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花脸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国秘传暗器真传
2017-02-15 | 阅:  转:  |  分享 
  
中国秘传暗器真传

暗器的学技与修养

涵虚禅师说:"夫技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这话足以成

为学技者的金科玉律。学技的人中,技艺即使高超,天

下之大,难道没有更高的?如果仗技横行,一旦遇到强者,

就少有不身遭厄运的。我曾见过一个技艺的高超的老武

师,对人谦恭,从不谈技艺,曾有人在大庭广众中凌辱

他,他只是陪笑道歉,被人唾面,他也自己揩干。人们

都不知道他会武功。他这样做,并不是力弱不能降服人

家,而是不愿用武力来欺压别人,只想用德来感化人。

因此,学技者对于道德修养,应当比技艺更看重。过去,

有一个从少林学技归来的人,别人问他学习的程序,他

黯然回答:"其苦难言!"刚入寺时,报名问讯完,先不授

以武术。只让干杂活。每天挑水劈柴。都有规定的数目,

风雨无阻。白天没干完的事晚上接着干,一定要完成所

有的任务。刚到时,他锐气正盛,不认为苦,过久了就

觉得难以忍受。但一想到既然到了,就一定要学到技艺

才回去,因此,强忍着待下去。后来,他们又被叫去上

山取草,每天要完成一千斤,取不足数就不给饭吃。到

这时,他非常恼怒,但一想到学技艺,也不敢发作,只

有勤于劳作。就这样,过了两年,他的锐气也就尽了,

心地也平和了。对于每天的劳作反而安心不叫苦了。又

过了很久,才有老僧来话说:"孺子火气稍退,今后可得

传我技矣。"这时才开始学武。

少林寺制定这样的条规,并不是故意苛待于人,而是怕

人修养不够,火气太旺,传给技艺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因而,有意折磨,使人火气消退。因此,无论学习哪种

技艺,关键在于修养。修养有素的人,技艺用来助善;

而毫无修养的人,技艺仅用以济恶。可是,修养之道在

哪里呢?除了"谦恭礼让"四个大字留心体会,并没有第二

途径。那些用技艺来炫耀自我,或者依靠技艺欺凌别人

的,是不配说话的。因此,学技者在修养上一定要再三

注意。

眼力的练习,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两眼如

不灵活就容易给人以可乘之机。因此,一谈到习武之事,

就必然身手眼三法并论。武术如此,属于武术的暗器更

为重要。目力不佳而能使用暗器的人,世上不可能有。

眼睛是心之苗,心灵机巧的人,眼睛必然流利灵活,心

灵钝拙的人,眼睛也沉滞无光,这不可变更的规律是一

望可知的。只是,心灵的巧拙、眼神的灵滞,都是基于

天赋,而不是可以任意求得的。那么,有没有变钝拙为

机巧、变沉滞为灵活的办法呢?如要完全改变,那是不可

能的。而稍微增加眼神的活力,也不是绝对不能。练习

眼力的方法有多种,这里分录数节如下:

一、清晨起身,将食盐少许溶于温水用来洗眼睛。最好

用棉花满蘸盐水涂于两眼,感觉到冷时再蘸再涂。过了

一顿饭的功夫,再用细润的干布轻擦一会。这样,就可

以增强眼力,而且能免除眼病,天长日久,光明胜昔。

只是,所用的食盐不宜过多,所用的水不宜过烫,否则

别无益处。这种方法不仅对于学武者,即使对于普通人

也是可行的。

二、起身洗眼后,走到室旷处或高山上,面东而立,两

眼张开,直视旭日,看了一会再闭上眼睛,将瞳仁在眼眶

内左右旋转。先向左旋三十六次。再向右旋三十六次,

然后睁开,象前面那样看太阳,这样反复多次,到一小

时为止。初练时,眼睛看太阳一久,突然闭眼,只觉五

色纷呈,眩晕异常。但学习已久,这种现象就逐渐消退,

最后至于丝毫不觉,眼力也就增强了。但是,太阳秉火

而生,火气很重,因此,练完后必然再用淡盐水洗净眼

睛。平时,宜用黄菊花等清凉物代替饮茶。

三、日常时要清心寡欲,不能自寻烦恼或纵情声色。因

为烦躁就易动火气,火气一动眼神必受损害。纵欲容易

干涸肾水,肾水干而眼光必然涣散。平时应瞑目而坐,

时时将瞳仁在眼眶内旋转,先左后右,旋转次数相等。

转若干次后,再睁眼休息一会。即使在睁眼的时候,也

要让瞳仁时时旋转,这样就可以增加双眼的活动能力。

古人说:"耳听八方,眼观四面"。可见,眼睛如果呆滞,

就必然吃亏。

四、晚饭后,稍微活动一下,让食物消化后,就在室内

练十二段锦(见《少林内功秘传》一书,反复三五次为止。

十二段锦不仅与耳目有关,对于全身各部位都能顾及到。

平时练习它,可以强身益寿,对耳目就更能奏效。

五、找一问安静的房子,用绿纱糊成方灯一盏放在桌上。

更深人静后,练习者将绿灯点燃,火焰不必太大,在距

灯几丈外的床上盘膝而坐,凝神屏息,张开两眼,直视

纱灯。直到眼酸泪欲出时,才慢慢合上眼睛,使瞳仁在

眼眶内缓缓旋转。直到恢复原状再睁眼直视纱灯。这样

反复多次,到一小时为止。每天练习,逐渐将绿色加深,

灯焰缩小,距离移远。练习几年之后,不但目光敏锐,

而且能在黑暗中分辨物体。

六、到了秋天严霜降下后,取菊花未枯的叶子,晒干后

收藏在瓷器内,每天取一些,煎成浓汁,等到微热时,

用来洗眼,起床后和临睡前各洗一次。这种方法用久之

后,目光敏锐,比用盐水洗效果更好。即使眼昏眼花的

人,也能比一般人目力更强。这是不言而喻的。

腕力的练习

不用机械发射的暗器,使用虽很便利,但必须要有足够

的实力才能使用,不是那些袖箭,神臂弩之类专靠机械

力量就可以的,人的力量虽然是天生的,但也可以苦练

而增加。力量可以分为几类,其中又有巧拙之分。用拙

力的,技巧为下,因而必须能用巧劲才是上乘。武力注

重于活用,往往可见那些天生蛮力大的人,同一气力稍

逊的人搏斗,结果胜利反而属于力气小的人。这不在于

力量的大小,胜负之分在于善不善于应用。摔跤角斗的

技艺如此,而使用飞镖等暗器就更要着眼于此。这类技

术,力弱固然不能伤人,如只靠拙力不能灵活,也不能

打中目标,因此,练习飞镖等暗器,对于使劲一事,必

须特别讲究,要使腕力充足又能灵活运用。练习拳脚功

夫及长短兵器可以用上臂肘及腰腿的全部力量,而暗器

则不然。不论学的是飞镖、飞刀还是飞剑,所用的力量

都只是限于腕部,绝不能稍微混杂臂、肘或其他部位的

力量,因为只要一用上其他部位的力量,力量就必然倾

斜,很难打中目标。如不能打准,即使有贯革洞钢之力

也是毫无用处的。腕部是人体最弱的部位,它的力量本

来极为有限,现在,要只凭这点力气来制敌取胜,而不

加以磨练,又怎么能成功呢?因此,要学习飞镖等暗器,

必须先练腕力。练习腕力的方法不只一种,这里分述如

下:

