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设备管理的问题。电缆故障查找设备种类较多,保存、维护和保养的方法也不一样。如自带电源的设备,在长期放置不用时,需要按周期进行充放电进行保养,否则就会造成电池损坏,甚至导致电子元件损坏;设备在现场使用中会发生部件损坏或零小部件的丢失,应由专人负责进行修理和补充,避免影响以后的故障查找工作。因此,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设备保管、借用、保养维护和更新制度,最好设置专人负责,建立考核机制,确保设备随时具备正常的使用条件。 3查找方法 电缆故障查找的方法主要有低压脉冲、高压闪络、三次脉冲等,在实际故障查找中需要操作人员根据电缆的故障性质进行选择。 (1)低压脉冲法具有操作简单、测距精确等优点,其前提条件是故障相线对地或者故障相线之间的电阻不能大于100Ω。作业人员在检查电缆绝缘电阻时,一般都使用兆欧表进行测量,如果在摇测过程中发现兆欧表显示的电阻值为零或接近零时,就采用低压脉冲法进行故障点的测试是不妥的。由于兆欧表的单位量值是兆欧级(1MΩ=1000000Ω),因此即使兆欧表显示为零,其实际电阻也可能高达几百至几千欧,而这种情况根本不适合采用低压脉冲法进行测距。有关资料统计,电缆故障中采用低压脉冲法能够准确测距的情况占不到20%,所以对故障相线电阻值的掌握非常重要。测量时,应采取“先大量程后小量程”的顺序,即先使用兆欧表进行故障性质的判断,初步掌握故障相的绝缘情况后,再进一步采用万用表(或小量程电阻表)对故障相进行细致电阻的测量。通过测量可得到与故障相有关的比较精确的电阻值,为选择合适的故障查找方法打好基础。 (2)高压脉冲法是现场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工作人员不管故障点的性质如何,都统一采取一种电压值进行测试。而这会引起两种问题:一是因电压不够高而得不到有效的故障点波形;二是因放电电压过高造成电缆其它部位的损坏。通过分析和实践可知,有效的波形不仅要能反映故障点的距离,还应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应以“电流决定电压”为原则,并按照先确定基础电压、观察放电电流、再逐级升压的步骤进行;基础电压一般以电缆额定电压的80%为准。如额定电压为10kV的电力电缆,其额定电压为10kV,可将初次放电的电压设定为0.8kV,进行一次试放电,并注意观察放电的电流值。如果放电电流较小,那么通常是故障点阻值较大,试放电设定的电压不足以击穿故障点构成有效的放电回路,形成的波形为上下振荡的正弦波(如图1所示),电流一般不超过5A;这时可以继续升高电压,并在每升高0.1kV后放电一次,直至采集到具有明显周期变化的波形(如图所示2)时才停止放电;也可将采集到的波形与典型波形(如图3所示)进行比较,若与典型波形在周期变化方面比较一致,则可据此波形进行故障点的测距。 图1故障点未击穿的典型波形图 文章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