鬼门、人门。 建于1957年,距市区30公里的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这里有古代漕运的遗迹“黄河古栈道”,有张公岛、梳妆台等名胜古迹,有大禹公园等文化胜地。 山西、河南: 30晋豫峡谷:三门峡至孟津的151公里,河道穿行于中条山与王屋山之间,是黄河最后的一个峡谷,界于河南与山西之间,故称为晋豫峡谷。 小浪底位于河南济源市区以南30公里处,北邻洛阳以北40公里的孟津县。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晋豫峡谷的出口处。 |
|
来自: 东夷人士99999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