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大唐”之唐平宗的“军”计划(上)

 昵称39707162 2017-02-15

按:本周结束平宗时代后,将对海宗、山宗中的某些故事,进行介绍,并尽快转入对陆宗时期新鲜事儿详细介绍!

贴一张图:怀念一位伟人

大唐的“复兴之旅”

上期提到希贝在凉州城遇到一位有为青年,并让瀛洲城的权臣们去看一看,其中第一位去看的应该是”唐海“,而非”唐山“,因为被看之人正是唐山。在此予以更正!

希贝的南旅讲话在南洋等地引起热烈反响,但大唐瀛洲城似乎依旧冷淡,面对这外热内冷、南暖北温的氛围,这种挑战他的权威,断送大唐未来的状况,希贝讲话的言辞由温转到激烈,并声称“在其位不谋其政,下台”。

某东洋媒体,在大唐储君唐海出访前。询问唐海,怎么理解希贝的南旅讲话,唐海终于在全球面前,通过连说三个“支持”的方式予以表态。

希贝说“在其位不谋其政,下台”,是真的吗?

是真的!

希贝这句话不仅仅说了一遍,其中有一次还是面对南方各节度使及其精兵强将们说的,当时大唐确属危急之时,这艘臣轮正处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希贝当时虽然离任,但其人声望依旧;又因为公元992年,是大唐“佛亭论剑之年”,当年的论剑结果,将直接影响大唐未来五年的开放或闭合,主张开放的希贝面对瀛洲的迟缓,怎能不急?!

正是这一次春旅喊话,彻底打开了大唐国运的复兴之门!

太祖紧握“兵与将”

希贝之所以,敢向节度使及其兵将们喊话,是因为“兵是将的兵,而将又是他的兵”。

为什么?这就是希贝的“军”计划。

具体来说,公元992年希贝在“春旅”途中,之所以向媒体喊话,目的是告诉瀛洲城的主政者,大唐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在向媒体喊话的同时,希贝担心效果不够,于是特意安排了一次同大唐南方各藩镇节度使的见面会,毕竟里面有自己新手安放的很多老朋友老下属。

之所以说“兵是将的兵,而将却是他的兵”。因为当年希贝乃太祖一员虎将,推翻暴隋之后,希贝便进入大唐瀛洲城由军事斗争转向治国安邦。谁成想太祖心有他念,自开国之初,便持续的搞当初的那一套,最后推出了“多斗政策”,并被其宠妾组织的“青春帮”所利用,致大唐举国混乱,从瀛洲城蔓延至各个乡村,从唐汉族祸及到唐少数民族,乡村掌握权力的干部借机奸淫掳掠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一群人闯入南方某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声称根据大唐律令,供尔等朝拜千百年的神庙,乃糟粕也,便强行拆毁,却引发了一场流血冲突。

但即使在以上举国乱闹的情况下,大唐太祖皇帝依然掌握着大唐的军事大权,因为他明白全国可乱,毕竟不是没有乱过,自夏商周以来,代代变乱,已成规律,大乱促成大治嘛;但大唐的军队决不能乱,兵乃治乱利器,亦可增祸乱之威力。即使当时大唐最高权力部门“多斗小组”也无法插手军事领域,而当时军事领域的木虎在拉拢大唐将领过程中,被太祖发觉,一时慌不择路,最后命殒星空,毁一世英明。

“军”计划之第一招

所以说,太祖对军事的掌控是绝对的;正是如此,即便大唐太皇帝驾崩后依然有大批将领对希贝等人心存不服,毕竟当初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他坐在高台上,将领们却只能坐在比他矮一截的看台下,这种滋味……正常人应该是可以体会到的!

面对这种情况,希贝使出了关键的“两招”用来巩固自己在军事领域中的地位。而这两招中的第二招,即使到了大唐陆宗时代,依然在使用,虽然是“反其道而用之”的策略,但效果都是相同的!

