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昵称34246721 2017-02-15

医药前沿: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是一门有专门理论和专门治疗技术的独立学科。不是自己随便多锻炼锻炼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掌握时机和方法。很多病人由于锻炼的时机和方法不正确,导致了肢体的废用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锻炼得越多异常运动模式就越严重,给矫正治疗带来的困难也越大。现在,介绍一种既无痛苦又见效,而且对伤后时间长、已经留有异常运动模式的患者都能给予有效矫正的康复手段——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现代物理治疗学的一项新方法,是一个独立的涉及多个学科如物理医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及康复医学的边缘学科。它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在西方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借助肌电接收设备,记录自主肌肉收缩时脑控制肌肉的微弱电信号。该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最终以曲线形式显示在荧光屏上。人眼通过看该曲线将信息反馈到脑,即反馈信号。这样,就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脑控制肌肉等体内功能,转变为可以意识到的视觉信号。医生根据这些信号指导患者活动,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使该信号不断增强。大家都知道,骨骼肌是随意肌,即人可以随意控制其活动,所以该方法比较容易学会,也容易被患者接受。



操作性机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主动的训练方法,有利于信号的诱导和增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提供的反馈信号起到了相当于箭靶的作用,每次的结果通过视觉反馈到大脑,大脑通过分析调整,输出更精确、更强有力的信号,如此周而复始,促进了大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最终达到提高肢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提供的是一种即时、动态和多通路的生物反馈信号,远远超过箭靶的作用。脑损伤后,正常运动程序遭到破坏,或在脑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形成异常运动程序。比如,做伸腕(抬腕)动作,正常情况下是脑发放信号到伸腕肌使伸腕肌收缩,同时也发放较小的信号到屈腕肌,以保持屈腕肌张力,维持腕关节的稳定。脑损伤后腕关节常常是只能屈而不能伸,这往往是由于大脑传导到伸腕肌和屈腕肌的信号一样强,或差别不大。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设备可即时监测到伸腕时脑发放到伸腕肌和屈腕肌的信号,并显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治疗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治疗方案,并在连续信号监测下进行训练。随着动作的矫正和固化,最终使伸腕功能得到改善。



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法训练肌肉功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① 自主支配信号建立阶段;



②肌力增强阶段;



③功能转变阶段。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割,而是根据情况适当穿插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足内翻(临床表现有步态不稳,跛行,用足背外缘着地,严重时足前部向后内翻)是偏瘫患者常见的体征之一。这是因为小腿外侧的腓骨长、短肌瘫痪所致。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诱导恢复脑支配腓骨长、短肌的自主信号,并使之逐渐增强。一旦腓骨长、短肌恢复了足够的自主收缩功能,足内翻则随之得到矫正。 



 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医师结合临床实践,将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消化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康复模式。



(一)接受治疗患者的要求



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要有较强的康复欲望,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信心和耐心,积极配合并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完成自我辅助锻炼。



(二)治疗方法



在安静、避光的治疗室内,患者坐在类似电视屏幕的显示器前,根据情况进行1~4个导联的信号监测。将表面电极粘贴在治疗肌肉皮肤的表面,通过导线连接到仪器的相应导联上。训练开始,患者尽力主动做医生指定的动作,同时通过屏幕可以看到肌电信号(即曲线)。这一曲线可作为初始数据,并记录作为基线水平。患者再做下一次动作时,努力使肌电信号强度超过基线水平。此时患者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关节和收缩肌肉上,而是要注意观察显示器肌电信号曲线的变化。如果肌电信号超过基线,则以超出的最高点为新的基线,患者在做下一次活动时努力使肌电信号超过该基线,以此类推直到不能超出为止(一般需6~8次活动),50分钟为一次治疗,20次为一个疗程。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三项训练:



1.肌肉松弛性反馈训练:适用于肌肉张力高的治疗。



2.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用于肌肉瘫痪、肌张力低和肌力弱的治疗。



3.协调运动功能训练:肌肉运动不协调产生异常运动的治疗。



(三)适应症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适应于急性,尤其是慢性,经其他康复方法不能再进一步恢复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如脑卒中、脑外伤、脑损伤后遗症、小儿脑瘫、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即萎缩、骨关节僵直、呼吸肌麻痹、以及老年痴呆、震颤麻痹。



(四)本疗法 大优点:



1.能够精确了解每块肌肉的瘫痪程度,分析造成异常运动的根源,为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治疗在监测下进行,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每块肌肉的活动情况,特别有利于异常运动模式的矫正。



3.由于敏感程度高,特别有利于瘫痪肌肉的功能恢复。当患者试图努力活动已经瘫痪的关节时虽外表看不出关节活动,但仪器上已出现肌电信号的变化。随着肌电信号的增强,关节就可以逐渐活动了。这就是仪器的诱导作用。



4.医生和患者能及时了解训练的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疗程短,见效快,疗效巩固。



6.不受伤后时间的限制(有的患者病程长达18年,甚至23年)。



7.无任何刺激和副作用,治疗时患者无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