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戏曲人物画作品之吴维佳(八)

 书画雅苑 2017-02-14

 

       吴维佳 (1960-)生于江苏南通。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师承苏天赐先生,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林风眠先生中西艺术结合的艺术理念。其艺术创作跨越油画、中国画、书法等诸多领域,作品表现出吴维佳高超的艺术才能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近期的艺术实践中,吴维佳有意将中国画、书法中的表现特性与油画的表现特质相互结合,打破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找到东西方绘画的共同特点,主张在画面空间中加入线性表达,以单维、二维的阅读方式接近东方式的观看体验,强调作品表现中的书写性,从而营造自己独有的艺术本体。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请闭上你的双眼

于明诠的戏画,题了戏词,读者很清楚画的是哪一出戏;梅墨生的戏画,形象具体,即使没有戏词也能看出来画的是孙猴子还是关云长。而吴维佳先生的戏画,给你注明了画的是《红灯记》你都未必能看得出来。“京行美韵——当代戏曲人物画十家作品展”中,吴维佳的作品是油画,在十个人的戏画里,个个棱棱,有些另类。所谓另类,不只是因为他是油画作品别人是国画作品而显得他的另类,他的另类,是说即使在油画里面,他的作品也是另类。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打虎上山

他的画模糊,立体,错乱,诡异,加上他用浓郁的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强烈的情感,真是别具一格。谷雨想,他的画与于明诠、曾翔等先生的书法倒有一拼,会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高呼

吴维佳也说“我试图让我的油画作品远离油画的传统规则。”,那么油画的传统规则又是什么呢?不知西欧的油画画家怎样来评价吴先生的画,但是我想齐白石先生若在世,会看吴维佳的作品良久,然后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谷雨倒是觉得吴先生的戏画,多少还是有些具象的,总比赵无极先生的画好理解一些。是在似与不似之间也。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红灯记

我赏画,从来不拒绝意象。做梦时候,梦境也是模糊的,或者梦时清晰,是具象,醒来时也是混沌的,是意象的,可是一样的打动诱惑我,那是因为梦境是与自己相关的,是出自自己的思维。当然,吴维佳的“戏画”首先也给出来这一点“相关”,如题“红头绳”“红灯记”“打虎上山”等,看过这些戏剧的人,脑海里总会有印记的,当这些模糊的印记与他的模糊的画面相印证时,产生一种欣赏的愉悦,还是非常感人的,顿时感觉到画面优美,色彩迷离。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镜前女

吴维佳先生,196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绘画系主任。他与朱新建先生是朋友,他们会一起喝茶,打牌,讨论艺术。朱新建撰文中有“那时侯他迷毕加索和立体派,非常认真地把金冬心也算成立体派,梁揩也算,四王不算,因为,那时候他认为四王画的不好,凡是画的好的都算,好像安格尔和塞尚也是立体派。”当一个艺术家执着于一种绘画技法时,往往会拿一些自己喜爱的画家或作品来对照这个技法,加深一种理解和学习,吴维佳先生一直在走这个路。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红头绳

立体派是抽象的,没有理性的思维是不容易欣赏毕加索的,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到一个平面,总会给人错乱的感觉。即使多维的“具象”从不同角度叠加放到一个平面,也难以让人理解和欣赏,更何况是叠加存放多维“意象”。有人说朱新建的画也有意象,他画一只水鸭,题词却是“月印千江”,多有意象。此之意象与吴维佳之意象又似不同,这也许是国画之意象与油画之意象的区别吧!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两个斗士

吴先生的作品,的确有毕加索的“错乱”,但是仿佛他又走出了立体派!看他的戏画,慢慢静下心来,还是别有情趣的,朱新建表扬他:“他的感觉很细腻,却粗犷、直爽、毫不扭捏罗嗦,笔下有罕见的自信。”我把这句话作为欣赏吴维佳作品的一个门径,深入地看,我要看出吴先生的直爽和自信来!(2017年2月12日谷雨于拙书堂)

意象与具象,读吴维佳先生“戏画”(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