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捂要这样捂!保护头、背、腹、足底,包您一年少生病!!

 天津实诚人 2017-02-15


春天到了,气温开始回升,但是民间有个说法,就是“春捂秋冻”,意思是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由于天气转换较快,身体的适应力难以跟上,很容易受到寒气的入侵,所以圈友们千万不要立刻减衣哦,今天小圈告诉大家“春捂四原则”,在换季期间谨防感冒!

1

“捂”对地方

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头、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

2

“捂”对时间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至15天。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3

“捂”对年龄

老人怎样春捂,可依据气温来决定。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来说,日夜温差大于8℃时要春捂,而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但要注意的是,冷空气过去后,气温逐渐回升了,也别急着减衣,至少再捂7天,体质虚弱或高龄老人则应捂14天再减衣。

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孩子整天处于衣被过厚,保暖过度的情况下,得不到锻炼,就会影响身体耐受力的形成,抗寒能力下降,不能适应天气变化,也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4

“捂”对温度

“捂”会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

(1)看温度

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
(2)看昼夜温差

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春捂您捂对了吗?

关键一:手腕

位置:

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主治病症:

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关键二:腰眼

位置: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用热水袋热敷艾灸该穴,可温暖肾阳。

主治病症:

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方法:

除了点按以外,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关键三:小腿

位置: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主治病症: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关键四:肚脐

方法: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主治病症: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主编|关芳

编辑|花颖群(实习)

视频|花颖群(实习)

维护|王荐钊(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