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句话大家似乎都听到过,其实在开车过程中,无不处处体现着这条原则,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用在开车上来说,即:驾驶时尽量做到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这条如此浅显易懂、又如此重要的原则,在平时路况中似乎突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我并不是说所有,至少在现阶段有些城市的交通环境确实让人不敢恭维,前段时间,我开车去某县级市,就出现了一个悲催的事件。
在一个有点弯道的丁字路口,路口正好在弯道顶点,路上,大货、公交车、小汽车混作一团,我即将要行驶到弯道顶点时,有点轻微堵车,我以为有事故,就减速慢行跟着前车一点一点的向前挪动。
地路段道路中间没有中央隔离带。
又行驶了10分多钟,简直就接近不动了, 除了北京经常出现如此堵车的情况,其他小城市很少遇到类似的堵车,况且当时正值春节放假期间。
也就200多米的道路,经过后其实根本没有出现事故,我竟然在这里足足耽误了半个多小时,你根本无法想象堵车的原因。
原本双向两车道的道路,双向车道竟然双方都各自挤成了单向4车道,就像是“两个拳头左右对齐互相顶住一样”,都不会“飞”何必呢?
后面的车辆都不愿意等,都想加塞,结果旁车根本不动,怎么加塞,自然把对向车道堵个正着。
堵车时,哪个驾驶员愿意等呢,一个不愿意让,一个投机取巧越线驾驶不愿意等,车与车之间都离的很近,剐蹭在这种情况下,不发生才怪呢........
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堵”........
有句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满足自己一己私欲的同时,是不是也给自己增加了一分危险呢?
其实,安全驾驶员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既有安全快速的“路径”,也要有正确的“路数”。
上学时,就学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开车来说,需要不懈努力、不遗余力的“求”,求是为了“正”,只有在“正”的基础上长期运用,才能逐渐形成习惯,才能真正融入血液和灵魂,才能真正为己所用。
而这个“求”的过程,有的东西需要一个月,有的东西需要一年,有的需要一辈子.......
我也在“求”,可能我只是暂时走在了前面而已,另外,我会分析、思考、总结、提醒,提前铺好路,提前放好路标,多提醒大家风险意识以及危机意识...........
比如:前天的事故视频中,事故车辆驾驶员的风险意识普遍不高,来看看具体如何避免?
其一:事故金杯车跟车过近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前面小货车,一脚刹车,金杯车怕追尾,下意识越线躲闪,导致突然与对向车道的车辆发生碰撞。
其实金杯车有太多的办法可以避免事故中的一幕发生。
比如:
1、视线超越前车,观察到罐车的行车轨迹,自然预判到前车有可能会刹车,自然提前减速,这样避免了事故视频中的突然的一幕
2、我一直倡导“不跟车”的理论,平时,如果条件允许,完全可以“不跟车”,如果金杯车不跟车,完全能够提前发现前方的路况,自然也就避免了害怕追尾乱躲闪的一幕......
3、金杯车的驾驶员,如果有我开头中提到的尽量做到开车不影响其他车辆的原则,或许早早选择了主动避让罐车,不论前车让还是不让,即便前车想先行,金杯车选择避让,也就不会出现前车突然刹车给自己突然的情况出现........
这看似一招一式的避险之法,如果真的只看到这一招一式就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我想做的是大家能够渐渐找到自己的“路”;或者发现自己的路中是否有潜在的风险?
要做到心领意会、融会贯通。
其二:事故中被撞的小车如此选择,增大了风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可是事故小车呢?
1、无视风险,依然选择最左侧车道
我一直强调的就是风险意识,降低风险的第一条就是主动远离潜在的风险点,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主动的降低概率,提前躲避风险。
这是安全意识,也是思维的问题,当发现前方有罐车出现,后面的车辆不想减速,马上会想到后车势必可能借道超车,如果事故小车的驾驶员能够深谙开头中的那条原则,为对方的货车让出超车的车道,也许后面的金杯车就不会失控,自己自然也不会出现事故视频中的悲催的一幕.......
意识、思维决定着选择,在潜在的危险面前,他的所谓的“强”又价值几何呢?
2、对向出现罐车,依然选择加速行驶。
当路况复杂时,哪怕有一丝一毫威胁到自己的安全时,第一时间就要马上减速,因为安全刹车需要距离,反应需要时间。
说了这么多,敢问路在何方?
要我说:路就在心中........
每天一则事故分析,使自己在复盘中,提高安全行车技巧,增强安全行车意识,轻松驾驶,安全出行。 文章有偿阅读,自愿付费! 你先来分析一下:
|
|
来自: YXP9527 > 《安全驾驶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