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幼體的飼育指南(2013 年版)

 龟派奶爸 2017-02-14
图片
作者:Tom(美國南加州)
編譯:Erich Sia


距上次原版的飼育指南已經有三年了,
我認為該是重新檢視並進行更新的時候了。
過去三年來有許多的新訊息被人發現,
也透過許多的經驗獲得了新的理解。
伴隨而生的,
是我目前中意的飼養蘇卡達象龜(盾臂龜)(Centrochelys sulcata)和豹龜(Stigmochelys pardalis)方法,
其他人在很多別的陸龜品種身上試過,
也看到了普遍性的成功,
不過我的最主要經驗,
還是來自蘇卡達象龜和豹龜。

作者現行的飼養槽尺寸為 240x120x60 公分,中間有一片 25 公分高的隔板。
图片


室內飼養:

在此必須提醒的是,
我們現在知道蘇卡達象龜的寶寶,
在非洲是在雨季開始的時候孵化的,
此時很熱、潮濕、多雨且有些地方有很多的沼澤。
沒錯,
那個地區每年有八、九個月是乾燥的,
但在孵化的季節裡卻是個沼澤。(譯註:請參閱談野生蘇卡達象龜幼體的習性一文)
在乾燥的季節裡,
蘇卡達象龜絕大部分的時間是躲在地底溫暖潮濕的洞穴裡。
把我們蘇卡達象龜的剛孵化幼體飼養在乾燥類似沙漠的環境裡,
是個很大的錯誤,
況且也誘惑著災難的發生。
對這些幼體而言,
也是非常不自然的。
想像一下,
當一條蚯蚓放置在炎熱、乾燥且底床很乾的環境中,
會發生什麼事。
同樣的事也發在陸龜寶寶的身上。
我們陸龜寶寶飼養環境的維持,
就要像是一條蚯蚓也能夠生存的一樣。
潮濕的底床、水碗和濕氣重的隱蔽處,
都是先決必要條件。
同時,
晝夜溫暖的溫度也是必須的。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一點也沒有爛甲的傾向,
而只要溫度維持夠高,
牠們在這樣的潮濕環境中,
並不會有呼吸道的感染。
我為了全年晝夜溫度不低於 26.7 ℃ 而努力。
成龜在某些環境下,
能夠忍受較冷的溫度,
但這個飼養指南是針對剛孵化的幼體和幼龜,
而目標是要協助牠們茁壯成長,
並不只是倖存未死而已。

把烤燈安裝在密室型的飼養槽內,除了供熱源之外,所需的保溫電費也較省。
图片


保暖與照明:

我使用的是一盞以 12 個小時定時的 65 W 熱光珠寶燈(PAR38), 
調整安裝高度以使燈泡正下方的熱點約有 37.8 ℃。
然後我用了一組爬蟲專用控溫器連結一顆陶瓷加熱燈,
將飼養槽內的環境溫度控制在 26.7 ℃。
有時候烤燈會把環境溫度加熱至 33 ℃,
這並沒有關係,
因為控溫器在這個時候會維持陶瓷加熱燈在關閉的狀態,
但只要日間烤燈熄滅後夜間的溫度開始下降,
陶瓷加熱燈隨時都可以開啟。
我用直管型的螢光燈來點亮飼養槽,
螢光燈管的開關時間是和烤燈同步。
上述是對我很管用的作法,
推薦給讀者,
或許也能幫得上忙。
每個飼養槽和住家環境都不一樣,
通常會需要一些個別的調整,
才能夠達到恰到好處。

蘇卡達象龜幼體要以溫暖潮濕的密室來飼養,而非開放沙漠型的飼養槽。
图片


紫外線:

陸龜必須定期的暴露在正確的紫外線下,
真實的陽光是最好不過了,
但要很小心,
隨時要提供遮蔭處,
因為陸龜幼體很容易過熱,
然後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快速死亡。
如果我們的陸龜能夠在安全的戶外飼養區定期照射到些許的陽光,
就算是在整年之中每個星期就只有幾次,
我們也都不需要任何的人工紫外線。
如果在寒冬期間略過個兩、三個星期也沒關係,
如果我們住的地方有漫長的冬季結凍,
那麼那這段期間就需要一些人工紫外線了。
我偏愛自震式汞燈,
直管型的紫外線燈現在似乎也不錯,
但我自己還要測試看看。
我建議不要用任何精緻型螢光燈(螺旋型燈管或U型燈管)款式的紫外線燈炮,
因為我自己親眼見過太多次造成了眼睛的問題。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才能了解精緻型螢光燈款式的紫外線燈泡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
但有至少些時候會出問題,
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密室型的飼養槽(上)才能有效維持著高濕度,不完全加蓋的飼養槽(下),就算開口不大,也不容易防止溼度降低。
图片