一、石担,是专用来练习两臂力量的,但也可以略变方

法来练习腕力。两手用阴手握杠,平提至肋前,垂腕,

使拳背向下,掌心向内,两臂平直,略一停顿就运足腕

力,迅速向上拗折到两拳竖直,拳背朝天,掌心向前为

限度,略停片刻,仍旧放下。这样拗折放落,直到疲倦

时,放下石担,略为休息,然后再依原法练习。每天早

晚各练习一小时,先用双手,再用单手。石担也渐渐加

重,日久后腕力自然增强。

二、石担以外,还有石锁是用来练习腕力的,只是石锁

须左右互换才能练习。先用右手阴手握住锁梗,由前提

起到高与两乳平,手臂稍微弯曲以带蓄势,提起时,锁

壳底向下,腕下垂,拳背与之同向,掌心向内。略一停

顿,就运用腕力将石锁向上摔起,至锁壳底朝天。右掌

竖直,拳背向上,掌心向前。停顿片刻再徐徐放下。起

落若干次,放手稍休息,或者换上左手练习。在初练时,

石锁往上摔,必定摇摆不定,很觉费力。以后自然能够

稳定。勤练不怠,一年后腕力可比以前增加一两倍。

三、将厚实的布数层折叠,用线缝上,制成布袋,贮进

铁砂数斤(轻重视练习人平时腕力而定,不能过于沉重),

然后缝上口子,但铁砂不至漏出。练习时,坐成马步,

先用右手抓住沙袋向前提起。提时,掌心向内,拳面处

下,提至离地一尺左右处,就运用腕力向上摔转,同时,

将手撒开,使沙袋向上抛起,眼睛随之上下移动。等沙

袋落下时,仍用右手抱接,且顺势向下摆沉,但不要让

它着地。随即再一提,仍运用腕力向上抛起。这样,右

手抛接若干次,再换左手练习。每天早晚各练一小时,

袋中的铁砂逐渐加重,不仅练习手腕力量,而且兼练两

眼活动,一举两得,最适合于练习打暗器的预备,比石

担,石锁更佳。

四、使用暗器,不是用摔劲,就是用掷劲、悠劲。所谓

摔劲就是聚力于腕,让劲从指端发出。如放镖的方法就

是。所谓掷劲就是聚力于腕而劲从掌根发出。如飞剑的

方法。所谓悠勤,劲似摔而不是摔,似掷而不是掷,是

一。种融合贯通的方法。它也是聚力于腕,而劲却从虎

口处发出。暗器不按直线射出,而是按抛物线射出,击

中目标。如飞刀的方法。在将腕力练习充足后,但手法

不一定因力量充足而灵活。因此,摔劲、掷劲、悠劲各

种方法,还必须配以相当的练习,使手腕灵活致于实用。

练习这项功劲,先可以凭空练。如练摔劲,就按其方法

用空手练,或者取一样适当的东西代替暗器。先只求打

的远,然后再求打得准,最后再求敏捷。腕力充足的,

练习也易于见效。

五、沙包也可练腕力,只是打法不同寻常。平时打沙包

时,拳、肘、头、足并用,横拦直击,用上全部力量。

如要单练腕力就不必这样。人站在靠近沙包处,可用斫、

勒、拦、拍、

挑、拨等方法击沙包。因为这各种方法在拳法中本来都

有,称为短截手。之所用短截命名,是因为上列各种方

法都不足以发出沙包,只能任之。切不能混进臂肘之力

为助。这样练习稍久,沙包自然能应手发出。如夹入臂

肘的力量,那就岔事了。

六、练习腕部,使它灵活,可以用旋腕的方法。这种方

法练习时在外人看来近于儿戏,实际上是寻求腕部的灵

活,除此之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练习时,伸直手,

反掌向上,掌中放一只碗,然后,屈肱内引至肋前。腕

略下沉,从肘下向外移开,仍到原处,而大小指的方向

已经变了,然后再转回去。初练时用一只碗,直到十来

只。按照上述方法练习,绝不叩击出声。更有在碗中贮

水,左右旋转,水能够不外溢。这样,手腕就必然比一

般人的灵活了。

黑暗中的练习

使用暗器,在晴天白日时瞄准较容易,如果在黑暗中就

较为困难了。但是,暗器的使用又不能只限于白天,而

且,练习的人以夜行人为多。因此,晚上黑暗中的练习

最为重要。只是,各种暗器的注力之点和发射手法各各

不同。·因而,黑暗中练习的方法,也要因种类不同而略

有差异。夜间练习飞镖,可先用棒香若干柱燃着,分插

在地上。人站在相当距离处,按白日练习的方法认定一

柱为目标,发镖射击。初练时不一定能命中,时间一久

就熟练了。直到发镖只射香上的火星,而不沾未燃能地

方,百发百中。这时,就可将棒香换为线香,也是分插

在地上,照样练习。非常熟练后,再把线香系在绢线上,

燃着后挂上树枝,这就是活靶法。因风动枝摇,线香必

定随之摇晃跳动。这时发镖射击,瞄准与固定的相比,

其难易程度是不能相提并论。如果打这样的活靶也能信

手打中,那黑夜的练习可以说完成了。至于飞刀,要在

黑暗中练习,因手法、使劲不同,就不能沿用这种方法。

必须用极薄的木板一块,上面挖一些参差不齐的小孔,

大小象铜元一样。把本板竖在地上,在板的背面燃上与

孔数一样高低的棒香,贴近板背面,每一孔后就有一棒

香。人站在距离相当处,隔着木板能够看见香。认定一

柱为目标,依前法飞刀射击。这样,刀就被木板卡住,

不致于落地受损,而且可以检验是否击中目标。射靶练

习熟练后,再练活靶,方法就可袭用练习飞镖。此外,

黑暗中练习飞剑可以参考上述各法选择使用,不必拘泥

形式。因以上所举的各种,实际上是以前的成法,而练

习以是否合用为主要目的,不以形式为重。如果学习者

能用心思考,得出比以前更合用的新方法,也不妨舍旧

从新。

制敌之部位

用暗器射人,与用一般兵器不同。如单刀等,砍在人的

身上即使不能使之应手而断,也至少会受到相当的损伤。

这是因为它们较重而用力较大。暗器就不同,无非是飞

镖、飞刀或飞剑,重量只有几两,腕力也不可能有臂力

那么大。而且,使用暗器时,又必定与对手稍有距离,

且暗中脱手而出,力量不可能象手抓的兵器那么大。因

此,暗器如果不打中人的要害部位,一般不会发生效力。

人体各部位都有衣服遮挡,遇上单薄的衣服,暗器或许

足以透过。如衣服过厚,暗器就难以打杀对手了。而且,

腰腹等处,学武人一般都用又硬又宽的腰带围护,镖、

刀之类不能奏效。因此,放射暗器时,攻击部位必须认

清。用飞刀、飞镖等对敌,一般注重于上盘各部位。如

头脸上的两眼及太阳穴、两耳根、后脑等处,颈前的喉

结及头顶全部,这些部位都显露在外,无一遮掩。暗器

虽轻而且力弱,但力容易奏效。这些部位,不着.贝lJ

已,一中暗器,必受刨伤。但是,这都是致命之处,如

没有深仇大恨,绝不能心狠杀人,致使违法犯纪。除上

盘外,就注重于下盘,如膝盖、踝骨、脚背等处,虽有

遮掩,但都是骨节。如中暗器,即使不受重伤,刨痛也

是够厉害的了。放了暗器后,就可乘机进攻。这些部位,

虽然受伤很重,也不致于致命。因此,攻击这些部位的

