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的别名

 杏坛归客 2017-02-14

南方的别名

 

赤方

指南方。古人以五行、五色表示五个方位。南方属火,色赤,故称。《宋书·符瑞志上》:“有景云之瑞,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

 

赤后

指南方。古以南方配火,其色赤;后即后土,土地。《管子·幼官》:“饮于赤后之井。” 尹知章 注:“南方井也。”

 

赤位

指南方。《逸周书·小开武》:“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唐 陶拱《天晴景星见赋》:“起青方者,萦瑞彩以葱茏;发赤位者,统祥光而翕赩。”

 

丹陆

南方。南方大地。南方色赤,故称。隋 无名氏《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昭昭丹陆,奕奕炎方。”宋 刘子翚《法石见李汉老参政》:“玉堂草诏褫凶魄,丹陆陈谟发天听。”宋 舒岳祥《正仲思归作篆畦今夜月十诗非篆畦月乃雁苍月》:“忆昔趋丹陆,鸡人唱晓筹。”

 

丹冥

指南方遥远之处。晋 张协《七命》:“丹冥投烽,青徼释警。”李善 注:“丹,南方朱冥也。”张铣 注:“丹冥,南方远处,谓蜀也。”

 

丹野

指南方的大地。晋 陆云《盛德颂》:“神母哀号,厎命丹野。”南朝 刘义庆《幽明录》:“﹝桓温﹞问曰:‘太玄是何等也?’答曰:‘南为丹野,北为太玄,必西北走也。’”

 

火离

南方。以五行,南方属火。以八卦,南方为离卦。故有此称谓。《周易·说卦》:“离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唐 张九龄《荔枝赋》:“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虽受气于震方,实禀精于火离。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

 

火维

南方属火,因以“火维”指南方。亦特指五岳中的南岳衡山。南朝 徐灵期《南岳记》:“赤帝馆其巅,祝融宅其阳。”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元 欧阳玄《辟雍赋》:“东逾若木之日津,西探崦嵫之月竁,南穷火维之陬,北际冰天之澨。”郭沫若《下龙湾》:“忘却南邦是火维,午凉长睡不知时。”

 

离方

南方。古人以八卦定方位,离卦代表南方。明 陈继儒《珍珠船》:“韩干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大抵以马为火畜,而南为离方,其色青骊驒骆,皆以支干相加,故得入妙”。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男有男境,上应离方,快向南山之南,修真修道去。”

 

南邦

南国;南方。《诗·大雅·崧高》:“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汉 焦赣《易林·复之大畜》:“南邦大国,鬼魅满室。欢声相逐,为我行贼。”元 揭徯斯《送也速答儿赤序》:“国家臣妾万邦,南邦为一,余六十年而教化不兴,风俗日坏,奸宄屡作者,任法律而务财用也。”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南邦存亡呼吸,向(向荣)军既不能援,陈金绶盛保所带官军,尚不知行抵何处。”刘师培《文说·宗骚篇》:“考其职掌,是属清庙之官,列彼礼文,半杂南邦之典。”

 

南鄙

南方边境地区。《左传·僖公二年》:“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予客自南鄙,观蓺于鲁。”张载 注:“南鄙,荆州也。”

 

南垂

南方边境。《后汉书·公孙瓒传》:“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晋 潘岳《西征赋》:“骛横桥而旋轸,历敝邑之南垂。”《魏书·食货志》:“又于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

 

南楚

春秋战国时,楚国位于中原南方,是江南一带的大国。故以南楚泛指南方。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三国 曹植《王仲宣诔》:“我公奋钺,耀威南楚。”唐 王贞白《庐山》:“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唐 杜甫《南楚》:“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南道

指南方。《史记·游侠列传》:“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跖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汉 王充《论衡·言毒》:“南道名毒曰短弧。”

 

南地

南方地区。《战国策·秦策三》:“今攻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楚魏,则秦所得不一几何,故不如因而割之,因以为武安功。”南朝 梁简文帝《悔赋》:“楚王刻鹤,播徙南地。”唐 贾岛《送人南归》:“虽然南地远,见说北人多。”《宋史·兵志》:“议者言南地不宜牧马。昨自牧养,今二三年,已得马数百。”

 

南端

南方;南边。汉 王逸《九思·守志》:“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元史·天文志一》:“表长五十尺,广二尺四寸,厚减广之半,植于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南边正门。汉 张衡《东京赋》:“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薛综 注:“端门,南方正门。”晋 左思《魏都赋》:“岩岩北阙,南端攸遵。”李善 注:“凡南方正门,皆谓之端。”

 

南藩

犹南疆。《史记·赵世家》:“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于荏,而功未遂。”《陈书·高祖纪上》:“公赤旗所指,祅垒洞开,白羽纔撝,凶徒粉溃。非其神武,久丧南藩。”唐 杜甫《人日寄杜二拾遗》:“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又南方的屏障。《隋书·高祖纪下》:“有梁之国,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

 

南国

泛指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王逸 注:“南国,谓江南也。”三国·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南唐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唐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檮杌闲评》三十回:“只见南国猩唇烧豹,北来熊掌驼蹄。”清 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至其(袁可立子袁伯应)榷关南国,登车奉使,江南佳丽之地,风声文物,与其才情互相映带。”巴金《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

 

南畿

南方边远地区。三国 曹丕《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江、汉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南朝 吴均《战城南》:“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明 李东阳《送邵国贤还治许州》:“入门长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

 

