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肢矫形器装配前的康复评估及治疗

 昵称34246721 2017-02-15




1临床检查和功能障碍的评定
1.1矫形器穿戴前后的步态分析
1.1.1.步行功能检查 
(1)步行能力的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im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 FAC)评定。具体分级:0级为不能站立和行走;1级为室内辅助下步行,即室内在他人扶持下步行lOm以内;2级为室内保护下步行,即室内在他人监护下步行20m;3级为室内独立步行,即室内独立步行50m以上,并可独立上下高18cm的台阶2次以上;4级为建筑物内步行,即持续步行100m以上,可以跨越20cm高的障碍物和上下1层16cm高、25cm宽阶梯;5级为室外独立步行,即持续步行200m以上,可以独立上下阶梯(16cm高、25cm宽),步行速度达到20m/分钟以上,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评定时不穿戴矫形器。
(2)最大步行速度的测定:于一定长度的平坦地面上测量患者步行速度,患者以最大速度从起点走向终点用计数器和跑表记录中间10m的步数和步行时间,连续测量3次,取时间最短的1次作为测定值。根据测定的步速和时间求步行周期中的参数:最大步行速度(m/分钟)=10m/分钟;步长(cm)=1000cm/步数;步频(次/分钟)=步数/分钟。
1.1.2.步态分析系统
(1)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步态分析系统分为二维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Davis[1]等人比较了二维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差异,认为两者在航关节、膝关节的关节角度测量方面一致性较好,因为在正常步态中这两个关节几乎均在同一平面运动,而对于课关节的运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有更好的灵敏性,因为踝关节的运动常常超出矢状面约7°~10°。因此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评估步态的金标准[2],使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更能全面反映儿麻患者使用矫形器前后的变化。
(2)步态轨迹跟踪运动控制:常用典型的控制方法有前馈补偿反馈控制、基于模型的计算力矩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与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计算力矩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实时动力学补偿的控制方法,计算力矩控制方法比前馈补偿线性反馈控制方法对非线性的补偿更好[3]。滑模控制采用开关估计的参考模型,模型参数上下界不好确定,滑动模式的存在不好保证,且开关形式的滑模控制容易在负载变化情况下,容易发生抖动[4]。在模型参数准确的情况下,自适应控制与计算力矩控制方法控制效果基本一致。在模型参数存在误差情况下,自适应控制优于计算力矩控制。但自适应控制采用辨识估计的参考模型,需进行参数辨识,控制比计算力矩控制复杂,计算量大[5]。
1.1.3.步态分析方法
(1)观察分析:
1)正常步态 步行运动是一个周期性运动,步行过程中双脚与地面交替接触和分离,且脚与地面接触是一个滚动接触过程。从双腿分析步行运动,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见图1)包括两个阶段:单足支撑相(single support phase,SSP)和双足支撑相(double support phase,DSP)。在单足支撑相期间,一条腿接触地面承担身体体重,另一条腿处于摆动期。双足支撑相即为双足着地,由双腿支撑身体重量。包括前足着地双足支撑和后足支撑两个时期,分别对应图1中的第一个双足支撑相和第二个双足支撑相。在步行周期中,单腿支撑相占到80%~90%。在双腿支撑相期间,双脚都接触地面,整个阶段占完整步态周期10%~20%[6,7]。

从单腿分析,完整的步态周期分为支撑相(stance phase,STP)和摆动相(swing phase,SWP)。支撑相包括2个双足支撑相和一个单足支撑相。支撑相期