真正的飼養槽:

任何不加蓋(上空式)的飼養槽,
至今都還沒能讓我覺得滿意。
四壁不高的不加蓋飼養槽,
例如陸龜箱(tortoise table)和衣物收納箱(sweater box),
是最糟糕的。
完全無遮蓋物或不試著去減緩熱度和濕度的損失,
對我來說不是不可以用。
只不過如果想要保持溫暖潮濕的空氣,
那就沒辦法了。
在過去一年半載以來,
我所有的熱帶陸龜品種都完全只使用密室(closed chamber)飼養槽,
對於這種方式我再滿意不過了。
需要較乾燥環境和晝夜溫差的溫帶陸龜品種,
在典型陸龜箱內的發育或許會比較好,
我把這溫帶陸龜品種的飼養指南,
留給其他較有經驗的人來說明。
在一個密室內想要維持任何設定的溫度和濕度,
都容易多了。
密室減少了大量電力的使用,
因為熱度和濕度都被困住無處可去。
密室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維持住溫暖的夜間溫度。
不加蓋使得飼養槽內的所有的溫暖潮濕空氣都散逸至座落所在的房間內,
就算我們蓋住了上面大部分的面積,
烤燈所營造出的煙囪效應,
也會讓飼育槽內的熱度和濕度飄升離開。
把烤燈安裝在飼育槽外面或上方,
也會使大量的電力所產生的熱度浪費掉。
密室可以用浴缸和水族缸上面加蓋的方式並且將通風大幅減少,
但是這並不容易且會用掉更多電量。
最好的方式是把所有的加熱和照明設備,
全都安裝在飼養槽內和陸龜在一起。
在一個溫度 21 ℃ 濕度 20% 的普通大小房間內,
想要在一個上方有小開口的箱子內維持溫度 26.7 ℃ 濕度 80%,
就算是實際上並非不可能,
但也是非常困難的。
密室的方式就能夠很容易辦到了。

我們必須知道而且定期調節溫度。
我們要經常檢查溫暖處、陰涼處、取暖點和夜間的溫度,
並且適時地做出調整。
每個飼養槽都不一樣,
甚至在大部分的房屋內,
也會隨著季節而有所變化。
裝了顆燈泡後掉頭就走的做法是不夠的。
要去檢查剛才提到的那些溫度並且進行調整,
最好是在陸龜寶寶還沒進到家門前就先做。
我用的是紅外線測溫槍和遙控溫度探針來監控,
要儘早且經常檢查溫度。

就算是剛孵化的蘇卡達象龜或豹龜幼體,飼養槽的最小面積也要有 120x45 公分。
图片


飼養槽的大小:

簡單地著麼說,
越大越好。
我現在養陸龜寶寶的密室是 120x240 公分。
對於一隻剛孵化的小小幼體,
我建議也不要小於 120x45 公分。
牠們需要空間到處走來走去,
一旦我們把食盤、水碗、溼氣重的隱蔽處和任何的裝飾品或植物放進了飼養槽內,
能夠行走的空間就所剩不多了。
把陸龜塞入小型飼養槽內容易讓牠們過得不好。
對蘇卡達象龜來說,
120x240 公分甚至也只能用個一、兩年,
如果養的是豹龜或生長較緩慢的蘇卡達象龜,
或許能夠用個三年。

作者在預防蘇卡達象龜隆背的長期實驗一文中的兩隻蘇卡達象龜在三歲時(體長為 30.5 和 35.6 公分)的合影。
图片


溼氣重的隱蔽盒:

