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怎么对待自己,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今夜无眠了 2017-02-15

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交往,一个拥有较好人际交往能力的人通常都是充满正面力量的人;但是,人们在面对矛盾和困扰时,心理的第一反应都是将错误归结于他人或尝试想办法改变他人。在心理学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心理信息的传递作用,在这种作用下,我们的情绪、思想都会以一种心理传递的方式被他人接收,也就是说,你怎么对待自己,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因为这是你给他人传递的信息源,他人只是被动接收了而已。今天的心理说话题我们就来讨论这种心理信息源的传递以及为何说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心理信息源的传递

有心理机构做过这样一项心理学实验,我们称之为“伤痕实验”,是一种以直接的方式来验证这种心理信息源传递的过程以及心理过程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这项实验是通过给志愿者在面部化妆,化上十分难看的伤疤,以此来观察他人对有面部残疾患者的反应。在化妆过程中,化妆师化好后允许志愿者用镜子观察自己一次,然后化妆师借上一层粉底的理由把这个伤疤妆偷偷抹掉,但是志愿者并不清楚。在实验开始后,志愿者被派进医院开始实验观察;半个小时后,志愿者就十分焦虑的返回了,他在描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后,得出了不友好鄙视无礼等负面性的评价。但志愿者并不清楚,他的脸并没有任何化妆,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态度大部分都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心理认知,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如何,将决定他给别人传递怎样的信息,会得到怎样的对待。

你怎么对待自己,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我们频频投诉他人,却不知自己才是根源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这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话,也不是鸡汤,而是被心理学所认同的情绪、思想上的一种传递方式。值得我们深思自己是否关注了太多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而忽略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感受。

认知偏差,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是说我们对待他人或事物的认知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而导致的心理矛盾。这个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对别人的努力嗤之以鼻;我们对自己的努力不屑一顾等等。当我们坚持某一个和别人产生矛盾的理论时,不妨停止争论静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陷入了认知偏差而导致的心理矛盾。

你怎么对待自己,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我们每天能够与人接触的几个小时中,几乎都在试图了解他人的行为、心理,却很难意识到自己做过什么,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仅仅是描述实景的词句,更是文人对人生、对自我的高度理解,所以才能成为名诗。我们无法通过眼睛看到自己,只能通过镜子,而心理变化和冲突却只能通过内省来获得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每日三省也是古人们的智慧结晶。

无论是鄙夷的、懦弱的、强大的、虚伪的、聪明的、愚蠢的等等评价,都不是别人给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的表现,我们所传达给别人的;当我们深陷良好的自我评价无自知时,也必将经历一场人生困境。当我们每天能够静下来利用十分钟思考和评价自己时,这种进步才能真正的实效性的进行。

你怎么对待自己,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