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6568列车上,我和几个打工女性聊了聊

 由感而发 2017-02-15

2017年2月8日,我跟了从湖南怀化开往广东东莞的k6568火车。这班车是临时为春运增添的列车,车厢里满满当当地塞满了3000余人。乘客基本上都是来自湖南和贵州前往东莞的打工者。

如果用沙丁鱼罐头来形容拥挤的公交车地铁,那么这班列车大概就是好几盒沙丁鱼罐头压缩在一起的模样。但“这次人其实不算太多,要知道90年代的时候都是踩着人头挪过去的,一个洗手间可以塞下13个人!”

我是在第六站上车的,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11个小时的车程。就在这些个嘈杂压抑、勉强通行、烟雾缭绕,地上满是瓜子皮的车厢里,我与几位女性打工者聊了聊。

“新年愿望就是,家人健康多挣钱,俗人俗愿嘛”

张惠东是我在卧铺车厢遇到的,当时她正抱着一岁半的女儿,坐在过道上的座椅上看动画片,她的老公躺在中铺上睡觉。短发清瘦的她显得很成熟,很难想象她只有24岁。尤其是当她自信又开心地对我说:“我的工作呀,目前是一名全职妈妈。”

“我只打算生一个小孩。”

“现在社会压力大,消费高,但我什么都想给小孩最好的。”她一边哄着怀抱里吵闹的女儿,一边笃定地说,“我们生了也养不起。等再过几年,到她要读初中了,我们应该就回去了。”

在东莞打工的人很少直接提“东莞”这个名字,他们经常用“外面”这样含义模糊的词来指代他们生活的地方。像张惠东这种,即便家人都定居东莞,东莞永远都是“外面”,“回家”才是最终的选择。

而至于什么时候回家,张惠东的考虑偏重于女儿的教育资源层面。

“这边打工子弟不能上公立学校,而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源太差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接受好的教育。”

聊到最后我问她新年愿望的时候,张惠东的女儿已经睡着了,张惠东笑了笑,“当然是家人都健康,多挣钱呗,很俗吧,俗人俗愿嘛。”

“我姐姐很厉害,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班,不像我,什么都不会。”

春运的时候,先买站票进站,上车再补了四餐饭钱(80块),然后一直在餐车坐到目的地是一种很游击的战术——19岁的杨艳巡和她的三个同学就是我在餐车遇到的。

杨艳巡很羞涩,笑起来非常单纯。她在老家同仁念的幼师中专,听从学校分配到了东莞寮步镇当实习幼师。

杨艳巡最崇拜的人,是在贵阳师范大学念大二的姐姐。“我姐姐很厉害,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班,不像我,什么都不会。”

“你成绩不好吗?”

“不好……我觉得,有时候努力并不会有回报,比如说我初三的时候,特别想考一个好的高中,那时候晚上都是熬夜看书,但中考分数还是很低,我就放弃来读中职了。可是姐姐不一样,中国人学英语很难,可是她学起来就好简单的感觉。”

“那姐姐毕业后想回家吗?”

“她想在外面工作,不想回家。她这次没有回家过年。”

“那你不想去外面看一下吗?”

“不太想。爸爸妈妈身体不太好可以照顾他们啊,我不想离家太远。在东莞实习完就回家吧。”

你儿子不像一个人了,像一个烂人了,他们说我儿子吃白粉了

选择刘会娥作为聊天对象的原因很简单,这位大姐太能说了,她周围坐着站着的人,都在听她讲故事,我几乎是不由自主就被她吸引过去的。

刘会娥已经44岁了,一个人在东莞呆了24年的她已经十年没回家过年了。问她为什么,“没钱,票也难买,今年回家是因为儿子结婚”。

刘会娥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最令她伤心的是老四。

“老四现在读初二,本来应该读高一了,其实也是父母没在家里,没有好好照看他,结果落得这样的下场。”刘会娥是那种打了20多年工的,性格乐呵呵的大姐,可是说起儿子,之前扬起来的语调就瞬间掉了下去,眼睛也有些潮湿。

“老二和我抱怨过,他说,‘老妈,家里都没有人,就我一个人在家,煮饭的地方都发霉了’。老乡打电话给我说,你儿子不像一个人了,像一个烂人了,说我儿子吃白粉了,我说不可能,钱都没有怎么可能吃白粉。”

我似乎不用继续插话,刘会娥就能源源不断地说下去。

“其实父母亲应该陪小孩在家里上学,我也是为了买保险(社保)才出来的。都是为了赚钱。”

她们

后来,我又遇到了几个在东莞电子厂的女工。

一个18岁的打工女孩,她怯怯地说,“我不知道开心是什么,也不知道不开心是什么。”我低头看到她手机壳上印着一个韩国艺人的图案,便问:“那你喜欢的明星是谁呀?”

“李易峰!我可喜欢李易峰了!”她的声音突然提高,眼镜在那一瞬间亮了亮。

东莞打工者们的无奈大同小异——在家乡赚不到钱只能到“外面”来,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却更愿意躺在宿舍里睡觉玩手机。即便要到离厂区远一点的地方,也必须和同事结伴而行:“东莞的骗子可厉害了,他们有那种迷魂药,拍一下你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东莞的生活像静止了一般,唯有家乡的父母儿女,才能撩动起他们内心的一丝丝波澜。

这一班并不文艺的绿皮火车,在凌晨12点左右抵达东莞。他们来到一个比家乡更加温暖的城市,却要去迎接一段更为冷漠的生活。与他们聊了一路天的我,感觉就像穿越到了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里,写下这篇文章,好像就像在给一个阅读理解题交出答案。

文| 夏偲婉

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青年”;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青年制氧机(ID:qingnianzhiyangji) 

责任编辑:胡艺瑛 PSY011

* 凤凰网青年频道 合作邮箱:all_young@ifeng.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