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绝非一个生理自然现象,而是一件工艺品。这个工艺品属于难以捉摸的那一类,由意志与随机元素组合而成,从来无法完全受控于人。如果它与生理学有任何关联的话,它更像是一个梦。” ——约瑟夫·里克沃特 2014年英国“皇家金奖”获得者 小镇——“第三极磁铁“与理想生活乐土 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开启了全球性城市化运动的序幕。据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世界城镇化展望》称,全球城市人口已达到39亿,到2045年,世界城镇人口预期将超过60亿。然而,以生产和生活要素集聚为优势的城市是否意味着理想的聚居模式? 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工业革命之初以来从未停止——100年前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年)构建的削减城市人口和密度的去中心化乌托邦、20世纪以来美国的郊区化运动、80年代英国王室推动的都市乡村实践……城市研究先驱们力图构筑一种理想的模式,解决城市居住的诸多困扰。 事实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只有两种选择——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而有第三种选择。可以把一切最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好,和乡村生活的愉快和美好,完美的结合起来;能够过上这种生活的确定性将会带来磁性,这种磁性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人民自发地从拥挤不堪的城市,投入慈祥的大地母亲的怀抱,这个生命、快乐、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因此,城市和乡村,可看作是两个磁体,各自都在吸引人口——然而,兼备这两者特性的一种新生活方式加入了竞争。还有一个与之抗衡的劲敌,那就是部分吸取二者特色的新的生活方式……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主要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类型,则没有这些缺点。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明日的田园城市》“第三极磁铁理论” 1946年,J.S.Smolian在他热爱的墨西哥海岸购买了一块约80英亩的土地。原始的土地荒草丛生,仅有一条土路可勉强通行。J.S.Smolian荒土上建起了一栋家庭用的避暑别墅。1979年,J.S.Smolian的孙子Robert Davis注册成立海滨小镇项目公司。直至2012年,海滨小镇项目基本建设完毕。但至今,小镇故事仍在延续。 海滨小镇的建设与设计是同步开展进行的。海滨小镇的拥有者和设计者们通过探索,逐步建立起一种新的社区文化,重建社区感,恢复以公共空间为中心的传统。 海滨小镇创建者们思索研究着小镇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厌恶美国郊区的无序蔓延和地产界短视的建设开发。他们“简单而美丽的生活”(A Simple,Beautiful Life in Seaside)作为小镇生活的美好愿景,多年来的努力和镇民的参与,使得小镇成为了一处世外桃源。 从1980年到2000年前后的20年间,小镇的房产品价格上涨了大约10~15倍,并且在二手房市场上也鲜有出售房源。而同一时期,这个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部分下跌。海滨小镇的价值可见一斑。 太阳城选址于阳光明媚的凤凰城郊区,距凤凰城西北15公里。占地面积约66.3平方公里,是目前美国第一大型养老社区。 太阳城的目标是使老年人精神充实、身体健康,享受一种不孤独、不依赖、不满足温饱型的老年生活。入住者为来自美国各州和50多个国家的退休老人,平均年龄72.4岁,约2/3为夫妻共同居住。 太阳城划分为六大居住区:活动自理型社区、高级人士出租型公寓、辅助生活、退休社区、专业护理、特别护理服务,适应不同类型老人的需求。住宅与各种生活配套及娱乐场所交织,创造了一种完善、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绿城小镇——恰逢其时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沈从文,小说《边城》节选 人们几乎未曾停下奔向城市的脚步,然而,对乡村的怀念和眷恋也似乎与日俱增,无休无止。 在中国近30年的城镇发展史上,我们从来都在看摩天高楼,看shoppingmall,看城市体量的增加……我们将纽约当做曼哈顿、金融街当做城市的图腾。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审视过小镇发展…… 如果,三十多年前你恰好生活在城市里,那你就是值得骄傲的那少部分人。那时候,“城里人”是个令人眼红的身份,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农人而言,这个身份甚至是他们毕生渴求的希望。 直到钢筋水泥的高楼淹没了天边的火烧云,霓虹遮住了夜空中的星宿,突然有一种久违了大地的失落。 于是,城里的人们开始找寻当下与过去生活的一种平衡。一种炊烟袅袅升起,热闹、祥和又充满了人情世故的美好居住环境。 和大多数人一样,绿城小镇也发现了当代小镇的特殊含义。 雅园坐落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白马墩村,占地650亩,是一个以健康老人为主要对象的养老社区,是一个退休活力社区。物业类型有公寓、合院,以及幼儿园和颐乐学院等配套设施。 雅园首创绿城学院式养老模式,核心要素是颐乐学院,以学校的组织方式,构成园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形态,紧密围绕“颐、乐、学、为“四个要素,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服务,从而构建一种全新的老年生活模式。 乌镇雅园,是绿城小镇对解决国内养老需求的一次解答。而舟山长峙岛小镇,则更多的是城市新未来的承载。 绿城长峙岛位于舟山临城新区,项目规划用地范围面积约792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690公顷,项目开发可建设用地约227公顷,规划人口为5万人。项目产品类型包括低密度住宅、多层公寓、高层公寓、商业等多种建筑类型,并规划建设滨海体育公园和商业中心、大学、医院、小学等项目配套设施。营造有特色、有品质的社区,建成相对独立又互补于临城新区的理想宜居小镇。 基于绿城对于真善美理想的追求,规划设计方英国约翰·汤普逊事务所(JTP)提出了长峙岛应是十城合一的理想小镇,也就是长峙岛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理想家园,也是休闲娱乐、创业学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所。 如今,整个长峙岛已交付近2000户。从空中俯瞰,大片湖泊、山丘、草地和高低错落的漂亮房子,镶嵌在湛蓝的大海中,仿佛一个来自梦境的世外桃源。 绿城·蓝湾小镇是绿城集团打造的首个世界级滨海度假小镇,致力于将它打造为一个安放身体,安放需求,安放心灵的美丽家园。小镇地处海南大三亚清水湾,是北纬18°珍稀海岸线上不可多见的南向海湾,紧靠陵水新村镇,距离高铁陵水站以及陵水城市候机楼仅15分钟车程。拥有约两公里的绝美海岸线,坐享世界仅有三处而中国唯一的“会唱歌的沙滩”——清水湾沙滩。 蓝湾小镇构筑了完善的家人生活服务体系——从健康放心的园区食堂,到24小时营业的社区超市;从老有所乐的颐乐学院,到幼有所长的国际双语幼儿园;从窗明几净的棋牌室,到涵盖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的蓝湾健身中心;从设施先进的健康小屋,到全年无休的社区义务中心……在蓝湾,可以享受无忧生活。 2016年,绿城蓝湾小镇的总销售金额突破100亿元。 宋卫平先生曾这样描述过理想小镇的场景:“我们是小镇筑梦人,梦里面有很多美丽的场景:小河、落英、夕阳、暮色中的老人、玩耍的孩童……小镇之蓝,纯净、悠然、恒定,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令人安定而自在。 为了追寻这先贤所憧憬的大同社会,绿城小镇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小镇发展的政策,明确小镇发展的重点在于特色化,并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 在大时代背景下,基于良好的规划和资源条件,培育功能齐全、文化独特、生活与产业平衡的小镇项目,成为国家城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