溼氣重的隱蔽盒提供陸龜一個濕氣更重的地點來躲避和睡覺,
也能夠模擬陸龜在野外可能用得到的更潮濕微氣候區。
溼氣重的隱蔽盒很容易製作,
只要在大型超商買個 2 美元的活動式洗滌槽,
上下翻轉過來並且開個小小的進出孔。
我將活動式洗滌槽內的底床保持著比周遭更濕的環境,
效果非常的好。
我們也可以用塑膠製的鞋盒。
有些人喜歡在溼氣重的隱蔽盒內放置泥炭蘚,
或者在盒內頂部固定一塊海綿。
這些都可以,
不過我通常不太在意這些細節。
這一段內文雖然很短,
但卻是非常重要且不應忽視的細節。


底材:

我建議用椰棕(Coco Coir)、種蘭花用的樹皮(orchid bark)、白扁柏屑(cypress mulch)、無加料的土壤,
或者庭園的泥土(如果合適的話)。
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可以在大部分的五金店或園藝店內大量購買省下不少費用。
我不建議木屑(wood shaving)或木頭切片、研磨過的胡桃殼、玉米蕊墊料(corn cob bedding)、兔子顆粒飼料、壓縮過的雜草顆粒墊料、報紙做的顆粒墊料、牧草、香柏或任何數量的沙子。

底材的選擇非常重要,濕氣重的隱蔽盒更是不可或缺的布置。
图片


水碗

素面的老舊陶製盆栽水盤最好用。
這種水盤有各種尺寸適合任何大小的陸龜,
對於小陸龜的溼答答的腳底有很好的牽引作用,
水盤的周邊不高且水位很淺,
陸龜不慎翻車時也不會溺水,
並且能夠在水碗內翻轉得回來。
把水碗下沉到底床內的效果最好。
此外,
放兩個水碗也沒有壞處。
不要用寵物店販售的典型斜坡狀水碗,
這些東西對蛇類和蜥蜴來說是很好,
不過陸龜來說簡直就是死亡圈套。
要經常清洗陶製盆栽水盤。
水盤內有越多的食物、底材和糞便的殘渣在裡面就越好,
這代表陸龜對於使用水碗覺得很自在,
這是個好消息。
如果需要的話,
就每天清洗個幾次並添加清水。

在戶外曬完太陽後,先泡澡才回到室內的飼養槽。
图片


泡澡:

我建議給剛陸龜孵化的幼體每天用 29.4-35 ℃ 的水溫泡澡 20-30 分鐘。
我用的是四周很高的不透明盆子,
水位保持在約陸龜身體的 1/3 高度。
如果我們的高濕度飼養槽內也有濕氣重的隱蔽處和水碗,
一兩天沒泡澡完全也沒問題。
使用乾燥飼養槽卻只每星期泡澡一次,
我認為是不夠的,
我也不會購買以這種方式飼養並賣出來的剛孵化陸龜幼體。
當陸龜到達約 10 公分大小時,
我的日常泡澡就稍微輕鬆一點,
並且隨著陸龜的體型變大,
漸漸地減少泡澡的天數。
至於較大的陸龜要多久泡一次澡,
我會看很多因素來決定,
當前的天氣和季節是其中的兩大因素。
當天氣又熱又乾時,
我就會比較常幫陸龜泡澡。
如果讀者是住在溫暖、潮濕的多雨氣候區,
而陸龜也是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
減少泡澡次數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泡澡並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四壁不夠高的飼養槽或陸龜箱,也可用此種方式改建成密室型的飼養槽。
图片


補充食品:

我建議保持隨時都有墨魚骨,
有些陸龜從來就不會去吃,
有些會經常的去吃,
我有些陸龜會好幾個月都不去碰,
然後突然在一兩天內把墨魚骨吃光光。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都很會長,
隨著時間而需要大量的鈣質。
良好的飲食是最重要的,
但定期給陸龜一些額外的鈣質,
仍舊是個很不錯的構想。
我每個星期用一小撮 RepCal 或 ZooMed 的舊款碳酸鈣,
是否需要在鈣質內補充維生素 D3 的討論很多,
我個人覺得那不重要。
每隻陸龜都應該以某種方式接受到適當的紫外線暴露,
那麼牠們就能夠製造自己所需的維生素 D3。
我也喜歡用礦物質補充品,
我目前所採用的品牌是 MinerAll,
這對於喜歡吞食小石頭和岩塊的陸龜似乎有所幫助。
據推測有些陸龜之所以會吃岩石或底材,
是因為礦物質缺乏或不平衡所致。
不管是甚麼原因,
MinerAll 似乎能阻止或預防陸龜吃石頭的行為。
最後,
我喜歡每星期使用一次爬蟲專用的維生素補充品,
以補全我整年飲食所可能隱藏的任何不足之處。

