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龙解惑:论吸毒合并症

 lsjtg 2017-02-15


【学员】

道龙老师,学了您的督导收获很大,记得上次讨论病例时说,吸毒患者若一个月精神症状仍未消除,要考虑诊断其他精神病。

 

临床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吸毒患者精神症状十分顽固,超过一个月的不在少数,是否只要超过一个月症状仍存在就要修订诊断?

 

还有我科以前收到38岁女性,以前正常,吸毒10多年,智力严重低下,生活不能自理,阵性不识家人,来时尿检冰毒阳性,很明显,该患者一个月肯定好不了,这种情况是否直接可以下其他诊断呢?

 

还有一个疑问,记得您说过,吸毒患者给不给药,几天症状能缓解。反复吸毒对大脑的损伤是客观存在的,有研究说PET可以看到脑部细微变化,大脑损伤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精神症状,这种情况不给药物治疗,是否症状可以自动消失?

 

若一个月消失不了,是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还是功能性精神障碍呢?普通头颅CT或MRI可能看不到病变....

 

【张道龙医生督导】

吸毒所致的神经认知障碍,或者是幻视幻听的这些脑功能障碍,都指的是在功能层面。也就是说,如果停止吸毒一个月再出现这些症状,显然跟毒品没有关系了,但是继发的这些神经认知障碍那就可以在物质使用障碍这章。因为它严重的引起了器质性的改变,尤其你在神经影像学如果能找到证据,那毫无疑问他已经不再是吸毒直接引起的症状了。比如说可卡因造成他的中风,那因为是中风造成了他永久损伤,或者改变了永久性他的觉知的这个基础,所以这个病就变成另一个了。而是我们由于吸毒造成的这些脑部病变,这些脑部病变造成了他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可能有神经内科的软性体征了,所以诊断是变了,跟吸毒有关,但不是直接的关系,是间接的关系。

 

所以,这样的分析和诊断是不矛盾的,假如一个人他都停止吸毒一年了,十年了,他还有这些症状,这就相当于我们过去说的后遗症了。

 

举个例子,吸可卡因可以造成鼻间隔穿孔,是因为血管病变,可以引起肠梗阻,也可以肠梗死,也可以出现心肌埂塞,这个时候我们不是说,可卡因会给他带来永久的问题,是这个问题后面就转化成这些合并症了,所以问题更严重了。但是追溯其原因最早来自于这个(吸毒),那我们后面主要是处理他的合并症。

 

那道理是一样,只是因为直接的诱发作用是会混淆很多,所以注意药物所致的,物质使用障碍所引起的功能上的改变都是立即的,一般不超过一个月,那合并症引起的神经认知障碍却有的时候是终生的。

 

这是精神系统的疾病就是药物引起的这些事儿,我们神经系统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一个人,没有这些吸毒史,他就是神经内科的中风了,中风后的病人也可以抑郁,也可以变得双相,但是他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精神科的病。那我们精神系统的疾病,当然就可以引起神经系统这些永久的合并症。反之亦然。所以这些有的时候是双向的,这样理解起来就会理解这些吸毒跟他的短期合并症,长期合并症。虽然诊断不属于一类,但是都是相关的,这是为什么DSM-5有二十二章。

 

那为什么要做这样详细的区分呢?主要是对预后的了解不一样,一个一过性的吸毒引起的精神障碍,当然停了这些毒品很容易就好,一个已经引起了的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当然预后不好;第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不一样,一个病人吸毒,就谈戒毒,一个病人已经不吸毒了,变成了神经认知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那你就要和他谈合并症的治疗,治疗的方案就会不一样,这个是必须要加以澄清,正确的诊断才能导致正确的治疗,误诊必然导致误主治。

 

【学员】

长期毒品使用,神经元会大量的凋亡,神经元之间树突联系减少。后果可想而知。

 

【张道龙医生督导】

是的,但每个毒品的影响不一样, DSM-5列了10种物质。

 

【学员】

除了精神专科诊断,还可以其他专业的共病诊断治疗。

 

【张道龙医生督导】 

DSM-5大书每一章后面都列有共病部分。不要猜,呵呵!这是统计出来的。

 

【学员】 

多重诊断要考虑主次,临床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然为第一诊断。

 

【张道龙医生督导】

正确的。 DSM-5给了临床医生在诊断上更多的合理选择。结合案例看书是最好的办法,防止空洞化,理论化 。

 

【学员】

那上面那个患者可以诊断苯丙胺所致重度认知功能损害?还是?如果达到痴呆,是直接诊断痴呆还是苯丙胺所致痴呆? ICD-10是痴呆,DSM叫神经认知障碍,可能是觉得痴呆不好听。

 

【张道龙医生督导】

是的,DSM-5已无痴呆这个诊断,不只是因为难听。现在叫神经认知障碍,这个更通用和易于量化,并与新的神经内科诊断接轨,ICD-11也应该是这样的说法了。

更多张道龙文章:

  1. 张道龙医生2017新年计划

  2. 精神科医生为何要严格执行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

  3. 论点燃患者的希望

  4. 中美心理咨询师及精神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合作培训医院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在线精神健康



主办单位:

北京美利华医学应用技术研究院

美中心理文化学会(美)

电话:

+86-189110760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