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一个哲学问题:人始终会死的,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pgl147258 2017-02-14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不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不得法你会钻入自己的圈套而出不来,因为照你所说,你都不会有好的答案。人始终会死,干嘛要辛苦地活着受罪?不如现在就死了而得解脱;倘若你现在快乐,你想到快乐不会永久,幸福会被死亡终结,于是你的快乐便减半了…着眼于死的人不是悲观者就是逃避者,那些自杀的人就是如此,反正人生是要终结的,与其承受绝望和痛苦,不如自行了解获得解脱。那些人获得解脱了吗?只能说肉体的痛苦可以抛弃,而灵魂的枷锁永难解除,这便是思考不得法的悲剧。

回到你的问题来吧。每个人每个时刻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你若不信,现在可以将答案写下,等将来的时候拿来对照,你就会发现什么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了。答案就是心念,而心念如同水流,绵绵不绝且变化不断,所以千万不要为一时的念想所迷,特别是错误的念想,为之执迷便会酿成悲剧,至少让你陷入迷惘,失了生活的动力和乐趣。

我们都知道,生是没得选择,而死不过是对生的总结;既然是总结,自然要让生完整地展现,才能客观、如实给自己一个评价,所以死是对生的尊重,不应该成为生的妨碍,一个人能生下来就是万幸,就只能着眼生,为生努力为生奔波,而非荒谬地为死而活。生没得挑,从你出生那一瞬,你就烙上祖国、民族以及父母血源的烙印,这个缩命是任何人都没得挑的,当然孙悟空是个例外,可他从石头里崩出来依然有猴的基因,所以他早期的生活事业也离不开猴群,在大闹阎罗殿时他也只把生死薄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勾掉,但皈依佛门后,他的人生轨迹却必然步入现实的正统世界了。

真的,总去想死的人是对生的逃避、对生的荒废,因为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人心所感受到的压力,那些放任自流胡作非为的人,当然明了死之必然,所以趁着有生享乐,甚至作恶。人身难得,那是对没法投胎的野鬼、对六道中在畜牲道地狱道打转的灵魂而言,而得了人身的人很少这么想的……

这个问题,科学不能回答你,哲学也不能回答你,宗教可以回答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北京龙泉寺出家,有许多北大清华学子出家在那里研究你提的这个问题。

佛祖讲,成住坏空,谁也逃不脱这个规律,不但人会死,其实人类也会灭亡。

人类文明在地球上一期又一期地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出生——发展——灭亡”。

兄弟,让我们来看一看玛雅文明的灭亡史吧!

玛雅文明中断于公元十世纪,中国的宋朝,发端于中美洲热带雨林的文明,区别于黄河、尼罗河、横河等大河文明,有发达的建筑、天文、数学的石器时代,文明中断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中美洲一百年的干旱,因为缺水,金字塔的居民不得不迁移,继而溃散退化了,二是梅毒说,玛雅人性乱造成梅毒泛滥,进而文明终结。第一种说法可靠些,发端于大河的文明保存下来了,发端于恶劣的热带雨林的文明毁灭了,第二种情况不可能,人类对于自然有适应性,全体人类得了梅毒,没有死的会对梅毒具有免疫性,从历史上看,瘟疫并不能毁灭文明的进程。

很早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那是我很绝望的时候,那时觉得自己很孤独,觉得活着很没有意义,人迟早都要死的,为什么要活着。

后来我发现人活着都是为了希望。小学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成绩很优秀,初中的时候,我希望,我考上一所重点高中,高中的时候,我又期望能谈一次恋爱,大学的时候,我期望我能有份好的工作。都是为了希望,新的一天有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

有了希望就有了过程。你的理想,你会为了你的理想而努力。当你的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开心。当你找到你的对象的时候,你恨不得天天秀恩爱,开心到飞起。当你升职加薪时,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当你有第一个孩子时,你会觉得世界满满的都是爱。当你的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你又会期待他的每一步成长。这些都是对于我们很特别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我所想的意义。每一天我们都要认真过好,每一天都要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共勉。

多少人何尝不在考虑这个问题。

植物、动物、人类一样。去看看自然界吧,虽然终有一死为何还要年年花开花落?这个问题无法从科学角度回答,只能从人性角度解释。

首先难免一死,一则造物主需要人类的繁衍生息,这个不必多说。二则需要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尽管如今社会能自认为活出价值的人并不多。但还是要坚强活下去。

你要知道,我并非给你灌鸡汤,鸡汤喝多了谁都会吐。只是叫你明白,你总是考虑这个问题难免会让你消极。

你的出生并非由你决定,你能决定的只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的样子和成就,你也可以没成就,浑浑噩噩,也大可如题一样一死了之。但是,你这样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可言。或者无需多大成就,能让你心安理得的事情才是真的对你有意义。

好了,抬起头吧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个是对死亡的确定,也是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

首先回答前半句,人会死。一,人可以永生不死。二,人会死。

这样回答后一句话。假如人永生不死,人活着只为享受生活。假如人会死,人要么享受,要么受难。

其实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信念与享受都是一场梦而已。

人为什么想活着?其实就一点:欲望!

