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后,书画大师郑板桥先生曾在瞻仰一幅古人墨迹时,发出这样的感叹: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青藤者,徐渭也,浙江绍兴人,首先他牛在给自己起名字,曾用名之多数不胜数,我们只要再知道徐文长就行了。 后人给明朝评了个三大才子,由于竞争激烈,评来评去连唐伯虎这样的人才都没能挤进去,最后赢得公认,获此殊荣的三人是解缙,杨慎,徐渭。 解缙总编《永乐大典》,公认博学第一。杨慎据说读遍天下群书,公推博览第一。而徐渭却成了这三人之中名气最大,传说最多的人物。 还得做个比较,文凭:解缙和杨慎都是状元,徐渭却只是个秀才。明朝科举制度是秀才丶举人丶进士(进士里的第一名是状元)。按现在比较的话,那两人都是高考冠军,而徐渭只能算个初中毕业。牛吧! 徐渭自幼就身负盛名,多才多艺,他曾对自己的才艺做过自我评价: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照这个说法,让后人敬佩不已的高超画技,竟然是徐渭先生自已最不用心(相对)的一门,实在是耸人听闻。 徐渭的书法被誉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他的草书纵横恣肆,诡异奇伟满纸龙蛇,可谓艺高人胆大。 人 牛到这个程度,也算相当的可以了吧,可对于徐渭来说,这只能算他的一点小才艺! 那他最牛的本事是什么呢?兵法。 从古到今,总有那么一类让我们顶礼崇拜的人,他们能末卜先知。比如诸葛亮丶刘伯温,徐渭也绝对有这样的能力,其实他们的共同点是:具有惊人的人心洞察力和准确的局势判断力。 徐渭二十岁就考上了秀才,随后就怎么考连个举人都考不上,考到三十多岁时东南总督胡宗宪亲自来请他当师爷,他也可能是考虑总不能学范进吧,因此就诞生了一位“天下第一幕僚'。 首先从政治上看看徐渭,他替胡宗宪给嘉靖皇帝写了一封拍马屁文章《白鹿赋》,据说这篇拍马屁文章的水平之高,让嘉靖看的跳起来连连叫好,即刻就去太庙烧香祷告去了,并下旨重赏胡宗宪。 写这篇马屁文章的主因是当时严嵩把持朝政,要找胡宗宪的麻烦,胡宗宪又不愿和臭名昭著的严嵩同流合污,和徐渭合计:要拍就拍一把手吧!后来有人曾因这篇文章指责徐渭的人品,但后来的事情可以证明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搞定嘉靖后,胡宗宪和徐渭就开始着手抗倭的大事了。胡宗宪是一个胸怀大志,心系黎民,有着保家卫国情怀的高级干部,但在徐渭到来之前,明明看起来肯定能打赢的仗却莫名其妙的就输了。直到徐渭来到他跟前说了句“先定大局,谋后而动'时,胡宗宪才真正找到了战胜倭寇的指南针。 在徐渭的这个战略方针指引下,用了十二年时间,彻底消灭了在东南丶福建沿海烧杀抢掠了近百年的日本强盗,解救了成千成万的平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可悲的是在胜利到来之时,胡宗宪已经在狱中自杀,徐渭却自杀未遂因抑郁症杀妻被关在狱中。 再说徐渭的最后一件“牛'事吧,徐渭在五十岁时教了一个学生,教兵法。这个学生叫李如松,李如松的父亲叫李成梁。 史料中说戚继光生平百余战,无一败迹。可当时名将他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就是李成梁。我们不妨想想,一个只当过六、七年师爷的秀才去给当时第一名将的儿子教兵法,这是如何的自信呢! 二十多年后,万历二十年,日本派了九路大军,十五万人进攻朝鲜,用了一个多月就全面攻陷了朝鲜,明朝万历皇帝命李如松带五万明兵去抗日援朝,李如松五万对十五万,用了半年时间,消灭日军四万多,剩余的尽数赶下了海,替朝鲜收复了所有失地。 朝鲜庆功宴上,经不住朝鲜国王大臣们的一再追问胜利秘决,李如松缓缓昂头,面向南方说'二十年前,我的老师就教过我如何对付这群恃勇凶残的倭寇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徐渭贫病交加,无人理会,悄悄离开了人世,年七十三岁。如果真有天意,李如松的胜利就是对他最及时的送行!!! |
|
来自: 公司总裁 > 《书画家/科学/艺术家/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