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说】与孩子沟通,多用“我”开头

 紫色梧桐318 2017-02-15

【专家说】与孩子沟通,多用“我”开头 

   面对可爱的宝宝,没有哪位父母不会与孩子沟通。为什么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导孩子却不愿接受?为什么一句句苦口婆心的叮咛却变成乱码从孩子耳朵飞出?

从新开始,从“心”开始,用智慧的亲子沟通技巧,帮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身心更健康。
 

多用“我”开头
 

用“你”开头讲话,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和敌对心理,用“我”或“我们”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被接纳感,很容易就打开了沟通的大门。

建议家长多使用:

“我觉得……”

“我想……”

“我期望……”

“我建议……”

“我喜欢……”

避免使用:

“你是……”

“你没有……”

“你忘了……”

平等、清晰的表达你的诉求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符合社会规范、举止得宜、受人欢迎的孩子,所以经常向孩子表达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案例透视】
 

“你要乖一点啊!”,“你太不像话了!你别把我惹急了!你别太过分啊!”这是威胁的、强势的要求,更是笼统的要求,孩子无法立刻明白怎样做才是“乖”,才是“像话”、“不过分”。

“你听话啊!听话我就给你……”这是威逼加利诱的要求,潜台词是爱是有条件的,如果你听我的话,我才会爱你,否则我就不爱你。而经过孩子的脑子,可能错误的解读成,要想让我听话,你就必须给我好处,没好处就不听话。

还有的妈妈面对淘气的孩子,用无耐的语气说:“你别闹了,我求求你了。”“你安静会儿行吗?”其实,这已经不能算作一种要求了,已经表露出无可奈何、举手投降的态度。

“你玩完玩具,可不可以把它们整理好?” 这是一种虚假的尊重,询问的语气、多样的选择性、征求意见的味道,可当孩子选择不整理的时候,家长就会怒。

以上这些沟通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建议的方式是平等的、清晰的表达。

让孩子认识到整理玩具是自己的事,如果不及时收起会制造很多麻烦。“你的玩具在走廊里,影响他人,走来走去会踩坏,请收起来。”

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休息需要安静,让孩子知道具体要怎么做。“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现在想睡一觉,请你小声一点,帮我把房门关上。”

动词会比名词更有力量,形容词、名词会比动词更柔和  当我们向孩子提出具体要求的时候,用词是非常有讲究的。当使用动词的时候,“过来”、“坐下”、“吃饭”,简单明了,便于立刻执行。当使用名词的时候,“玩具”、“饭碗”、“大衣”,听起来没有任何命令和指责的意味,还会让孩子的脑筋转起来,像小侦探一样思考“玩具怎么了?哦,玩具被我扔得到处都是,真乱啊,该把玩具收起来了。”

所以,“上床”比“睡觉”更直接,让孩子更明确行动的方向。“声音太大、太刺耳”比“关上音响”听起来更柔和,不那么生硬,更体现尊重,起到提示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找到应该怎么做的方法,而不是纠结在妈妈命令的口吻上,感到愤愤不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