最多。其余还有心窝、两肋、肩背、小腹、下阴等部位,

在衣服单薄时也能奏效,但也是致命的居多。放暗器攻

击的部位,最妙不过于打对方的手腕。这里虽不是致命

处,但如中了暗器,受到剧烈的创痛,手中的兵刃也必

定掉下。这时进攻,难道他还有抵抗的能力吗?因此,善

用暗器的人,一般从这里着眼。,确实是最妙的办法。

只是手经常在动,如没有一定的功夫,不容易应手而中。

暗器的规约

江湖上的人最重信义,不能单凭武力称雄。无论什么地

方,都应当以义气为先。这就是所谓"艺高一尺,义高一

丈"。如果自恃技高不讲义气,久后必然冒犯众怒,到处

受人仇视,而无立足之地,甚至身败名裂,不得好死。

因此,武术家接受徒弟,在技术之外,又将各种规约谆

谆告诫他们,使他们信守不二。这也是使深明江湖的情

形,自谦远祸的道理,这种规约,有的是举世通行,有

的是一门中独立的,虽然其间不无出入,但守信重义的

义旨是一致的。练习各种武功如此,练习暗器更应该重

视规约。因为飞镖之类都是暗算对手的方法,到底有失

光明正大。身遇急难,生命危在旦夕时,偶然用来解救

危险,也无可非议。如果自恃技术精熟而滥用,那就有

伤私德了。一则容易惹起江湖上的恶感,况且强中更有

强中手,自己对待别人的,久后也不免遭遇。暗器在武

术中是一种杂技,就是这个意思,只能准备万一用上,

而不能视为正项兵器。因而昔人在传授暗器之前,必定

申明规约,命令徒弟对天明誓,不准滥用。甚至有"镖在

人在,镖尽人亡"的誓言。这就是说飞镖之后,只造一槽,

这一槽如果完全用尽,就以后不再造镖。即使遇到强敌,

宁可身亡,不再用镖。这样立誓后,对于暗器自然视同

珍宝,不敢轻易滥用。而师傅的一定命令这样起誓,也

并不是过于苛刻。也正是要他们知道有所

戒惧而自保其身。一槽镖一共只有十二枝。如果滥用,

一下就可用完。没有这些誓言在先,他们在制造时就不

妨多造数十枝或数百枝。用去一槽,再装一槽。这样,

受害者一多而怨毒丛生了,随即招致杀身之祸。武术家

们重视规约,不明白的人嗤笑他

们迷信。其实,其间是大有深意的,他们的誓词大略如

下。“弟子某某,今投某某老师门下,学习某种暗器,愿

信师门规约,技成之后,只炼某种暗器若干枝。器在人

在,器尽人亡。此系至诚对天明誓,天地神明实所共鉴。

日后如违背信誓,天神共殛。”这种誓词,虽近似迷信,

其实也可以使他们矢志不移了。也有狡诈的人,以为自

己已经精于某种暗器了,别人决不能以此相伤。发誓时

就说“某如违背誓词,异日死于飞镖之下”等话,可往往

也有应誓的。这就是能人背后更有能人。至于使用暗器

的规约各家所守的不尽相同,最普通的是:“强不打弱,

胜不打败,暗不打明,主不打客,逸不打劳。”所谓强不

打弱,就是与人交手时以功力而论已是我强彼弱,力量

足以战胜对方,不能再用暗器袭击弱者。如再滥用暗器

伤害,就是规约所不允许的,且为江湖上人所不齿。所

谓“胜不打败”,就是与人交手时己被战胜的对手败逃时,

应让他逃跑。与并没有深仇大恨的人交手时,那就是逼

人太甚未免不留余地了。只有象那些盗淫贼人,一定要

置之于法的,那就另当别论。所谓“暗不打明”。就是处

身于暗中,如森林、芦苇之内时,凡有蔽障而别人不能

发现的,都叫暗处。对手却在明处经过,如用暗器袭击,

那无异于含沙射影。也是规约所不允许的。所谓“主不打

客”,就是处在室内,夜行人不知来

历,误入屋中,那就应当用稳语告之。即使是来寻衅的,

也要以武力折服,不能出手就用暗器而乘人之危,只能

挺身袭击。如果在这以逸待劳之际擅用暗器,也是江湖

上不允许的。这种种条例,虽好象太严格了些,但正是

为了防止滥用暗器。

制器与选铁

古人制造一种兵器,往往要千锤百炼,有的要经过几年

之久才能造成。无知的人往往嗤笑他们笨拙,以为人能

够只用一天就造成的一样兵器,足以用来杀人。那些费

了几年之久才造成的,作用也相同,实在花不来。他们

不知道兵的作用在于锋利,要锋利刀刃就必须薄。刀刃

太薄就容易摧缺,那样兵器就废弃无用了。要想兵器锋

利而坚强,使刀刃薄而不易摧折,没有千锤百炼的功夫,

怎能达到?古人不惜用尽毕生的力量铸成一把剑,传至数

千年后还能削铁如泥。这样的兵器,难道能同那些草率

而成的相提并论吗?古人在这些地方都是要考虑周到才

制造的。制造战斗用的兵器如此,造暗器也是一样。暗

器的得力处全在于端刃坚锐。暗器本身最大不过一尺,

它的尖细刃薄是无须说的。要用这样细薄的尖刃去伤人,

不锐力而坚强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制造暗器时,对于

选铁锻炼,去尽渣滓而净存精华才铸成,重量不到五斤。

制造暗器虽不必这样考究,但绝不容含糊,选铁时以镔

铁为上、闽铁次之、晋铁又次之。据《格古要论》载:“镔

铁出西

番。面上有旋螺花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剑兵器打磨

光净,用金丝矾矾边,其花则现,价值过银。假造者有

黑花。”可见,镔铁价钱昂贵,不可多得,而且有假造蒙

混的,不易辨别。

闽铁的颜色黑中带青,质地刚中带柔。一经锻炼,很适

合制造兵器。晋铁颜色纯黑,质地纯刚,适宜制造粗重

兵器。制造暗器最好用镔铁,如没有以闽铁为佳。先选

取最好的闽铁数十斤,放在水中浸泡,使金水之气相合。

然后入炉锻炼,金精之气有水气相护,不至相克而枯耗。

炼铁应用炭火,切不可用煤。因为煤火过于猛烈,容易

损伤铁的精气。铁放入炉中后,取一些截细的稻草,用

黄土混杂,时时洒在火上,使铁屎自出。一次铁之后,

把铁取出任其冷却,然后再用水浸泡。另外用黄土作浆,

加进稻草浸泡。三夜后,将铁从水中取出,放进黄土浆

中泡半天,再放进炉中锻炼,仍用黄土混杂切细的稻草

洒在上面。再过一火,仍然取出冷却。先放进水,后加

浆如上述浸泡。经过五六火之后,才可以锤炼。每炼一

火,取出锤一次,仍按前述浸泡。到了十火之后,生铁

才变成熟铁,每七斤生铁这时只剩下一斤多一点了,但

还没完全纯净。最后一次浸过后,应用黄土将熟铁封固,

然后放入炉中。这一是为了防止灰尘侵入,一是按“土能

生金”的意思,封合了就不会炼枯铁的精气。因为铁的精

气一枯损,质地就立刻变得脆弱,再也不能使用了。炼

铁在这一步是最重要的,稍有不逊就全功尽弃。用土封

合固然是要点,而炉中的火也不能过强过弱。过强就会

