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涛《书画杂册》(选)

 百了无恨 2017-02-15

  石涛流传于世的纯粹书作极少,主要是题画书迹。其字体非常丰富,有小楷、隶书、行书、草书,甚至还有少量篆书。可以说,他五体皆能,书法修养全面。




  纸本,共14页,每页纵38厘米,横24.5厘米,现藏于广州市美术馆

  石涛书法的总体特点,为气格高古、个性强烈。他不同时期的题画书法风格有所不同:初期以魏晋一路小楷为常见;中期行、草、隶兼之,方笔居多,字形宏阔,似受北碑风格的影响;晚期以行草为主,奇肆跌宕,富有个性。石涛在书法的取法上眼界很高,魏晋的古朴植根在他的心中,在自觉融合各体形成新的风格中,一直保持了高古的格调。尤其是中期的隶书,轻巧而精到,敦厚而活泼,如此套《书画杂册》中的几幅单页隶书作品。他的行草书间有董其昌、苏东坡的影响,用笔尖硬,与他的隶书相较,略显浮脱,但也收放自如、潇洒纵逸、绝无俗态。

  对于书法的认知,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专设有《兼字章十七》,从画家的角度进行了论述。首先,他强调了笔墨对山水画表现力的决定性作用,笔墨上的功夫下够了,就能表现出山水的各种变化和面貌;然后,他又阐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而两者归根结底是“一画”作用的结果,“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字画者一画后天之经权也”;最后一段,从个人修养和天分出发,进一步说明书法与绘画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古今字画,本之天而全之人也。自天之有所授而人之大知小知者,皆莫不有字画之法存焉,而又得偏广者也。我故有兼字之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