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说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我们说“爱情”的时候,一般想到的是,男女之间,两情相悦。但是,两情凭什么相悦?是基于荷尔蒙、力比多?体健貌端,车房兼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或者相扶相持度尽劫波? “现实爱”的概念,是对应“纯粹爱”来说的。宝玉和黛玉的爱,不是现实爱。那种一见钟情的倾心,前世今生的夙缘,非君不嫁,死生相随,都不叫“现实爱”。现实爱,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可能包含利益最大化的计算,也可能会有攀高枝的预谋、取悦对方的心思、钓金龟婿的技术,更根本的,是务实主义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有现实保障的婚恋观。事实上,现实爱的指向,几乎总是婚姻。 《红楼梦》里,小红和贾芸的爱情,应该算是一桩现实爱的胜利。 小红本名林红玉,避宝玉黛玉的“玉”,被唤作小红,是贾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分在大观园的怡红院里当差。贾妃命人入住大观园,宝玉恰恰住进了这里。十六岁的小丫鬟红玉,离贾府“王子”的物理距离,陡然近了。 虽然如此,但“王子”仍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小红连宝玉的面,都等闲见不上几回。多数时候,她只能呆在二门外,内院那些接近宝玉、端茶送水的“眼面前儿”的事情,是“一件也做不着”的。 但,粗使丫鬟小红的心里,还是萌生了一些不甚清晰的朦胧念想。“这小红虽然是个不谙事体的丫头,因他原有几分容貌,心内便想向上攀高,每每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 灰姑娘的梦,哪个年轻女孩没做过呢? 和很多出身寒微、自负姿色和才干、有志于实现自身和后代的社会阶层流动的女青年一样,小红对机遇相当敏感、反应迅捷。 某一天,宝玉想喝茶身边又没人的时候,机遇青睐了有准备的小红。 小红应该是悄悄溜进内房的,因为她突然说话,把宝玉都“唬了一跳”。趁大丫鬟们不在,小红逮着机会给宝玉倒了茶说了话,给“王子”留下了“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的初步好印象。留心把握机会起了作用,宝玉第二天醒来,是挺惦记着要找她来着。 只是,怡红院实在是个灰姑娘扎堆儿的地方。三等丫头小红安心超车的僭越行为,激怒了二等丫头秋纹、碧痕,她们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那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 挨了这顿好骂的小红,严重意识到竞争的惨烈前景,羊肉还没吃着,已经惹得一身膻,“心内早灰了一半”。这王子,太远了,踮着脚抻了腰也够不到。就算削尖脑袋打破头,最后胜出的那个,多半也不是自己。 小红不是晴雯,她不会让自己沉浸在“心比天高”的梦想、不服不忿儿的挣扎中,她的灰姑娘梦,醒得又快又干脆。 一个老嬷嬷在此时提到贾芸,小红“不觉心中一动”,接着就做了个跟刚有过一面之缘的贾芸有关的情思缠绵的梦。 贾芸是“廊下住的五嫂子的儿子”,年纪只有十八九岁,“甚是斯文清秀”。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穷是穷了些,但名门之后,出身清贵,怎么说也是位“爷”。没落的贵族还是贵族,隔了一层的主子也还是主子,比起众星捧月的贾宝玉,这个贾府旁支的青年公子,显然容易接近得多。 贾芸家境的不够好,经济上的窘困,只是相对的,而正是这一点,拉近了他和“府中世仆”出身的小丫鬟小红的现实距离,让一个贵介子弟和一个草根阶层的“硬件”不再天差地远。