间,支撑腿的膝关节并不是始终保持完全伸展,而会有一个小角度范围的屈伸运动,其作用是减免脚与地面的碰撞,平滑支撑腿过渡。它约占完整步态周期的60%,其中双足支撑相占20%,单足支撑相占40%。摆动相期间,摆动腿与地面分离。其占步态周期的40%[8]。
2)异常病理步态: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偏瘫步态:偏瘫步态是指患者在行走时,由于膝关节屈曲充分,患侧产生提髋,下肢外旋、外展“划圈”,同时伴有足内翻、跖屈,使患侧下肢不能正常负重,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使下肢伸肌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者走路时费时、费力且不易保持平衡。偏瘫步态按其步态模式可分为:提髋型、瘸拐型、划圈型、膝过伸伴髋后突型。造成偏瘫步态的原因主要[9]:①患者早期卧位或坐位时,忽视了患肢的正确体位,加之缺乏早期康复训练,使患侧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加重;②患侧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占优势后,膝关节分离的屈伸活动则很困难,这种状况的持续存在,就会造成屈膝肌群及胫前肌群失用性萎缩;③患者迈步时为了屈膝,过度抬高患腿,屈膝的同时,造成了腓肠肌痉挛,足内翻。
小脑损害或疾患所致异常步态——“鸭子”步态:小脑病变者,由于共济失调,行走时步宽加大,步幅长短不一,速度快慢不等,东倒西歪,呈“鸭子”状或蹒跚状[10]。
基底神经核疾患:如帕金森病所致异常步态——“前冲步态”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时,躯干前倾,双上肢缺乏摆动,步幅短小,越走越快,呈前冲或慌张步[11][12]。
疼痛步态:各种原因的关节承重能力下降,导致患肢承重能力显著下降,支撑相中期时间显著缩短,健侧步长缩短,双支撑相延长,上身摆动幅度增大,一般偏向健侧。
脊柱疾患所致异常步态:①直腰步态:脊柱疾患(脊柱结核、肿瘤等)者行走时,为避免脊柱振动,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常挺直腰板,小步慢走,步幅均等。②腰侧弯步态: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一侧腿痛的患者,行走时,为减轻疼痛,躯干向健侧倾斜,脊柱侧弯,足跟着地后,患腿站立相缩短[13]。
(2)定量分析:
1)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kinematicanalysis)需要对步行和其它运动时数十个关节标记体不断地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频率一般在60次/min以上,并对关节和躯体阶段性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和三维重建,如此大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术要求很高。步态分析实验室的全部设备可以装在一个大手提箱内,使得步态分析的现场检测成为现实[14]。被动式标记物(passive marker)和主动式标记物(active marker)的材料、制作和应用技术都有改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红外摄像技术主导的人体运动分析系统(美国Motion Analysis,英国Vicon,意大利BTS,瑞典Qualysis)之外,电子测角器方式的研究同样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2)动力学检测:动力学分析(kinetic analysis)系统的主要设备是三维测力板(Kistler,AMTI)测力板有对称分布在力板、角的传感器组成,可以实时反映步行时垂直、水平和侧向作用力(moment)与运动学数据结合可以求出运动功量(power)另外还可以通过足底压力垫(Tekscan,Rsscan,Novel)的方式进行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轨迹的测定、数据可以实时处理和显示,并以数据、轨迹和图形的方式表达。
3)时空参数分析:时间-空间参数分析(time spatial analysis)包括步长、步长时间、步幅、平均步幅时间、步速、步频、步宽、足偏角等。目前较便捷的方法有使用装有10万个压力感受器的电子步态垫(Gait-rite,Gait Mat)[15],患者走过之后就可以立即把上述数据以图形和数据的方式显示和打印。设备可以手提携带,成为临床步态分析十分实用的工具。