作者對於預防蘇卡達象龜隆背的長期實驗的成果感到不夠滿意,並認為只有濕氣重的隱蔽處是不夠的。
图片


戶外的飼養:

我個人覺得這是不可或缺的。
陸龜是靠太陽能驅動的動物,
需要很多的行走空間,
在戶外的益處多多。
我會給剛孵化的陸龜幼體每天一兩個鐘頭的小小遠足,
隨後在回到室內飼養槽之前給予泡澡。
隨著陸龜日漸長大,
我每天讓牠們留在戶外的時間會越來越久,
只要天氣許可的話,
甚至會整天就生活在戶外,
搭配夜間的一個加溫龜窩。
在戶外的時間必須很小心翼翼的,
因為暗藏了很多的危險。
陸龜可能會過熱、被吃掉、咬傷或逃走。
我自己的一些構想對我來說都很有用,
但有其他無限的可能作法。
要確保提供適當的遮陰處,
蓋上一些夾層板通常是不太夠的,
要儘早且經常使用測溫槍來測量,
以確保陸龜寶寶在戶外時不會有問題。

充氣式兒童戲水池可以用於陸龜幼體戶外曬太陽,要注意適當的遮蔭,只有一片夾層板是不夠的。
图片


隆背:

這個議題的討論很多,
我在此僅陳述我說知道是真實的事,
這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實驗、
與住在非洲並研究非洲陸龜的人士之對談、
與美國這裡已經飼養陸龜幾十年的人士之對話、
還有我個人所觀察過所有飼養方式下的幾千隻陸龜。

列舉造成陸龜隆背的原因有很多,
我能夠針對每個原因都舉出許多個例子來加以駁斥,
例如缺乏紫外線、缺乏鈣質、蛋白質過多、食物過多、食材錯誤、生長快速、溫度錯誤、飼養槽過小、經驗不足、養在室內等等,
這些沒有任何一個是造成隆背的原因!(譯註:請參閱陸龜隆背之探討一文)
這些因素多少和隆背有關聯,
但並不會導致陸龜發生隆背。
簡單的來說,
隆背是生長在太乾燥的環境造成的。
這點對任何陸龜品種而言都是確實的,
甚至是那些不太容易隆背的品種。
為了防止隆背,
我採取密室的飼養方式,
並且把周遭溫度隨時保持在溫度 26.7 ℃ 或以上且濕度約在 80%,
我提供濕氣重的隱蔽處並維持濕度在 95-100%,
每天幫烏龜泡澡以確保良好的水合作用,
並且每天用清水在背甲上噴灑好幾次。
蘇卡達象龜在非洲是在雨季的時候孵化的,
那個當時很炎熱、潮濕、多雨且有很多沼澤。
把蘇卡達象龜飼養在乾燥的箱子、使用乾燥底材,
並且在頭頂上有盞造成脫水的熾熱燈泡,
這是沒有道理的。
我模擬非洲雨季的作法,
已經因此養出了數百隻背甲平滑的蘇卡達象龜和豹龜寶寶,
其他的幾個品種也是。
利用同樣的基本原理,
也有其他人的幾百個成功案例。
所以,
拜託,
不要再把蘇卡達象龜和豹龜飼養在沙漠型的飼養環境內。
對牠們來說那是不健康的。
不像有些陸龜品種,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一點也不容易發生爛甲,
而且只要飼養槽內各處的溫度維持在 26.7 ℃ 或以上,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不會因高濕度而罹患呼吸道感染。
我並非只是說說而已,
也不是輕易就做出這些論斷,
我也並非只用這種方法養大了一隻陸龜,
就因一切都沒問題所以如此主觀的認定。
這是因為我已經採用這種方式,
養大了幾百隻陸龜並且都沒有問題。