损伤精气,过弱则火力就达不到,那么铁性就一定变为

柔弱,也不适合制造暗器用。这样炼过一火之后,取出

熟铁,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应该放在流水中冲洗,最好

放在山崖瀑布下面,任它冲激。经过七个昼夜,取出来

仍然用黄土封合,

再炼一次,这样七次后,那么这种铁就可用了。原来的

七斤生铁,到此就只剩下不到一斤了。然后用这种铁制

造暗器,无论飞镖、飞刀飞剑,虽然尖细如发,刀刃薄

如纸,锐利锋芒,即使打在坚硬的东西上面,也不必担

心会被折损。照这种方法练习,虽然不象古人炼剑所费

的时间那么长,而制一槽镖,一鞘刀,用几

十斤的铁而炼成几斤,所花的时间也至少要三个月。制

造锋利的兵器这样难,所以武术家们都将它们视同珍宝

而不敢轻用了。

三十六种暗器的具体练法之二

单简袖箭飞蝗石金佣生原著

一、单筒袖箭

1.单筒袖箭的构避

袖箭,并不是靠手劲发出,而是完全靠机械的力量。袖

箭可分为单筒、三星、梅花、七煞等几种,这里先讲述

单筒袖箭一种。

所谓单筒,就是每次发一箭的箭筒。箭筒的外廓是钢铁

所铸,长八寸,圆周直径约八分。筒顶有盖(盖子连接着

筒身不能开闭),盖的中央有一个小孔,是装箭的地方。

箭筒旁边一寸处.有一片活动的蝴蝶翅,也是钢制,象

弓弩上的牙,用来掌握开关,它插在箭筒中,关住蝴蝶

翅,就将箭压住了。只要一启动,箭就立刻射出。箭筒

内部是由纯钢丝盘成的弹簧,长度与箭筒相等,直径比

简略小。箭筒顶上连着一块圆铁板,与筒的内缘吻合。

箭筒末端也是一个盖子,比筒身略大。在筒内末端,内

外各有螺旋,可以街接。弹簧的每一回旋处,二钢丝相

距约一分,因此有伸缩的力量。箭筒的制法大略就是这

样。箭杆用竹制,长七寸(中间不能有节),只有最细的

筷子那么粗。箭上装一个锐利的铁箭头,长约一寸,呈梭

子形。箭杆上部应有微陷,以备蝴蝶翅关锁用。此外,

还要准备一个箭袋,每袋共插箭十二枚,以备应用。应用

时,先把箭插进筒里,将弹簧极力压下,甩蝴蝶翅把箭

关住。只要将外面的蝴蝶翅拔开,箭筒内的弹簧就弹开,

把箭推出去。至于发箭的远近,就全看弹簧力量的强弱

了。

2.单筒袖箭的练法

袖箭与别的暗器不同。发射时不需要用指掌的力量,瞄

准的方法也和绳镖、脱手镖各有差异。袖箭练习中立目

标的方法,可以参看脱手镖的练法,这里不再细述。至

于携带方法,就是在衣袖内靠近小臂处做三段扣带,缚

住箭筒,蝴蝶翅向内,筒的前端靠近腕部。发射时,只

要将手缩入袖内,握住箭筒的头部,中指、食指露在前

面,大拇指扳住蝴蝶翅。中指、食指指向哪里,箭也就

射向哪里,不会倾斜。练习袖箭,先要练装箭。首先用

右手执箭筒,左手装箭;然后练左手执筒,右手装箭,

两手交换进行。这种装箭法,在时间充裕时固无不可,

如果在匆促的时候,既感到不方便,又容易被对方窥见,

很不适宜。因此,必须练习一手装箭法,特别是练左手

最好。因为右手只能同对手交兵,而左手的袖箭可以同

时发出,袭人之不备。一手装箭必须用腕力。箭袋挂在

左腰间,箭头向上,以便拔出后就可装入箭简,不必倒

头了,插入时,应用手臂压住箭袋,然后用大、中、食

三指拈住箭杆前端,用力插入。虽然较为费力,但时间

一长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单手插箭熟练后就可以打靶了。

方法是由大而小,与打脱手镖一样。只是瞄准点在中指

和食指。先用无名指和小指拢住箭筒外旁,使上旁与掌

心相贴,大指处在里面,紧按蝴蝶翅。中指、食指并列

前伸,指定目标之所在。只要一扳机发箭,就一定能射

中。只是在扳机时,手千万不能摇动。如果微微一震,

在手上摇动虽然很轻,但箭发出去就相差很远了。这就

是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射法也可分为正射、反

射和侧射几种。举手向前,箭从平面射出的是正射。翻

掌上射或折臂向后发箭的,是反射。用手向左右两

旁发箭的,是侧射。袖箭用力不大,瞄准容易,只要一

年苦功,技术就大有可观,不象练脱手镖那样困难。至

于各种射法,只要练到功深后,自然熟能生巧。百步穿

杨的技术,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主要在于学习者心领

神会。

3.单筒袖箭的源流

暗器在宋代发明最多,袖箭也是从宋代开始的。宋真宗

时,云阳白鹤馆中有一个号霞鹤的道士。他年少时曾云

游四海,踏遍名山大川。进四川时,他仰慕峨嵋七十二

峰的胜景,流连不忍离去。''他天天在山中寻觅异境,饿

了就摘野果充饥。终于,在琵琶峰找到了一间石屋,可

以容纳五人。石屋是天然形成,人力不可能造就。屋的

后壁半开,有一束微光透露出来。霞鹤怀疑是修真者的

洞府,想探究一下。他从石缝中侧身进去,又见到一间

石屋,比外面那间要小。屋内有一张石床,床上有一册

书。道士知道是奇书,就打开来读。书名叫《机轮经》,

是三国时诸葛亮所著。里面讲的都是些制造各种机关的

方法。霞鹤得到了这本书非常意外。他于是竭力发掘其

间的奥秘。凡是一切制造木牛流马、火炮等的方法,他

都无所不能。只是竭力保密,不肯轻易让外人知道。等

到他回了云阳,就试一试技艺,创制了袖箭,他当众试

验时,大家都称怪异。这种器械体积虽小,而力量很足,

每箭都可射近百步,且又便于携带,人们都争相求教。

霞鹤也认为这等小技无需保密,就绘图说明了制法。于

是,世间就有了袖箭。后来,他又为军队制造了飞天神

雷,也是宋代战争的利器。但是,他的书始终不肯给人

看,致使剩下的技艺都失传了。我住在泰安时,陈师凤

山有一个友人徐石荪,擅长袖箭的技艺,百发百中,人

称为小养田基。他能随发随装,速度无比。我曾请他试

演,他先竖上一个用白布做的软靶,上面画一个不到一

枚钱大小的红心。徐石荪站在七十步外,举手射击。箭

贯穿红心而不落地,穿在靶上。一箭才射出,他手中另

一箭已经装好。只听"嗤"地一声,正中第一箭的末端,

前一箭落地第二箭又象前面那样穿入,这样连发九箭,

箭箭都贯穿在一孔中,而且都穿在靶中不落地,确实很

难做到。徐石荪自己说,这种射法名叫"金蛇接尾",是

箭谱中的上乘射法,比"玉凤落巢"、"三星袭月"等法更难。

陈师笑着对他说:"子之技,予知之深。此种射法,固已

超凡人,圣技犹未尽也。所谓''对口箭''射法不较此更奇乎?

