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欧散记57
2017-02-15 | 阅:  转:  |  分享 
  
旅欧散记(57)



圣彼得广场(piazzasanpietro)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前,是罗马教廷用来

从事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可容纳50万人。广场由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

设计并亲自监督工程建设。广场建造用了11年时间(1656-1667年)。



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广场是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贝尔尼尼设计。广场的风格仍然是巴洛克式的,因此,也称之为“巴洛克式”广场。圣彼得广场面积3.5公顷,椭圆形。它和教堂之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相结。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两个广场都被柱廊包围,为了同宽阔的广场相称,同高大的教堂相称,并显示它的尺度,柱廊由4排粗重的塔斯干式柱子组成,



圣彼得广场略呈椭圆形,两侧有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

广场地面都是用青色的小石块铺就。

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柱高18米,巍然挺立,需三四人合抱。石头顶端的檐头上立着80尊圣徒雕像。这些柱廊是由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于1656年始,花了11年时间设计建成的,其华丽与怪诞同宗教的神秘有机结合,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里古拉为装饰皇宫旁的

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



广场中央高耸云端的是一座埃及方尖碑。四只雄狮俯卧于石座之上,背上立着高大的石碑;雄狮之间镶嵌着雄姿勃勃、展翅欲飞的老鹰。这座石碑是卡里古拉皇帝从埃及运来装饰皇宫边的圆形广场的。狮和鹰的形象在宗教中的寓意是极为深远的。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900多人,140匹骏马,44盘绞绳,花了5个月时间,350吨重的石碑终于竖了起来。以这座石碑为圆心,八条通道像巨轮的辐条,伸向四周椭圆形的柱廊,雄浑浩大,蔚为壮观。



朝圣。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在圣彼得广场朝圣。

在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近距离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



广场喷泉

圣彼得大广场在形态上还是封闭式的,然而柱廊中的柱子虽然密密层层,但柱子间还是空透的,内圈的柱子,中线距4.27米,外圈5.03米,又可以看作是开放式的。对于柱廊的设计,在艺术上也一直有不同的评价。贝尔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但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写道:“你们(指意大利人)还想建造成排的圆柱,在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沿周边造起涌向这里,通向那里,实际上哪儿也不通的大理石通道。对这种巧而不当、华而不实的做法,自然之母将投之以鄙夷和厌弃的眼光。”当我第一时间穿过那四排柱子,进入到广场上时,第一个感觉居然赞成了歌德的观点,对贝尔尼尼,只能说,对不起!



献花(0)
+1
(本文系过眼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