作者本身已經以高濕度養大了數百隻平滑不隆背的蘇卡達象龜和豹龜。
图片


全文完。图片

作者:Tom(美國南加州)
編譯:Erich Sia


距上次原版的飼育指南已經有三年了,
我認為該是重新檢視並進行更新的時候了。
過去三年來有許多的新訊息被人發現,
也透過許多的經驗獲得了新的理解。
伴隨而生的,
是我目前中意的飼養蘇卡達象龜(盾臂龜)(Centrochelys sulcata)和豹龜(Stigmochelys pardalis)方法,
其他人在很多別的陸龜品種身上試過,
也看到了普遍性的成功,
不過我的最主要經驗,
還是來自蘇卡達象龜和豹龜。

作者現行的飼養槽尺寸為 240x120x60 公分,中間有一片 25 公分高的隔板。
图片


室內飼養:

在此必須提醒的是,
我們現在知道蘇卡達象龜的寶寶,
在非洲是在雨季開始的時候孵化的,
此時很熱、潮濕、多雨且有些地方有很多的沼澤。
沒錯,
那個地區每年有八、九個月是乾燥的,
但在孵化的季節裡卻是個沼澤。(譯註:請參閱談野生蘇卡達象龜幼體的習性一文)
在乾燥的季節裡,
蘇卡達象龜絕大部分的時間是躲在地底溫暖潮濕的洞穴裡。
把我們蘇卡達象龜的剛孵化幼體飼養在乾燥類似沙漠的環境裡,
是個很大的錯誤,
況且也誘惑著災難的發生。
對這些幼體而言,
也是非常不自然的。
想像一下,
當一條蚯蚓放置在炎熱、乾燥且底床很乾的環境中,
會發生什麼事。
同樣的事也發在陸龜寶寶的身上。
我們陸龜寶寶飼養環境的維持,
就要像是一條蚯蚓也能夠生存的一樣。
潮濕的底床、水碗和濕氣重的隱蔽處,
都是先決必要條件。
同時,
晝夜溫暖的溫度也是必須的。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一點也沒有爛甲的傾向,
而只要溫度維持夠高,
牠們在這樣的潮濕環境中,
並不會有呼吸道的感染。
我為了全年晝夜溫度不低於 26.7 ℃ 而努力。
成龜在某些環境下,
能夠忍受較冷的溫度,
但這個飼養指南是針對剛孵化的幼體和幼龜,
而目標是要協助牠們茁壯成長,
並不只是倖存未死而已。

把烤燈安裝在密室型的飼養槽內,除了供熱源之外,所需的保溫電費也較省。
图片


保暖與照明:

我使用的是一盞以 12 個小時定時的 65 W 熱光珠寶燈(PAR38), 
調整安裝高度以使燈泡正下方的熱點約有 37.8 ℃。
然後我用了一組爬蟲專用控溫器連結一顆陶瓷加熱燈,
將飼養槽內的環境溫度控制在 26.7 ℃。
有時候烤燈會把環境溫度加熱至 33 ℃,
這並沒有關係,
因為控溫器在這個時候會維持陶瓷加熱燈在關閉的狀態,
但只要日間烤燈熄滅後夜間的溫度開始下降,
陶瓷加熱燈隨時都可以開啟。
我用直管型的螢光燈來點亮飼養槽,
螢光燈管的開關時間是和烤燈同步。
上述是對我很管用的作法,
推薦給讀者,
或許也能幫得上忙。
每個飼養槽和住家環境都不一樣,
通常會需要一些個別的調整,
才能夠達到恰到好處。

蘇卡達象龜幼體要以溫暖潮濕的密室來飼養,而非開放沙漠型的飼養槽。
图片


紫外線:

陸龜必須定期的暴露在正確的紫外線下,
真實的陽光是最好不過了,
但要很小心,
隨時要提供遮蔭處,
因為陸龜幼體很容易過熱,
然後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快速死亡。
如果我們的陸龜能夠在安全的戶外飼養區定期照射到些許的陽光,
就算是在整年之中每個星期就只有幾次,
我們也都不需要任何的人工紫外線。
如果在寒冬期間略過個兩、三個星期也沒關係,
如果我們住的地方有漫長的冬季結凍,
那麼那這段期間就需要一些人工紫外線了。
我偏愛自震式汞燈,
直管型的紫外線燈現在似乎也不錯,
但我自己還要測試看看。
我建議不要用任何精緻型螢光燈(螺旋型燈管或U型燈管)款式的紫外線燈炮,
因為我自己親眼見過太多次造成了眼睛的問題。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才能了解精緻型螢光燈款式的紫外線燈泡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
但有至少些時候會出問題,
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密室型的飼養槽(上)才能有效維持著高濕度,不完全加蓋的飼養槽(下),就算開口不大,也不容易防止溼度降低。
图片