盍一试之,俾后生小子广其眼界也。"徐石荪含笑点头。

他装箭入筒,一箭向空中射去,手中又装一箭,等到射

上去的箭已经力尽而向下时,第二箭又向上射去,与前

一箭在空中相遇,两镞相击铮然一

声,将前一箭弹开一丈多,落在地上。第二箭又力尽向

下,而第三箭又射出,箭镞与箭镞相抵,不差毫厘,连

发五箭都是如此。然后,他收入箭袋,笑道:"拙技尽于

此矣I以此儿戏事,浪得浮名,不免为天下英雄笑也:"

我向他请教技艺,他说:"学技毋苦不成,也毋苦不精。

但依成法,下苦功缘之。由疏而熟,熟极百巧皆生,变

化因之,即一举手投足亦莫不含有巧妙之作用。予之射

法,初亦无异人处,但得一''熟''字耳。子诚能克苦自励,

数年之后,会见其技之出于予上也。"徐石荪为人瘦小,

精干的样子着实令人肃然起敬而和蔼可亲,谦恭有礼的

品德又令人敬爱。他箭法的神通。不是一时难寻匹敌,

即使是古时善于射箭的人,恐怕也未必超过他。可见,

他博得"小养田基"的名号并不是偶然的。

二、飞蝗石

1.飞蝗石的构造

飞蝗石是暗器中最方便最节省的一种。石头是俯拾即有

的东西,既不用花钱购买,又不要费时琢磨,而''且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信手而拾,信手而发,那种方便是无

可比拟的。在山野中找一些坚硬的石头,以青石为主,

麻石次之,黄石最差。所取的石头应是细长的,上尖下

大,四边的形式就不必拘泥了。无论稚形、方形、六角

形都可以。因为石头形状象蝗虫,所以取名为飞蝗石。

石头的长度约六七两不等。平时拣到这种石块贮存起来,

以备应用。外出行走时,用一个袋子装了佩在腰间,放

一些石子在里面。袋子用皮革制成,长约一尺,宽约七

寸。上端的两角上,用带子做一个环,斜挂在颈项之间。

袋子两边的中部各有一根带子,用来缠绕在腰际,以免

行走时袋子荡动。佩带袋子的方法要看人的习惯是用左

手发石还是右手。习惯用右手的,袋子应悬在左腰下;

习惯用左手的,袋子应悬在右腰下。这是为了遇事时取

石的便利。飞蝗石的构造应用在暗器中最为简单。它的

用法有两种,一是当暗器用,一是探路用。当夜行人在

屋角墙头要往下跳时,先用石头试探一下下面是否是实

地,或者河池及其他埋伏。探明之后,才可飘身而下,

不至有危险。这种探路石子在江湖上也统称为"飞蝗石"。

2.飞蝗石的练法

飞蝗石的便利已在前面谈过了,它的练法也不难,大致

和脱手镖相似,只是专用摔和撇的力量。靶子的设立也

和脱手镖相似,但不能甩木靶,应该用土墙。因为镖头

尖锐,容易钉入木板。石头的尖端虽然也锐利,但到底

是石棱,不如镖头锋利,很难钉入木板。不能钉入,就

难以判别是否打着。如果用土墙,那就可以打入了。土

墙高六尺,厚和宽各二尺。墙上用石灰画上一些圆圈,

大小不等。最大的直径约一尺,最小的直径约二寸。练

习者先站在距离靶子一丈远的地方练习打最大的靶,然

后逐渐缩小到最小的靶为止。都能命中以后,再把距离

移远二尺,这样逐渐移远,直到三四丈以外,如果也能

百发百中地打最小靶的话,技艺就可以使用了。发石时

的手法,用阴手的多,握石与握镖相同。如果右手握石,

就先将手向上一扬,然后翻腕向下,用力向前摔去,直

射目标,这是打正面。如果要打侧面的靶,而且用右手

发石子,就应侧身站立,左肩向着靶子,右手象

以前那样握住石头,向前面一扬,然后转腕用力向左面

撇出,直射目标。这两种方法是练飞蝗石常用的,都是

用阴手。至于用阳手也未尝不可。但象冲击一类的方法,

经常感到力量不足,因此不常用。但是,到了仓促的时

候,偶尔一用,也能解脱眼前的危机。飞蝗石的效能不

如脱手缥,要靠重量击人,它又不如流星锤。如果打在

人体上有遮蔽的部位,只能使人略感疼痛而不至于受伤。

因此,使用飞蝗石的人在射击对方时,一般只打头面各

部位,因为这些地方没有遮蔽,而且眼鼻等地方比较脆

弱,最容易受伤。此外就是打手腕、足踝两处关节,因

为这两个节骨最不经打,打着了腕骨,手中的兵器就掉

下来了;打着了踝骨,就一时难以行走。除了上述这些

部位,即使打在人身上,也不会发生作用。

3.飞蝗石的源流.

飞蝗石开始并没有人把它用作武器。唐代突厥作乱,裴

行俭率兵征讨。有一个姓秦的部将在与敌兵首领作战时

失利,败走旷野。他的马中了箭,倒在地上,他估计不

能生还了。番首又要赶到了,他无计可施,只得闭目等

死。忽然他的手触到了一块石头,他于是生出侥幸心来,

心想如果抓住这块石头击中对方,不但生命可以保全,

而且能立大功,他于是拿起石头等待。番首到了,见他

伏地不动,怀疑已经死了。正在略微迟疑审视的时候,

秦某飞石掷去,正中番首的头,然后他一跃而起,举刀

斩了番首,取了他的头回归军营。依靠一颗小小的石头

而立了大功。秦某名声大增,军中也从此叫他"秦飞石"

而不呼其名。秦某也开始注意飞石的练习。平定番邦凯

旋以后,中原也争相传说他的事迹,练习飞石的人也越

来越多了。后来沙场争战时也出现了用飞石攻击敌人的

事例。象野史中所说的"没羽箭"等事,也是这样附会来

的。我小时候也曾学用飞蝗石,起初看作儿戏,到后来

也能准确无误地打中目标,只是限于腕力不足,虽能打

中却不能深入。陈师风山的技术就很惊人。他曾经画几

个小圈在石墙上,在圈中写上数目。圈的位置犬牙相错,

毫无规则。所编的数目也是随便,没有规律。他站在百

步之外,用飞蝗石依次序击打,每发都中不误,而且飞

蝗石都进入石墙内一寸左右。以后击石而能够毁墙穿入,

这并不是飞蝗石比石墙坚硬,而是发石人的功力完全贯

穿在飞蝗石上,因此能破墙而入。象这样的功夫是很难

达到的,到了那地步,人体上即使有遮蔽也能穿透。上

面讲的只射击人的头、腕、踝等部位,那是对平常人来

说,并不是指那些功夫精深的人。

三、梅花袖箭

1.梅花袖箭构造

梅花袖箭与单筒袖箭不同,它装箭一次可以连发六箭,

连续射出,速度无比。其功效之大,并不是单筒袖箭所

能相比的。.

