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经理人应具有伯乐的智慧眼,善于识别人才,并且要想尽办法搜罗人才。 汉末纷争,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招兵买马,划分势力范围。梦想恢复汉室的刘备,手下既无精兵强将,又无城池可作根据地,尤其重要的是缺乏一位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当时的刘备求贤若渴,辛得徐庶举荐,才得知在南阳卧龙有一天下奇士——诸葛亮。 于是,刘备便带上两位结拜兄弟张飞和关羽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哪知,出师不利,诸葛亮家中的小童子告诉刘备“先生今早小出。”性急的张飞听罢,便对刘备说:“既然不在,我们回去吧。”刘备却说:“在等一等。”最终等不到,方才回去。 过了数日,刘备派人打听,得知卧龙先生已回,便要二顾茅庐。张飞却不耐烦了:“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刘备叱责了张飞,说:“孔明乃当世大贤,岂可使人召唤。”于是,便顶风冒雪二请诸葛亮。至诸葛亮家中,不料他又不在。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写下留言,表达他对诸葛先生的敬仰,然后告辞。 等到刘备想第三次上隆中时,就连关羽也不耐烦了:“兄长两次亲往拜谒(ye 第四声),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刘备只得拿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来规劝两位小弟。于是,三人再次前往隆中。 离诸葛亮的草庐还有半里地时,刘备便下马步行,以示对诸葛先生的尊重。这次,卧龙先生虽然在家,不巧正在熟睡。于是,刘备便率领两位兄弟站于屋门之外,静静地等候。终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起床接待了他们,并答应出山。 这便是人尽皆知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事实证明,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倘若没有孔明的鼎力相助,刘备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一个领导者能否成功,尤其在他创业初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下属的能力。能否拥有一些真正的人才,是一个领导者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要吸引人才,方法很多,但始终摆脱不了一个“诚”字,以诚待人。这个“诚”可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对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要保持耐心,始终不愠不火、恭敬有礼,总有一天你会感动他。 礼贤下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