真正的飼養槽:

任何不加蓋(上空式)的飼養槽,
至今都還沒能讓我覺得滿意。
四壁不高的不加蓋飼養槽,
例如陸龜箱(tortoise table)和衣物收納箱(sweater box),
是最糟糕的。
完全無遮蓋物或不試著去減緩熱度和濕度的損失,
對我來說不是不可以用。
只不過如果想要保持溫暖潮濕的空氣,
那就沒辦法了。
在過去一年半載以來,
我所有的熱帶陸龜品種都完全只使用密室(closed chamber)飼養槽,
對於這種方式我再滿意不過了。
需要較乾燥環境和晝夜溫差的溫帶陸龜品種,
在典型陸龜箱內的發育或許會比較好,
我把這溫帶陸龜品種的飼養指南,
留給其他較有經驗的人來說明。
在一個密室內想要維持任何設定的溫度和濕度,
都容易多了。
密室減少了大量電力的使用,
因為熱度和濕度都被困住無處可去。
密室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維持住溫暖的夜間溫度。
不加蓋使得飼養槽內的所有的溫暖潮濕空氣都散逸至座落所在的房間內,
就算我們蓋住了上面大部分的面積,
烤燈所營造出的煙囪效應,
也會讓飼育槽內的熱度和濕度飄升離開。
把烤燈安裝在飼育槽外面或上方,
也會使大量的電力所產生的熱度浪費掉。
密室可以用浴缸和水族缸上面加蓋的方式並且將通風大幅減少,
但是這並不容易且會用掉更多電量。
最好的方式是把所有的加熱和照明設備,
全都安裝在飼養槽內和陸龜在一起。
在一個溫度 21 ℃ 濕度 20% 的普通大小房間內,
想要在一個上方有小開口的箱子內維持溫度 26.7 ℃ 濕度 80%,
就算是實際上並非不可能,
但也是非常困難的。
密室的方式就能夠很容易辦到了。

我們必須知道而且定期調節溫度。
我們要經常檢查溫暖處、陰涼處、取暖點和夜間的溫度,
並且適時地做出調整。
每個飼養槽都不一樣,
甚至在大部分的房屋內,
也會隨著季節而有所變化。
裝了顆燈泡後掉頭就走的做法是不夠的。
要去檢查剛才提到的那些溫度並且進行調整,
最好是在陸龜寶寶還沒進到家門前就先做。
我用的是紅外線測溫槍和遙控溫度探針來監控,
要儘早且經常檢查溫度。

就算是剛孵化的蘇卡達象龜或豹龜幼體,飼養槽的最小面積也要有 120x45 公分。
图片


飼養槽的大小:

簡單地著麼說,
越大越好。
我現在養陸龜寶寶的密室是 120x240 公分。
對於一隻剛孵化的小小幼體,
我建議也不要小於 120x45 公分。
牠們需要空間到處走來走去,
一旦我們把食盤、水碗、溼氣重的隱蔽處和任何的裝飾品或植物放進了飼養槽內,
能夠行走的空間就所剩不多了。
把陸龜塞入小型飼養槽內容易讓牠們過得不好。
對蘇卡達象龜來說,
120x240 公分甚至也只能用個一、兩年,
如果養的是豹龜或生長較緩慢的蘇卡達象龜,
或許能夠用個三年。

作者在預防蘇卡達象龜隆背的長期實驗一文中的兩隻蘇卡達象龜在三歲時(體長為 30.5 和 35.6 公分)的合影。
图片


溼氣重的隱蔽盒:

溼氣重的隱蔽盒提供陸龜一個濕氣更重的地點來躲避和睡覺,
也能夠模擬陸龜在野外可能用得到的更潮濕微氣候區。
溼氣重的隱蔽盒很容易製作,
只要在大型超商買個 2 美元的活動式洗滌槽,
上下翻轉過來並且開個小小的進出孔。
我將活動式洗滌槽內的底床保持著比周遭更濕的環境,
效果非常的好。
我們也可以用塑膠製的鞋盒。
有些人喜歡在溼氣重的隱蔽盒內放置泥炭蘚,
或者在盒內頂部固定一塊海綿。
這些都可以,
不過我通常不太在意這些細節。
這一段內文雖然很短,
但卻是非常重要且不應忽視的細節。


底材:

我建議用椰棕(Coco Coir)、種蘭花用的樹皮(orchid bark)、白扁柏屑(cypress mulch)、無加料的土壤,
或者庭園的泥土(如果合適的話)。
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可以在大部分的五金店或園藝店內大量購買省下不少費用。
我不建議木屑(wood shaving)或木頭切片、研磨過的胡桃殼、玉米蕊墊料(corn cob bedding)、兔子顆粒飼料、壓縮過的雜草顆粒墊料、報紙做的顆粒墊料、牧草、香柏或任何數量的沙子。

底材的選擇非常重要,濕氣重的隱蔽盒更是不可或缺的布置。
图片


水碗

素面的老舊陶製盆栽水盤最好用。
這種水盤有各種尺寸適合任何大小的陸龜,
對於小陸龜的溼答答的腳底有很好的牽引作用,
水盤的周邊不高且水位很淺,
陸龜不慎翻車時也不會溺水,
並且能夠在水碗內翻轉得回來。
把水碗下沉到底床內的效果最好。
此外,
放兩個水碗也沒有壞處。
不要用寵物店販售的典型斜坡狀水碗,
這些東西對蛇類和蜥蜴來說是很好,
不過陸龜來說簡直就是死亡圈套。
要經常清洗陶製盆栽水盤。
水盤內有越多的食物、底材和糞便的殘渣在裡面就越好,
這代表陸龜對於使用水碗覺得很自在,
這是個好消息。
如果需要的話,
就每天清洗個幾次並添加清水。

在戶外曬完太陽後,先泡澡才回到室內的飼養槽。
图片


泡澡:

我建議給剛陸龜孵化的幼體每天用 29.4-35 ℃ 的水溫泡澡 20-30 分鐘。
我用的是四周很高的不透明盆子,
水位保持在約陸龜身體的 1/3 高度。
如果我們的高濕度飼養槽內也有濕氣重的隱蔽處和水碗,
一兩天沒泡澡完全也沒問題。
使用乾燥飼養槽卻只每星期泡澡一次,
我認為是不夠的,
我也不會購買以這種方式飼養並賣出來的剛孵化陸龜幼體。
當陸龜到達約 10 公分大小時,
我的日常泡澡就稍微輕鬆一點,
並且隨著陸龜的體型變大,
漸漸地減少泡澡的天數。
至於較大的陸龜要多久泡一次澡,
我會看很多因素來決定,
當前的天氣和季節是其中的兩大因素。
當天氣又熱又乾時,
我就會比較常幫陸龜泡澡。
如果讀者是住在溫暖、潮濕的多雨氣候區,
而陸龜也是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
減少泡澡次數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泡澡並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四壁不夠高的飼養槽或陸龜箱,也可用此種方式改建成密室型的飼養槽。
图片


補充食品:

我建議保持隨時都有墨魚骨,
有些陸龜從來就不會去吃,
有些會經常的去吃,
我有些陸龜會好幾個月都不去碰,
然後突然在一兩天內把墨魚骨吃光光。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都很會長,
隨著時間而需要大量的鈣質。
良好的飲食是最重要的,
但定期給陸龜一些額外的鈣質,
仍舊是個很不錯的構想。
我每個星期用一小撮 RepCal 或 ZooMed 的舊款碳酸鈣,
是否需要在鈣質內補充維生素 D3 的討論很多,
我個人覺得那不重要。
每隻陸龜都應該以某種方式接受到適當的紫外線暴露,
那麼牠們就能夠製造自己所需的維生素 D3。
我也喜歡用礦物質補充品,
我目前所採用的品牌是 MinerAll,
這對於喜歡吞食小石頭和岩塊的陸龜似乎有所幫助。
據推測有些陸龜之所以會吃岩石或底材,
是因為礦物質缺乏或不平衡所致。
不管是甚麼原因,
MinerAll 似乎能阻止或預防陸龜吃石頭的行為。
最後,
我喜歡每星期使用一次爬蟲專用的維生素補充品,
以補全我整年飲食所可能隱藏的任何不足之處。

