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提出,该标准项要求认证专业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该部分的重点在于专业是否建立了系统的学生成长与毕业生发展跟踪监测体系。 台湾工程教育学会IEET对于专业学生标准项的定义是本规范评量在学学生的教育与毕业生的品质与能力。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①须订有配合达成教育目标合理可行的规章。 ②须订有鼓励学生交流与学习的措施及办法。 ③须确切说明如何能持续并有效执行学生的指导与评量。 ④须能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所有的要求。 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认为,招生选择的标准,要与大部分可以在限定时间以期望的标准完成学业的学生保持一致。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应该能证明为达到专业培养成果而进行的学习过程的有效性。HKIE相信一个独立的质量保障体系,比如说独立的外部检查系统或同等功能的系统对于维持专业的学术水平是相当重要的。 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强调,学生表现必须被评价。学生的进展应该被监控以培养学生最终达到培养结果要求,从而使毕业生达到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得到有关课程和职业的指导和建议。专业必须有执行过程确保学生毕业的时候满足所有毕业要求,并有文件记录。 课程体系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提出,该标准项要求认证专业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项中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该部分的重点在于专业是否通过矩阵表、评价体系、Rubrics等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证明现行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达成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台湾工程教育学会IEET 对于专业课程体系标准项的定义是专业课程设计与内容须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且至少应包含数学及基础科学、专业与实践课程及通识课程等三大要素,其中: ①数学及基础科学课程能符合教育目标及专业实践技术所需。 ②培养学生技术专精的专业与实践课程须占最低毕业学分的3/8以上,其中须包括: a. 整合实践技术能力的专题或实作 b. 实验或实作至少8学分,总计不少于288小时(不包含课外实习) c. 通识课程须与专业领域均衡,并与学程教育目标一致。 ③课程规划与教学须符合产业需求,并能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务技术的能力。 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提出,高等文凭的学校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即数学和计算、工程学科和补充研究。 ①数学与计算机课程(建议占总学时的5%-15%) ②工程学科(建议占总学时的60%) a. 工程科学(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电气和电子电路、材料科学、土壤力学、空气动力学、控制系统、交通等课程) b. 工程设计 c. 实验室和现场工作 d. 项目 e. 实习实训 f. 健康、安全和环境 ③辅助课程 a. 交流(课堂使用的口头、书面文字应有艺术性、实用性,并在必要之处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 b. 工程职业 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提出,课程应有效发展以下科目以支持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①数学,专业应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a. 副学士专业至少应包括代数和三角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学生成果和专业的教育目标。 b. 学位专业应该包括积分和微分的应用或其它高于代数和三角的课程,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学生成果和专业的教育目标。 ②技术内容,应该集中在科学与工程的应用。 a. 应该占专业总学时的1/3到2/3。 b. 包括为学生准备之后日益复杂的技术专业课程 c. 培养学生使用本学科相关的使用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③物理和自然科学(包括与学科相关的物理或自然科学实验经历) ④集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顶点或集成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及非技术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践)
悉尼协议论坛 总结成果、交流经验、信息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