这使他成为一个更切近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可以经营的婚恋对象,而不是一个远在云端的幻想。 精明能干的小红,这一轮对人生目标、婚姻对象的调整,几乎出于本能,前后不超过半天时间,就从千方百计亲近宝玉转向魂牵梦系贾芸。这种果决明快,拿得起放得下,表现了一个务实主义者的高适应性。 晴雯说她“拣着高枝儿飞”,其实她是懂得静心、收敛和放弃的,一旦发现那高枝超过自己的攀爬能力,才不空耗气力。拣高枝飞,那是有技术含量的一件事,对高枝的判断和选择,相当考验智商和情商;宝钗说她“眼空心大”,她的心,也只是有限度地“大”,懂得比较衡量,掂量几斤几两,度身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脱离现实的远大理想,更接近空想,甚至痴心妄想。 整个大观园多数灰姑娘后来的命运,证明了小丫头小红义无反顾的掉头,是多么的富于理性和预见性。 这么说,好像小红的爱情完全就是一次冰冷的权衡。事实并非如此。 现实爱,也仍然是爱,它的语词结构,是“现实+爱”。现实爱是有前提和条件的爱,它有非常现实的一面,也绝对包含爱的成分,或浓或淡或浅或深,或者,由淡而浓由浅入深。 不错,宝玉,或是贾芸,在最初,对小红没多大分别。她对这两个男人,都没有一往情深的投入、非君莫属的情分。但,显然,在贾府子弟里,贾芸是比较值得爱的一个,除了长相斯文清秀,也有上进心,知道努力谋事,分担母忧。他日常为人处世,连颇有义侠之名的泼皮倪二也看重,乐意投资他。 和小红一样,贾芸“最伶俐乖巧”,年纪轻轻就挺有生存智慧,知道说巧话哄凤姐、借钱送冰片麝香谋事。小他五六岁的贾府天王宝玉,玩笑说他像自己儿子,他也能坦然认了。这种行为,被黛玉、晴雯辈见了,少不了讥嘲耻笑,但却可能被小红认同和欣赏。 这是两个有着近似的向上目标和奋斗精神的青年男女,生活态度积极现实,有着趋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相遇,很自然地擦出了火花。小红“下死眼”钉了贾芸的两眼,贾芸也对这丫头上了心。 对,这样的爱情,注定不是缠绵悱恻、诗酒唱和式的,但一样是有儿女情怀的啊。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蜂腰桥设言传心事”,不止一次,小丫头小红“把脸飞红”,女儿态尽现,青年贾芸也有多个瞬间的“心内不胜喜幸”、“心花俱开”。这是有感觉。 贾芸拾了小红丢的帕子,很有心地将自己的一条还回去,小红见了,接得心领神会,只中间传递的坠儿蒙在鼓里。这是有默契。 有感觉,有默契,有爱恋,有志同道合。自然,是在有匹配度较高的“条件”之上。 经常看到“当爱情遭遇现实”,仿佛这两者天然就是死敌。瞧,在人家一个小丫头那里,早早就辩证统一了。 按照曹雪芹的故事发展脉络走,小红后来成功嫁给贾芸,从“世仆”变身贾家旁支的一位正经太太。夫妇俩在贾府大难后,不忘旧恩,在狱神庙救助凤姐和宝玉。 历来批评小红的人,都说她攀龙附凤,比较世俗。以她的草根出身、底层地位,和她的美貌、聪慧、才干,她“心大”一些,想要改变命运、往更高阶层流动,也属于可以理解的正常美好的愿望吧?大观园里多少想“攀上高枝”的青年女性,跌得惨的居多,成功上位的几乎没有。真能“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的,是理性现实的小红。 小红以她亲身实践的现实爱的胜利,告诉世人,现实爱是可以双赢的,赢得现实,也拥有爱。现实的爱情,也仍然是爱情,也许,不是最动人心魄最神魂颠倒最深入骨髓的那一种,但也足可以带来和一般人差不多的幸福了,如果你对爱情和生活的要求不比绝大多数普通人更高更苛刻。 这样的现实爱,注定离风花雪月远,离柴米油盐近。但当进入婚姻,那些长长久久的日子,本来不就是这样的吗? 作者: 周珣 本平台致力于好文分享,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告知除
|
|
来自: 昵称32963897 > 《品修《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