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鞍华《黄金时代》影评

 Dbing冰 2017-02-15
这是一部充满艺术性的影片,可以说是专为文学青年拍摄。内容也是在拍战乱时一个女文学青年坎坷的文青之路,不同于商业电影的按时间顺序的典型叙事结构,其使用了具有实验先锋精神的纪录片式拍法。虚化了社会背景,强烈的关注人物本身。以描写二萧感情为主线,展现当时左翼文坛作家们人生境况。电影具有许鞍华作品的典型特点:温情、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

片中核心的人物自然是萧红,三个小时,叙述的重心始终在萧红,其他的人物都是通过与萧红的关联程度来展示在这个故事中的厚度。

对于萧红,很难用独立来形容她。一般女权主义式独立的典范,就像片中的丁玲,有着男性式的豪迈,没有常见女人的依附心态,也没有常见的感情胜过理性的女性特质。而萧红会选择依附男人,走投无路时去依靠自己的逃婚对象,像传统中国女人一样在公众场合维护自己爱人,会选择忍受屈辱去维系爱情。但却又不同于被男权压迫下的女性,她对自己的叛逆选择从来都不犹豫,当自身的自由边界被侵犯时会果断的决裂。

对于萧红,也很难用坚强来形容她。一般在男权世界里的坚强,都是通过理性的计算而维持的。不感情用事而是用理智的选择来应对事物。这种坚强是这个世界最普遍的坚强...
显示全文
这是一部充满艺术性的影片,可以说是专为文学青年拍摄。内容也是在拍战乱时一个女文学青年坎坷的文青之路,不同于商业电影的按时间顺序的典型叙事结构,其使用了具有实验先锋精神的纪录片式拍法。虚化了社会背景,强烈的关注人物本身。以描写二萧感情为主线,展现当时左翼文坛作家们人生境况。电影具有许鞍华作品的典型特点:温情、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

片中核心的人物自然是萧红,三个小时,叙述的重心始终在萧红,其他的人物都是通过与萧红的关联程度来展示在这个故事中的厚度。

对于萧红,很难用独立来形容她。一般女权主义式独立的典范,就像片中的丁玲,有着男性式的豪迈,没有常见女人的依附心态,也没有常见的感情胜过理性的女性特质。而萧红会选择依附男人,走投无路时去依靠自己的逃婚对象,像传统中国女人一样在公众场合维护自己爱人,会选择忍受屈辱去维系爱情。但却又不同于被男权压迫下的女性,她对自己的叛逆选择从来都不犹豫,当自身的自由边界被侵犯时会果断的决裂。

对于萧红,也很难用坚强来形容她。一般在男权世界里的坚强,都是通过理性的计算而维持的。不感情用事而是用理智的选择来应对事物。这种坚强是这个世界最普遍的坚强。而萧红的坚强是充满女性特质的坚强,是一种韧性的坚强。关在旅馆仓库被威胁卖去作妓时的淡定,极其看重的与萧军之间的感情破裂时表现出来的坚强,被丈夫抛弃时一个人孤零零呆在战火纷飞的地方时的坚强。这种坚强不像理性抉择时类似于无情的坚强,对于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她,所拥有的坚强是一种韧性的、忍耐的坚强。与宗教式的坚强十分类似。

正如她所说,丁玲和她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一种是趋同于男性的女性精神,另一种是与男性和也与过去的女性截然不同的女性精神。

一般商业电影都是采取按照时间叙事的结构,其次采用的比较多的是倒叙结构。插叙结构都已极为少见。而且绝大多数电影都力图将电影变成故事。都强调真实感,导演会利用变换镜头的技巧,或利用半真半假的叙述,试图拍成一部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误以为真的真实电影。

而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完全不同,片头萧红大幅度的独白白描了萧红一生,好似鬼魂的自叙。像是红楼梦开头的十二金钗的判词。片中人物不时跳出情节开始仿纪录片式访谈式的独白。或点明原因,或简述后续情节。这种真实完全不同于上述所说导演拼命地通过半真半假的叙述、变化镜头以身临其境而达到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真正的真实,是纪录片式的真实,是拼凑资料而成的真实。片头萧红的独白,不时跳出情节的人物的访谈独白,还有三个当事人对二萧分手的三种说法的罗生门手法。都在表明它纪录片式的真实。最有趣的是又在于由于电影本身的艺术特点,原本纪录片采访独白应当是真实的本人时却使用了片中演员去叙述。这种仿纪录片式的真实糅合了电影通过扮演还原场景的真实。这样的叙事结构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本片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摆脱时代背景。把整个时代背景都虚化起来。我们能够看到时代背景对人物选择实质性的影响很少,即使影响也最多只能算是人生走向被改变的契机。可以说,这种契机在任何时代背景中的个体都会体会和遇到。脱离时代背景的好处在于可以集中精力去描述人,去描述人的感情。这让笔者想起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当时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上虽然依旧是描述宗教,歌颂宗教。但实际是在表现人。刻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面谱化、程式化的宗教面孔。这个电影也是,通过虚化抗战时的背景来展示个体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时代绑架的选择。这种表现手法恰好适合表现萧红。因为萧红恰好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只想要安安静静写作,她不懂政治,不懂宏大的历史叙事。这些都是因为她只愿关注自己,只愿关注身边的人。这种看似自私无情却又是含情脉脉和温情十足、不同于那些看似有情却又无情的东西,真正表现出萧红这个个体。实在是真真切切的在描述人。

再一个艺术特点是摆脱了善恶观、是非观。看完电影三小时,我们看不到坏人。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在现有意识形态下的我们认为是善的人身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几乎也不需要我们判断好与坏、是与非。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导演的视角只放在同一战线的作家身上,事情的内容也限制在感情身上。同一战线的作家没有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的冲突,只被关注的感情也无法判断好坏与善恶。这样的艺术手法也有利于我们去观察人的本身,避免各种外在的思想观念污染了我们用来透视人本身的放大镜,引领我们纯粹的去看人的本质。

总体来评价,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真是一部精致的艺术片,萧红一生也是闪亮。
1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