南纪

南方。《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郑玄 笺:“江也,汉也,南国之大水,纪理众川,使不壅滞;喻吴楚之君能长理旁侧小国,使得其所。”后因以指南方。南朝 江淹《王侍中为南蛮校尉诏》:“赞政南纪,播惠西夏。”宋 杨万里《读罪己诏》:“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象齿焚身,祸延南纪。”

 

南徼

南方边陲;南部边界。唐 宋之问《入泷江》:“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新唐书·天文志一》:“江源自南纪之首,循梁州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相会。”

 

南离

指南方。《易》离卦位在南,故称。汉 张衡《髑髅赋》:“取耳北坎,求目南离。”章樵 注:“离,南方火;火外景,故目属之。”明 唐顺之《冬至南郊》:“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清 钮琇《觚賸·石言》:“﹝端溪砚石﹞望之有形,抚之无迹;南离炳晖,蒸为紫云。”三国 曹丕《玛瑙勒赋》:“扇朔方之玄气,喜南离之焱阳。”明 唐顺之《冬至南郊》:“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

 

南陆

南方,南方大地。”晋 陶潜《述酒》:“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元 周权《次韵褚仲明苦热行》:“烛龙衔火飞南陆,万叠云峰天地窄。”唐 王季文《九华山谣》:“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唐 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丹霞启南陆,白水含东菑。”

 

南荣

南方之地。汉 王褒《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王逸 注:“南方冬温,草木常茂,故曰南荣。”唐太宗《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唐 李白《登瓦官阁》:“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唐 刘禹锡《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秋次池上馆,林塘照南荣。”

 

南土

南方地区。《诗·大雅·崧高》:“往近王舅,南土是保。”孔颖达 疏:“当于南方之土,于是安居之矣。”唐 陈陶《寄兵部任畹郎中》:“虽同橘柚依南土,终愧魁罡近北辰。”唐 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唐 张九龄《东湖临泛饯王司马》:“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聊乘风日好,来泛芰荷香。”

 

南夏

泛指我国的南部。《晋书·刘弘传》:“南夏遂乱。父老追思弘,虽《甘棠》之咏召伯,无以过也。”宋 李廌《岑使君牧襄阳受代还朝某同赵德麟谢公定潘仲》:“使臣抚南夏,万夫久以望。”

 

南乡

南方。《诗·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毛传:“乡,所也。”郑玄 笺:“维女楚国,近在荆州之域,居中国之南方。”三国 曹植《神龟赋》:“苍龙虬于东岳,白虎啸于西冈。玄武集于寒门,朱雀栖于南乡。”唐 陈陶《海昌望月》:“夜鹊思南乡,露华清东瓯。”宋 苏辙《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大孔奋飞自南乡,联翩群雁相追翔,渠家冠盖尤堂堂。”

 

南裔

南方边境地区。晋 陆机《赠顾交趾公贞》:“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晋书·苻坚载记下》:“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下》:“交阯远居南裔,越裳之俗也;敦煌僻处西域,昆戎之乡也。”唐 柳宗元《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南中

泛指南部地区;南方。《魏书·李寿传》:“封建宁王,以南中十二郡为建宁国。”岭南地区。《文选·孙楚》:“南中吕兴,深覩天命,蝉蜕内向,愿为臣妾。”李善 注引《吴志》:“交阯郡吏吕兴等杀太守孙諝,使使如魏。”唐 王勃《蜀中九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宋 杨万里《明发龙川二绝》:“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又言泉州有红牙大戟树,其大数围,南中之所无,而泉人所不知者。”泛指南方地区。唐 王建《荆门行》:“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唐 欧阳炯南乡子·嫩草如烟》:“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南中诸友,而今何处问浮萍。”

 

热乡

气候炎热之地。指南方。《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孔颖达 疏:“孙毓以为寒乡率早寒,北方是也;热乡乃晚寒,南方是也。”

 

炎方

泛指南方炎热地区。三国 钟会《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唐 李白《古风》:“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唐 白居易《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唐 贾岛《送人南游》:“蛮国人多富,炎方语不同。”明 何景明《九日黔国后园》:“水国阴多寒已至,炎方霜后瘴初收。”

 

炎天

天有九野,南方曰炎天。《吕氏春秋·有始》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汉 孔融《杂诗二首》:“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唐 杜甫《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

 

炎土

指西南边远地区。《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泛指南方。南朝 江淹《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况北州之贱士,为炎土之流人。”

 

朱方

指南方。唐 温庭筠《鸡鸣埭曲》:“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唐 皎然《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宋 李处全《水调歌头》:“上马趣携酒,送客古朱方。秋风斜日山际,低草见牛羊。”明 刘基《梅颂》:“朱方之秀梅实硕兮,含章而贞受命独兮。”

 

朱冥

指南方。汉 刘向《九叹·远游》:“绝都广以直指兮,历祝融于朱冥。”王逸 注:“朱,赤色也。言己行乃横绝于都广之野,过祝融之神于朱冥之野也。”

 

朱垠

指南方极远之地。汉 班固《东都赋》:“西荡河源,东淡海漘,北动幽崖,南燿朱垠。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唐 张九龄《为王司马祭甄都督文》:“北拥旄于玄朔,南仗节于朱垠。”宋 范仲淹《明堂赋》:“南门之外,则有朱垠、越裳,八蛮之族,唯北是望。”

 

 

崴子已编著《事物别名疏-中国古典文学钩沉》(约500万字),出版事宜,您有何建议?教教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