梅花袖箭之所以有特殊的功效,是因为它有特殊的构造。

它的箭筒比单筒袖箭要粗,直径约一寸二分至一寸五分,

长八寸。顶端半寸的地方安置一个大蝴蝶翅,管理周围

的五枝箭。箭筒内部是六个小管子,排威梅花形。每个

小管的顶端都有孔通于外面的蝴蝶翅,是锁箭和发箭的

最重要机关。每一支管中各有一个弹簧,装配方法与单

筒袖箭一样。总之,这种梅花袖箭就是把

六个单筒袖箭凑合在一起,排列成一朵梅花的形状(就是

正中一个小管,周围五个小管)。六个小管的末端就装在

箭筒盖内,用螺旋固定在筒身上。箭筒前端也有六个小

孔,是装箭的地方。匣盖后缀上一个小铁圈。因此,梅

花袖箭发射时必须将筒身旋转,所以不能象单筒袖箭那

样用三段带缚在衣上。圈中缀一根绳,系在大臂上。筒

顶一端,用带围上,不必紧绑,只要让它不动荡就行了。

箭的式样完全与单筒袖箭一样。

2.梅花袖箭的练法

梅花袖箭能连续不断地发射六支箭,对方避过一箭而第

二箭又到,络绎不绝,忽左忽右,使人防

不胜防,避不胜避。它的功效是单筒袖箭所不能及的。

只是因它功效大,练习时也比单筒袖箭难,靶

式也与单筒的不同。靶子可用三尺见方五分厚的木块,

下面装上一个二尺高的木架直立在地上。木

板上用笔画一朵朵的梅花。正中一个圈当作花蕊,旁边

画五个圈作花瓣。每个圈直径约六寸,每一圈

中又用红笔各画一个红心,每个红心的直径约一寸半到

二寸。练习者站在六七尺之外,先拨开最上

面的蝴蝶翅、发射正中的一箭,打靶上的花蕊。然后依

次练习三个月后,就可打中圆圈。半年之后,

可打中圈中的红心。然后将距离移远,靶上的花朵缩小。

直至百步以外能打中银元大小的目标,就再

在板上画无数大小不等的黑圈,位置错杂不齐,然后在

各圈中用红笔标数目:一二三四等。只能任意

写在圈中,不必排次序。练习者站在百步外,另叫一人

在旁边点。他叫到哪个数字,练习者就用箭射

标明这个数字的圆圈,随叫随射。如果也能做到应手而

中,百发无一失,那技术是相当可观的了。在

百步内射人也不易躲避了。

梅花袖箭瞄准的点完全在于中指和食指,与单筒的一样。

只是射出一箭后,一定要将箭筒略为旋

过来,才能发第二箭,手法也要.敏捷,否则发箭必然

迟钝,不能连续不断。至于装箭,对于单筒袖箭

来说是不可不练,而梅花袖箭一次装六箭,只要在有空

时装上就可备用,不必随装随发。而且,它的

箭枝在装箭时也不是一只手能办到的,必定要两手合装。

身旁带箭应六枝为一排,如果身上带两

排,筒中装一排,共有十八枝,这样就不愁缺箭了。

3.梅花袖箭的源流

梅花袖箭的发明在单筒袖箭后数百年。自从霞鹤道人发

明单筒袖箭以后,武术界一时把它看作

不可多得的利器。那时火器还没有兴起,能够打远的武

器,除了弓弩之外没有别的。可-是弓弩体积

大,放射时容易被人发现,不如袖箭可以从袖衣射出,

乘人不备。当时的人得到单筒袖箭已经当作异

宝,争相习用,没有人惮心竭虑地去寻求更精的方法。

这种成法流传下来。直到明代,有一个叫刘缨

的人,自幼从高人学习各种武技。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

尤其擅长骑射。性格暴烈的马,他不用鞍也能骑上。三

石重的弓,他"轻如拾芥",而且箭无虚

发,为当时的人们叫绝。刘埏浪游南北,没有遇到对手。

后来,他又从朋友处学到了使用袖箭,不高兴每筒只能

发一箭,随装随发更是不便。于是,他将箭筒上的孔放

大,蝴蝶翅也分为两个,对装在箭筒两侧。也可对装四

五箭,用两个蝴蝶结对轧。但这种箭筒,箭虽可以多装,

但机关一开,众箭同时发出,同单装一支没有很大的区

别。刘埏l费了一年多功夫才专心发明了双筒袖箭。所

谓双筒袖箭,就是一个箭筒中装有两个弹簧,两个蝴蝶

翅,可以并装两箭,先后发射。自从发明双筒袖箭后,

触类旁通,又增加成三筒,名叫三才袖箭。四筒的叫四

象袖箭,六筒的叫梅花袖箭,其余还有七筒、九筒的,

叫做七星袖箭、九宫袖箭。刘创制这种袖箭以后,名气

大增,从学的人也越来越多。我所介绍的梅花袖箭,于

是也风行于世了。至于其它各式,发明者既然是同一人,

它们的式样练法又大同小异,学习者可以意会了。自从

明朝以后,梅花袖箭成为在江湖上通行的武技,南北学

武者多有练习它的。只是技艺最精的,要推山东李儿洼

的李姓。自从神箭李天寿出名以后,世代相传,子孙没

有不精通梅花袖箭的。到了他的七世孙李佩,技艺更精。

相传李佩的袖箭,不但能在活靶上百发百中,而且能打

中极小的蜂窝。只要嵌满白粉,在粉上标明字母,由别

人呼叫,应手发箭,都能命中,他的眼力就是如此。可

惜他年少时误入歧途,曾当了绿林匪首,后来才改邪归

正,因此当时人们都轻视他。后来,他投靠镖局,为人

护镖。因他曾经为盗,绿林中认识他的人很多,江湖上

讲义气,所以他的镖旗经过的地方,都能安然无事。这

样,过了一些年,从没有误过事,他就自高自大了。投

保的人一劐,他往往让徒弟代押,或只给他镖旗。有人

请他亲自去,他愤然说:。无患也!即此一旗,绿林中人

见之,且望风而靡矣。"后来,他为一个人保护重资赴山

陕,路经一座山,突然下起了阵雨,他们躲进一个破庙。

等到天晴时,夜色已昏,不能再前进了,只好睡在那里,

各自拿出干粮饱肚。到了半夜,忽然听到鸣镝声在庙外

响起。群盗呼啸而来。为首的四人,都是气宇轩昂的大

汉,好象能把人吞下去。他们用刀指挥着一帮强盗行动。

这时李佩站在暗处,大喝一声;"何物鼠子,敢捋虎须,

不知李儿洼李佩耶?"强盗听后瞥了他一眼,见他身小如

猴,就轻视他,当作''没有看见。李佩大怒,举手一扬,

喝道:"中第二人右目l"箭发出来,果然如此。他又喝道:

"中在前一人鼻!"箭发出来,果然又应验了。只要他一叫

中某人某处,无不应验。转眼间,四个强盗都负了伤。

他们奇怪地说:"今日真遇穿云箭李佩耶?"于是他们喊叫

着跑了,镖银安然无恙。

中国秘传暗器真传(之三)一脱手镖·绳镖

四、脱手镖

1、脱手镖的构造

脱手镖也简称飞镖,就是不用棉绳竹管的镖。它的形式

与绳镖相同,也有三棱、五棱、圆筒等形式,根据学习

者的意愿而定。只是比绳镖短小,并且要轻一些。最通

行的飞镖长三寸七分,重六至七两,大约可分三种:

①带衣镖。就是在镖的末端扎红绿绸二寸左右。用来鼓

风乘势,就象箭羽一样。红绿绸名叫镖衣。

②光杆镖。就是不带镖衣的。

③毒药镖。就是将各种毒药配合在一起,或者与镖一起

煮沸;或者将各种毒药煮熬成膏,涂在镖头上,使镖进

入人体后,血液融进毒物而中毒。这种毒药镖又可分为

三种:A是臭烂一生镖。受伤者臭烂流水,永不生肌肉,

不能药治;B是七死一生镖。中镖者痛彻心内,七天必

死。如不内服叁苏,饮鲜鲤鱼汤,外敷八宝拔毒散,贴

五福化毒膏就没治了;c是见血夺命镖。见血封喉,也

不易救。北斗长寿丹在早、中期服用才可能奏效。这种

炼毒镖的药,都是些溃烂灭血的至毒之剂,武术家们相

戒不传药方,那也是积点阴功。炼这种毒药的人,都是

些心狠嗜杀之流,一般人是不愿干的。江湖上有规矩,

用暗器伤人,已经失去光明正大,何况借毒物之力来杀

人;脱手镖比别的长大而且重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

易用上的。脱手镖也有长过四寸,重过七两以上的。使

用者的腕力那就必须多倍于常人了。

2、脱手镖的练法

脱手镖练法,它的画靶定位都与绳镖一样,但发镖用劲

和瞄准方法就完全不同。绳镖借助绳的牵引,利用旋摔

的力量发射,而这却完全用腕力直摔发射。绳镖用竹管

作瞄准的工具,这就是用中指作为瞄准工具。练习者可

将一块木立在地上,长六尺、宽七寸、厚四寸;顶上

画一个圆圈,直径六寸。圈中再画一个一寸半直径的红

心。下面距离半尺的地方,再画一直径五寸的圆圈,红

心也减少三分。这样,每隔半尺画一个圈和红心。依次

缩小,由上而下,直到最后一个圈的直径一寸,红心的

直径三分为止。练习的人先站在距离目标六尺处,以后

逐渐移远。直到能够在四十步外准确打中目标时,技艺

就可算精湛了。学习脱手镖可以分为五步:第一,练习

执镖的方法。镖分三棱,也有三面,棱锐相同。只是面

积不同,两面窄一面宽。执镖时应将较宽的一面紧贴在

中指上,用食指、无名指拢住其他较窄的两面,使三指

成为槽形。大拇指作为辅背。镖根抵住手心,小指紧靠

无名指作为辅佐。一转腕力,镖就可发出。第二就是练

阳手打靶,打靶的次序由大而小,不必细述。至于所谓

阳手镖,就是射平面或上面的物体。发镖时手掌向上,

运足腕力,将镖向正面或内侧发出。要射较高的物体,

就必须从下飘走冲出,不可平摔。练阳手镖能打中标杆

上最小的东西百无一失时,就可以进而学习阴手镖了。

第三就是阴手镖。这种镖专射平面以下的东西。发镖时

手掌向下,射正下或外侧都可以。只是都用反腕的力量。

第四就是练回手镖。这种镖是向后面发射的。或者从肩

上发出,或从腰胁间发出(如右手发镖应从左肩左胁处发

出)。这种方法专用于战败之后对方穷追才发镖止住他。

或者佯败而引诱对方追赶,然后用这种方法射击。发镖

时都用阳手不能用阴手。可以依照上法练习,也并不难。

第五是练接镖。能放镖的人必须能接才是上乘。如果能

放不能接,就只能伤人不能自卫。练习接镖,须两人对

练才能奏效。当对手一镖射来时,必须让它过去,然后

从后面抢接。如果迎头冲接,偶尔不慎就极易伤手。即

使不受伤,还手时也必须将镖头倒转才可放出。既费时

间又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不如从后面抢接,既容易着手,

又没有危险;还镖时更来得便利。练成接镖后,技艺就

可算精通了。至于一子接连三次丢、连珠镖等,学习也

容易有成,只是在于学习者是否肯下苦功夫而已。

3、脱手镖的源流

脱手镖创始于北宋。有一个叫性圆的老僧,年少时曾在

西域游历,得到高人传授,精通各种武术,他所学的与

世间通行的都不同。后来,他归隐于西蜀忠州某寺悉心

研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才达到融会变化,神奇莫测的

境地。当时正值权臣秉正文,朝事日非。老僧知道世运

将变,就挟技遍游中原,想要求得英才传授,以备国家

日后之用。他到中州遇到了周同,见他谦恭有礼,好学

不倦,可为人师,就把枪法传授给他,周同学到了他的

技艺。老僧又到安徽,认识了赵岿,见他勇武绝伦,豪

爽率直,可以大用,就把刀法传授给他。到了江州认识

了余全,见他精灵活泼,手眼异于常人,就把镖法传授

给他,这些技法都不是世人所能识的,是性圆得自西域

的绝技。后来周同传岳飞,赵岿传其子赵壁方,余全传

其子余化龙,而余化龙的枪法又是周同传授的,只是少

年气盛,不能完全学到手。周同与余全相处久了,因此

也会使镖。这就是脱手镖的创始。自从这种暗器发明以

后,大家认为便利,学习的人也渐多。元明后,代代都

有名手,到了清初才鼎盛。北路人在正式武艺外,把镖

当作一处专门技能,人人必学。即使到了火器盛行之后,

这种风气也并未消退。由此可见脱手镖的功效不亚于火

器。有一个镖师名叫邹永宽,是河朔人,擅长绵拳十三

手。与人对敌时,只要远远站着,举起双手,摆开架势,

进攻者就不能靠近。只要稍微接近就被摔出几丈外,而

且弄不清摔的原因。相传他的技艺得自赣州,他挟技走

江湖几十年,没有遇到能与他匹敌的。人们只知道他擅

长绵拳,而不知他的镖技也很精绝。有一年,他游历通

州,在某寺稍停,把名字张榜门外。通州本来就是武术

极盛的地方,名家辈出,特别以镖技闻名于世。有多事

的人知道邹永宽的名声,就怂恿通州的名家同他一比高

下,但都不能取胜。有一位黄须郭泰,武技绝精,是通

州的一流水平,能一手连发三镖,百步之内射人,发无

不中。这就是所谓一子连三丢。郭泰见众人不能取胜,

就挺身而出,与邹相斗二十几个回合,仍然不能取胜,

于是他发镖乘隙射击。三发都没有打中,而被

邹接住了。郭泰这才知道此人不可与之匹敌,于是向他

请罪,并求教于他。邹永宽笑道:"我闻通州能人众。至

镖师保镖过其境,噤口不敢喝镖令。今一见,技亦犹人