作者對於預防蘇卡達象龜隆背的長期實驗的成果感到不夠滿意,並認為只有濕氣重的隱蔽處是不夠的。
图片


戶外的飼養:

我個人覺得這是不可或缺的。
陸龜是靠太陽能驅動的動物,
需要很多的行走空間,
在戶外的益處多多。
我會給剛孵化的陸龜幼體每天一兩個鐘頭的小小遠足,
隨後在回到室內飼養槽之前給予泡澡。
隨著陸龜日漸長大,
我每天讓牠們留在戶外的時間會越來越久,
只要天氣許可的話,
甚至會整天就生活在戶外,
搭配夜間的一個加溫龜窩。
在戶外的時間必須很小心翼翼的,
因為暗藏了很多的危險。
陸龜可能會過熱、被吃掉、咬傷或逃走。
我自己的一些構想對我來說都很有用,
但有其他無限的可能作法。
要確保提供適當的遮陰處,
蓋上一些夾層板通常是不太夠的,
要儘早且經常使用測溫槍來測量,
以確保陸龜寶寶在戶外時不會有問題。

充氣式兒童戲水池可以用於陸龜幼體戶外曬太陽,要注意適當的遮蔭,只有一片夾層板是不夠的。
图片


隆背:

這個議題的討論很多,
我在此僅陳述我說知道是真實的事,
這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實驗、
與住在非洲並研究非洲陸龜的人士之對談、
與美國這裡已經飼養陸龜幾十年的人士之對話、
還有我個人所觀察過所有飼養方式下的幾千隻陸龜。

列舉造成陸龜隆背的原因有很多,
我能夠針對每個原因都舉出許多個例子來加以駁斥,
例如缺乏紫外線、缺乏鈣質、蛋白質過多、食物過多、食材錯誤、生長快速、溫度錯誤、飼養槽過小、經驗不足、養在室內等等,
這些沒有任何一個是造成隆背的原因!(譯註:請參閱陸龜隆背之探討一文)
這些因素多少和隆背有關聯,
但並不會導致陸龜發生隆背。
簡單的來說,
隆背是生長在太乾燥的環境造成的。
這點對任何陸龜品種而言都是確實的,
甚至是那些不太容易隆背的品種。
為了防止隆背,
我採取密室的飼養方式,
並且把周遭溫度隨時保持在溫度 26.7 ℃ 或以上且濕度約在 80%,
我提供濕氣重的隱蔽處並維持濕度在 95-100%,
每天幫烏龜泡澡以確保良好的水合作用,
並且每天用清水在背甲上噴灑好幾次。
蘇卡達象龜在非洲是在雨季的時候孵化的,
那個當時很炎熱、潮濕、多雨且有很多沼澤。
把蘇卡達象龜飼養在乾燥的箱子、使用乾燥底材,
並且在頭頂上有盞造成脫水的熾熱燈泡,
這是沒有道理的。
我模擬非洲雨季的作法,
已經因此養出了數百隻背甲平滑的蘇卡達象龜和豹龜寶寶,
其他的幾個品種也是。
利用同樣的基本原理,
也有其他人的幾百個成功案例。
所以,
拜託,
不要再把蘇卡達象龜和豹龜飼養在沙漠型的飼養環境內。
對牠們來說那是不健康的。
不像有些陸龜品種,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一點也不容易發生爛甲,
而且只要飼養槽內各處的溫度維持在 26.7 ℃ 或以上,
蘇卡達象龜和豹龜不會因高濕度而罹患呼吸道感染。
我並非只是說說而已,
也不是輕易就做出這些論斷,
我也並非只用這種方法養大了一隻陸龜,
就因一切都沒問題所以如此主觀的認定。
這是因為我已經採用這種方式,
養大了幾百隻陸龜並且都沒有問題。

作者本身已經以高濕度養大了數百隻平滑不隆背的蘇卡達象龜和豹龜。
图片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