第一招:唐安之战成其愿,明升暗降削军事

自大唐开国以来,大力发扬水浒精神,广结兄弟,宁可自己吃不饱,也要让兄弟乐呵呵。于是远至黒非,近至新罗安南等国,都有大唐长长物资运输队的影子。其中对大唐属国安南的援助,甚为厚重。原因有三:其一是安南当时与大唐面对着共同的敌人(东倭),两国需精诚合作;其二是两国都遵循“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理念”的领兵治军方式,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其三是安南首脑古心月与当时的大唐吉总管(即中书省令)素来交好。

“好花不常开,好人不常在”,随着公元976年吉总管的离去,共同敌人的消灭,剩下的只有共同的理念,但却又多了一个“共同的利益”,所谓共同的利益,是指唐安对某一区域均声称拥有“利益”,于是发生了同一种理念下对同一利益的争夺战。

而争夺到最激烈的程度,只能是比比谁的拳头更硬。

而这又发生在一个让人不得安宁的春节期间;看来希贝作为从战场里走出来的人,对逢年过节这样的事情是不在乎的。

公元979年春节期间,希贝对安南的无耻行为,多次警告无效、容忍多时之后,终于再一次忍无可忍了。事实证明这不是他在和平时期的第一次“忍无可忍”,十年后大唐仕子瀛洲闹事,是他的又一次“忍无可忍”(前文已介绍,回复六位数字170203可见当期内容)。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于是一场大唐与安南的战争爆发了。

对,这就是希贝的第一招,通过这场非常时期的战争所带来的非常之机,他将带兵将领们的藩镇封地进行了轮番调换,例如将“鲁东将领调往武州,将越洲将领调入瀛洲”等。

唐安之战“三虎将”

为此,他还特意安排了三位开国将领领兵去教训属国安南。

将领一:世代的好朋友。此人毕业于大唐抗倭太学院,唐朝武状元。因少小体弱,故多受乡人欺凌,愤懑之余,此人上少林学艺,乡人不知就里,以为其人遁入空门前去许愿,故世称“许和尚”。太祖发兵灭隋之时,路过其家。此人年幼便跟随太祖南征北战,服侍太祖左右,无微不至。故深得太祖信赖,“木虎”事件后,太祖曾半夜飞鸽传书令其领兵来瀛洲,抓捕木虎余党,其人多次聆听太祖遗训,受益良多;历掌大唐鲁东、金陵等地兵权。

故此人属于极强山头,希贝对其硬啃不下,甚为苦恼。后大唐与安南紧张之时,借机派其至掌兵越州;公元979年唐安战争暴发之后,令其率越洲41、42等军前去平叛,而这41、42军,恰恰是当年田刀雄家掌管的“私家武装”,一直掌握至今。平叛安南凯旋后,希贝不愿再让此人守土一方,便借“有功,该赏”之名,将其调入瀛洲兵部,实削其地方兵权。

有一段插曲是,在唐安之战过程中,大唐始于攻,却止于守,并非取地,仅是回击;故虽初战对安南多有夺取,但月余时间,进攻军队便接到瀛洲退兵自守的命令,这令多年未战的“许和尚”甚为不快,回师瀛洲后,朝中均无人敢去迎接;最后派出的人竟然是当今陆宗皇帝的父亲,即习俗中的勋将(以后简称陆父、陆宗父);果不出所料,刚准备握手示好的陆父,却不料被这和尚给抱摔倒地,成瀛洲一笑谈。

将领二:徐徐的向前进攻。此人毕业于隋朝时成立的埔黄兵校,唐朝武帅元,后任抗倭太学院第一执事,曾同太祖宠妾“青春帮”多次斗争,亦颇得太祖赞誉。公元979年,此人主动请命参加平叛安南之战;凯旋后,希贝依然将其擢升瀛洲兵部任职。其人于公元988年主动响应希贝号召,辞去兵部侍郎、中书省侍郎等职,加入“顾中堂”颐养天年。

将领三:洋洋的得志者。此人毕业于抗倭太学院,唐朝武状元,曾参加新罗“岭甘上”战役;公元969年任鲁东节度使,掌管武州兵权;为削其权,希贝于公元979年安排其掌管滇昆兵权,并于当年安排其参加“平安(平叛安南)之战”,凯旋后亦调任大唐兵部等。

至此,对大唐、对希贝构成足够大威慑的将领,都被其通过一场战争,让将领们通过“再立新功”的方式,对将领们“明升暗降”,削其地方节度使实权,予以瀛洲城兵部虚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