一提到欲望,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权、钱、色……,总之都是些颓废堕落的东西。所以传统文化也好宗教也好还是主流社会也好,都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清心寡欲。

如果没有了欲望,你会怎么样?没有了性欲,你还想结婚吗?人类繁衍估计都得靠法律来强制。没有了食欲,你还会锄禾日当午吗?没有了物欲,你还会去努力学习工作吗?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必须靠人去创造。为了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去创造这些条件,就进化出一种东西,这就是欲望。

总之,欲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不仅要鼓励人人都有欲望,而且还要创造出更高级更强烈的欲望,去激励人类更快发展。

小编的这个问题看视可笑,实则也是人人都想搞明白的问题。我也曾多次自问过这个问题,人始终会死,为什么还要活着?明知活着很劳累,吃尽苦头,受尽折磨,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挣扎。到底是什么魔力驱使,让人为了生存而不屈不挠?思来想去,唯一一种答案就是任何一种生命的诞生都带着一种使命。为使命而诞生,又为完成使命而死去。一只蚊子只有七天的寿命,在这短短的七天,它也要为完成病毒传播而死去。一只蜜蜂只有四十天寿命,为了完成采蜜使命,起早摊黑,忘我的奋斗,直至生命终结。人类平均年限65年,二万多天,如此长的寿命当然就要肩负更多繁重的使命。这种使命并不是授命于别人的指派,它是在胚胎发育时就深深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它就是渴望。渴望就是人的使命。渴望生,渴望福,渴望享受人间美景。人类有了渴望这种神识指引,自然就无人会轻言死字。在生死存亡之时,都会为了生命做捶死挣扎。这就是人始终会死,却依然要坚持活下去的根本原因。那为什么有人想死呢?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有的人明知人生的路总是充满荆刺和艰险,依然遇难而上。负出的和奉献的难以估量,却依然充满活力。而有的人总是喜欢知难而退,偎偎缩缩,前怕龙后怕虎。结局就是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半途夭折。所以,活是使命,死是归宿。当你完全失去生命价值时,你肩负的使命就完成了。

人来到凡间,是为了还债和收债,以及了却情缘。古人云:“夫妻是缘,有恶缘有善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来收债的人,儿女都是你的债务人,他们会很乖,很上进,很孝顺;来还债的,儿女是你的债权人,当然不会孝顺于你。债权人、债务人除了儿女之外,还有他人。但凡你被人骗,被人偷,多半都是你前世骗过、偷过他。佛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你宿债还完,别人欠你的统统放弃,又不生情缘,你就不用来凡世间忍受痛苦和煎熬,而是留在天上享天人之福。

哲学上还有一句话叫向死而生,比起各种死法来说,活活老死才是最恐怖的。中国人不太喜欢讨论死亡的问题,子不语怪力乱圣,或者说视死如生。没有彼岸的概念。西方人活着是为了得到救赎,上天堂或下地狱,等待着上帝最终审判。终究要死还要活是因为人生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无意义,因为你终究要死,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你体验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财富,外在的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你内心的体验才是你自己的。还有既然结果是固定的(死亡,那么活着就在于你自己去寻找它的意义,只有意识到死,你才能真正的活,这是一种动力,不要消极的看待这个问题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这个民族是忌讳谈论这个话题的,你已经惹恼了一些人,其实,我们都该静下心来思考生死问题,西方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开有生死课,我们这个民族最缺乏的就是死亡教育,我非常欣赏乔布斯,不是乔布斯的苹果手机,而是乔布斯的生死观,17岁时,死亡教育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于是,他决定“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如此才有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所以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

其实,汉地佛教禅宗公案中有生死观,我们来分析一句禅语: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禅宗公案》故事: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

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花落不因雨下,絮飞不因风吹。禅师要求我们向内省视自己,洞穿“花开自会落,人生必然死”的自然法则,而抱持着超越态度。

曹操说:人生苦短。

让人看后战栗不已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句台词一直刻骨铭心: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找了点名人名言分享给大家:

冉克雷维说:“提早认识死亡才会深刻人生。”

巴雷特说:“只有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蒙田说:“预前考虑死亡就是预先考虑自由。”

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活法:向死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