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起始辽远。在漫漫的人类历史上,编织先于文字而出现。直到如今,没有人能够说清第一件用于取暖蔽体的毛衣出自谁之手,由那一位心有七窍者编织而成。 据传,毛线最早源于西方,牧羊人把羊毛剪下来揉搓、细捻、染色,而后经由无名氏的手指编织成物。 在我看来,编织是一种使人类的身心得以舒展、重构的精神活动。 女性的编织,更是一种将心情、感情、爱情编织进去的情感物化活动。 对编织者而言,毛衣中的每一针,每一线,每一个花形图案,皆有它内涵的文化语言。 对于编织者而言,我编织,故我在。叶芝在诗歌里如此写道:“爱恋的欢娱,赶走了爱恋”。 织毛衣者沉溺在爱的欢娱里,沉溺在主体的“我在”里。 这样的“在”,是静宜的在,甜蜜的在,沉思的在,遐想的在,“我”把“我在”密织进细细的线性思维之中并与编织物同体存在。 张玮玮的网络摇滚《织毛衣》以风般的速度在这个传媒时代窜红,歌词粗砺而伤感,宛若河岸边棱角分明的石子,无意间烙伤了所有走过那河那岸的人。 它唤起了曾经真爱过的人们潜在深心的忧伤,更道出了真爱的过程其实是个犯傻的过程:“我深深地爱着你,你却爱上一个傻逼,那个傻逼不爱你,你比傻逼还傻逼,喔……你还给傻逼织毛衣。” 歌词中位于爱的生物链的最顶端者是”傻逼”,织毛衣者是傻逼的平方,歌唱者是傻逼的立方。就此,构成了一个以傻——傻平方——傻立方的爱的三角的逐级递进的追逐游戏。 三角之爱是爱的生物链中最折磨人的爱,在这个结构里,最终被毁灭掉的便是那个真正的犯傻之人。 我们爱一个人,才会情商智商皆低为零,毫不设防,倾心信任。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怀念初恋?那是因初恋时我们多不谙世事,年少青涩,可不计任何后果的倾身相爱,倾心相付,而非成年人在展开一段恋情之初,便若菜市场买卖蔬菜的大妈一般称斤算两唯利是图心肺之间挂满了情爱小算盘。 基于人类生来的孤独性,语言表达的有限性,处于爱情中的人,常常是个词不达意的人。 互赠礼物的表达方式便因此诞生。“我”爱“你”,“我”才会赠予“你”礼物。我极尽我之所能,把我所拥有的一切献给你。 爱,虽然与物质无关,但物质是表达爱的重要途径。物,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纽带。 那些不肯赠予别人爱的礼物的人,要不是无有爱的付出能力的人,便是生性极端吝啬的人。 作为一种情爱礼物,毛衣的情爱哲学在于:它始终由一条线组成。在编织之初,它是一团线,在拆解之后,它仍旧是一团。 在这缠绕的线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恰恰是迷宫一般的情爱曲线与耗减:以一线团起头,开始缠绕、编织、捆绑、赠予,直至拆解成一团线。 在一件毛衣的生存与死亡之中,呈现的是爱的起点与终点。 一件毛衣拆解之后,那耗尽了甜蜜时间的线团成了一个零形状的空间,宛若禅语,诉说着万事万物无非是个零循环。 一切起始于零,一切亦归于零。线团的形状早就告知我们,爱是个零存在。 零的甜蜜,零的虚空。色即是空,爱更是空。我们织,我们织,我们没日没夜的织。我们写,我们写,我们没日没夜的写。 我们害怕零时刻的到来犹如害怕死亡的到来,我们一直行走在反抗爱死亡的路上。 但,我们最终却发觉,经历过一切之后,我们能够占据的仅仅是起点与终点,我们不得不处于情爱零状态。 颇多人诟病《红楼梦》后四十回狗尾续貂,但宝玉身着红袍雪地深拜,是对人生归零的洒然一拜。 毛衣是一个禅。生活禅。织毛衣者是没有禅悟的芸芸众生。 人类原本便是向死而生,我们来自于无,更会复归于无。但这个无,又是个多么奇妙的无啊。 织过、爱过、恨过,美好过,复归于零又如何? ![]()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关注我,这里汇集各种编织教程、图案图解及国外的流行编织、优质的编织纱线技术等各类信息、让你业余生活更加充实与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