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人节面对学生“早恋”话题 东莞一老师直言:不能说是真爱

 强韧之剑 2017-02-14

  随着时代的变化,校园里的心动早已不是“猛虎”,人人谈之色变。可在现实里,对大部分家长、老师和学校来说,不能“早恋”仍然是不应逾越的底线。于是,这之间便产生了一个灰色的、空白的地带,如何走过这一段,也为父母、学生带来了不少烦恼和忧虑。

  对此,东莞中学的心理老师杨柳表示,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孩子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师长其实不需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但同时,学生本身也应该明确,爱情需要激情、亲密,更需要责任和担当。在一切尚未成熟之时,将其放在心里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春心萌动不再是青春期的“猛虎”

  小胖去年九月刚上初一,他懂事乖巧,经常会到办公室和班主任陈老师聊天。一天,他突然和老师提起,隔壁班的一个女生很可爱。陈老师听了,便笑着打趣道:“你喜欢人家啊?”小胖大大方方地点了点头。小胖的态度,让陈老师有点意外,也让她意识到,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这种心动已不像过去那样难以启口。

  事实上,“早恋”这个词早已失却了其最早带来的冲击性。在一些广受学生欢迎的文学影视作品里,中学校园懵懂的恋爱是作家、导演们反复描写、探讨甚至怀念的母题。在生活中,即使是老师,也对孩子们的心动有了更多的理解。

  小胖的班主任陈老师是位在东莞工作的90后,对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接触,她的态度是比较中立和开放的:“我这里没什么‘早恋’的观念。”她认为,在不影响学习、行为举止不出格的前提下,这种接触也是一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们练习如何和异性交流。在情感的推动下,他们也许能从中认识到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陈老师自己的成长经验,她回忆道:“我初中的时候,学校、父母一直强调早恋的危害,并对之严防死守。周围的同学也会对这方面格外注意,防止形成流言蜚语。在此之下,那时的我为了避嫌,会可以和男生划清界限,甚至有的排斥和男生交流。”

  “不能早恋”仍然是必要的底线

  然而,老师的理解并不意味着中学校园恋爱的“解禁”。在老师们看来,由于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过早地踏入爱情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东莞某镇高中担任班主任的许老师直言,虽然知道孩子们情感上的萌动是青春期的必经阶段,但对“早恋”,她仍然不赞成。这主要考虑的是学习问题,她说,无论怎样,学习还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高中的校园恋爱少有结果,但过程既花时间,又花精力还花金钱,没有把握好的话,甚至可能出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再加之,很少学生能将恋爱转化成动力,因此,过早恋爱必然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她还发现,由于对真正的爱情尚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学生对待恋爱并不严肃和认真。“有时候,他们在一起不是说真的对彼此有好感,而可能只是因为生活太无趣,有些则是被动地接受,都不能说是真爱。”所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许老师会将此设为底线,明确地告诉学生:“不能早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