耳。余因不擅此者,既君辈有此兴致,请一试之。寺前

有一棵榆树,榆钱累累。他让郭泰选三串榆钱标上记号。

自己站在百步外举手发镖,三发都中。检查一下榆钱,

记号还是赫然明了。他发镖的手法,也就是一子连三丢。

邹永宽笑着对郭泰说:"薄技犹不辱没金镖否?郭泰含愧

表示歉意。后来,邹永宽应京中某镖局的聘请,偶尔经

过通州,故意不停地狂喝镖令,这样破了通州的沿例,

并为江湖吐气。所谓镖令,就是镖局中的暗号。

五、绳镖

1.绳镖的构造

绳镖的形式不止一种,有三棱形的,有圆筒形.的,有

五棱、七棱的,随练习者的意愿而定。但无论属于哪种

形式,功用完全相同。现在就最普通的三棱镖而言。镖

由纯钢制成,长五至七寸,重约九两。镖身为三棱形,

头尖尾宽。尾部呈正圆,有一个铁环扣在后端,用绵软

坚牢的绳系在环上,长约二丈至三丈。另外备一根竹管,

穿在绳上,竹管的粗细刚好用手握满,长约四寸。绳镖

的全部形状是这样的。平时将绳镖拗折为四下,竹管和

镖相衔接,将四折的绳缠在腰间,用活扣扣上(切不可用

死结)。绳的末端靠左腰,镖头与竹管悬在右腰下,以便

仓猝应变时可以俯视,便于出手。只须抽开活结,左手

握住绳的末端,右手握住竹管,镖就可以应手而出了。

2.绳镖的练法

绳镖的练法与别的暗器不同。因有绳的牵掣,故可利用

绳的摔劲,发镖而出。而瞄准却很不容易。练习时先在

墙上画一对直径一尺左右的粉笔圈作为目标,高与练习

者的肩相平。练习者站在一丈五尺处。先将绳的末端绕

在左腕上,或在绳的末端先挽-个小圈,套在左腕,象鞭

绳等的套腕千斤索一样。然后再用左手握住绳的上部靠

近镖头处,相距约三尺。右手握住竹管,两手各放在左

右腰上半尺处。运用右臂的力量提镖,使它垂直在右腰

外侧。然后从下往上、由前绕后,摔成圆圈。摔二三周,

力量已经很足了,等到镖到了前面,与肩平时,左手就

变活把,使绳随镖飞出,直取目标。瞄准的地方完全在

于右手握住的竹管。要它高时,就将竹管前端上昂;要

它低时就将竹管前端下抑。往左往右的方法也是这样。

但是,竹管往上昂一寸,镖所着的地方必须超过一尺以

上。因此,手中一相差毫厘就不能命中目标。只是在摔

镖成圈时,必须用足手臂的全力。若不然,发镖迟缓而

力量又不足,即使打牛了也没有作用。左手变活把时,

也要略带蓄劲,不可完全脱手。如果完全脱手,在后面

的绳较长,心定会荡动,前面就不易对准目标。-镖发出

之后,无论命中与否,应当急速收回,不能迟缓。收镖

的办法是,将左手猛力向后一抽,同时右手握住竹管,

仍象发镖时那样摔成圆圈。不摔圆圈的话,镖头感受一

抽动,必定折

回反向自己,造成自伤。初练时,即使目标如斗大,也

很难应手而中。必须练三四个月后,才能镖镖打入圈中,

但还不一定打在中心。然后将目标收小一圈,再下苦功

练习。这样逐渐收小,直到如银元大小,也能如意了。

于是,再练打活靶。先用铜片若干,每片直径五寸至半

寸不等,穿上线悬在细软的树枝上。微风吹过时,树枝

摇动,铜片也随着动荡。这时用镖打。如果人站在二丈

外能够做到想打哪片就中哪片的话,技术就可叫神绝了。

如果还能射断悬片的细线,那更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了。有的人在练活靶前先练刘海洒金钱,就是将一些大

小不等的钱横嵌在木板上,用镖射掉它们。开始,只以

射掉为目标,然后要求镖头必中钱孔。最后则将钱竖嵌

在木板上,用镖射钱的边缘。练过这一步后再练活靶,

更是饶有兴趣。这种绳镖练习成功最多过两年。如果练

习者悟性稍佳,加之勤奋练习,一年就可成。只是发镖

的力量要看练习者的力而定,不能一慨而论。力大的人

即使坚厚的衣服也能洞穿,否则只能使人伤及皮毛。

3.绳镖的源流

绳镖由来已久。大约在脱手镖之前,而脱胎于棉绳套索。

《闽小志》上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而白打之后,

就是棉绳套索了。这种套索长九尺,两端有圆球为坠。

翻腾飞舞,借用它的缠绕之力而制敌。后来有聪明人仿

照它制成了绳镖,列入杂技,是防身的暗器。发明者是

何人,发明于何时都无从考究。按我的估计,应当在宋

代以前,李唐之世。那时武术界人才辈出。剑侠的记载

在书中也略有可考。在这艺术兴盛的时代,人才既然多,

其间聪明者自然能依平日所学变化阐发。有的自成一家

拳法,有的自创一种武器,别开生面,独立门户。现在

所谓某家刀某家枪就是这样来的。我之所以断定绳镖创

始于宋代以前,并不是无稽之谈。因为脱手飞镖出自宋

代的余氏,绳镖既然发明于脱手镖之先,因而推断它在

宋代以前。刚发明时,这绳镖开始也不是不作为一种利

器,既能及远、又能收回,非常便利。自从脱手镖等暗

器发明之后则又相形见拙,流传至今,虽未完全失传,

但所剩无几,人们只把它当作最笨拙的武器,学习者也

渐少。常见江湖卖艺的人用这作为打圆圈的工具。但也

不是没有技艺绝妙的,只是百把人中才能有一二个。以

我所见,曾有-个姓董的北方人,绳镖技术非常精练,应

手中的,百无一失,确实惊人。董氏是江湖镖客,来往

于南北,向商肆讨钱糊口。自从海道畅通,北方镖局失

去了依靠,相继收业。局中镖客也绝了衣食之门。武技

高的就到处设厂收徒,以挣得一点钱财。技艺低劣的就

不得不带上一镖一帜,游于四方糊口,沿门索讨,形同

乞丐。董某自言为河南卫辉人,曾经进过镖局。后来镖

局歇业,他就流落江湖。别人问他技艺,他说:"拳脚平

常,无可胜人。惟绳镖一技,自信犹可博人一笑耳。"

多事人的就拿出银子来叫他试一试。这时天已渐黑,室

中点着一盏白磁罩的煤油灯。董某拿出一枚小钱,又小

又薄,倾斜地嵌在白磁罩外。笑着对众人说,"余立二丈

外,以镖射之,可使钱落而无恙。若微损者,当偿所盾,

且设久为诸君寿。"说完他就站在远处,拿出绳镖一摔,

嗤笑而出。众人只觉得眼前一闪,细微的声音一响,钱

已应声坠地。白磁灯罩完好无损。董某自称平生只有这

一技,因而未能在江湖上立足。据我看,绳镖技艺达到

这样的地步,已是神化莫测,足以惊人了,而仍不能依

靠它立足,江湖上身怀绝技的人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献花(0)
+1
(本文系花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