4)动态肌电图分析:动态肌电图是步态分析极端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检测步行时肌肉活动与步态的关系。表浅肌肉一般采用表面电极,置放于与相临肌肉距离最远并且接近肌腹的部位;深部肌肉可以采用植入式线电极。由于神经疾病患者步态分析的发展,临床对于明确步行障碍关键肌肉的需求日益提高,动态肌电图的价值越来越突出。
1.1.4.下肢矫形器配戴前后步态分析
(1)膝踝足矫形器(KAFO)
1)配戴前:膝不稳组在在不使用矫形器时步长、步幅、步频均减少;患肢膝关节在支撑相最大伸展角度小于同种状态下的健肢和健康组。
2)配戴后:时空参数分析显示,膝不稳组在使用KAFO和不使用矫形器时的患肢摆动相时间大于同种状态下的健肢和健康组;下肢关节角度参数显示,膝不稳组在使用KAFO时患肤膝关节在支撑相和摆动相的最大屈曲角度小于健肢、健康组[16]
(2)踝足矫形器(AFO)
1)配戴前:膝不稳组在在不使用矫形器时步长、步幅、步频均减少;踝关节在支撑相和摆动相的最大伸展角度大于其它两种状态下的患肢、同种状态下的健肢、健康组。
2)配戴后:时空参数分析显示,膝不稳组在使用AFO时的患肤的摆动相时间较健肢和健康组没有差别。下肢关节角度参数显示,使用AFO时的患肢,踝关节在支撑相和摆动相的最大伸展角度也小于健肢和健康组[16]
(3)其他
1)免负荷矫形器:主要作用是减少下肢承重,维持或矫正骨与关节的对线,常用于促进骨折愈合。有髌韧带承重式免荷矫形器和坐骨承重式免荷矫形器之分[17]。一般位于胫骨中段以下、踝关节及足部的骨折,选择髌韧带承重式踝足矫形器;胫骨中段以上,膝和股骨部位的骨折,选择坐骨结节承重式膝踝足矫形器[18]。对某些胫骨手术治疗后再骨折、延迟愈合的病例,也可以穿戴髌韧带承重式踝足矫形器,患足不承重,而利用髌韧带承重,达到不需要借助拐杖即可行走的目的[19],在适当压力作用下可促进骨折愈合,而长期石膏固定可造成广泛骨质疏松。股骨头病变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可以穿戴坐骨结节承重式膝踝足矫形器,残肢完全免荷,对股骨头血运重建过程起到了保护作用[20]
2)步行矫器:最近几年,美国RGO,英国ARGO和德国Walkabout等截瘫步行器开始引起我国康复界的关注。从穿戴矫形器后患者的稳定性看,Walkabout因机械转动中心(即矫形器的机械关节转动中心)相对于生理关节的转动中心低,大腿内侧摆动装置与双腿的KAFO紧连在一起,所以使下肢冠状而稳定性相对提高,但因缺乏下躯干及骨盆固定装置故矢状而平衡较差。可恢复患者治疗性步行能力。RGO由一对关节、两个与关节连接的钢索以及与之相连接的上部躯干部分和下肢矫形器部分组成,关节的上下肢条分别将躯干部分和大腿矫形器连接成稳定的一体,躯干部分由侧向支条和前后固定躯干的腰带以及骨盆臀围组成。RGO相对于Walkabout不管在冠状而还是矢状[21]而均为下胸段脊髓损伤患者步行提供理想的稳定性。
2.功能障碍的评定
2.1.步行能力测定的内容
2.1.1评价步行能力包含的主要内容:研究中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来评价研究对象的步行能力。步行速度作为步行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它简单实用并在临床和实验室评测中已经证实了它的信度、效度和敏感性[22]。评价步行速度最常用的方法是10米最大步行速度的测定[23]。步行效率是指患者步行中的能量消耗的多少[24]。同等距离同等速度下步行能量消耗越多实用性越差,能量消耗越少实用性越强[25]
2.1.2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26,27]有直接测定法、同位素测定法、测验调查法和工时分析法,后面二种是间接测定法。同位素测定法较为复杂和昂贵,药物不易获得,但是有研究显示直接测量方法和同位素测方法没有区别。衡量步行效率的指标有 PCI和氧价等[28]。氧价的测定可通过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来对呼出的气体直接进行分析获得耗氧量,从耗氧量和步速计算出氧价,是一种直接测量的方法。如K4b2[29,3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和其它代谢分析系统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其可重复性是被证实的,而且和传统的道格拉斯包测定法有一样的灵敏性,还具有方便携带的优点。
康复的目标是让患者一种快速、有效而安全的的节能方式行走,同时又不感到疲劳,实现理想运动频率下能量应用效率最高的运动状态[31]。因此,在研究的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均是在尽量保持在自由行走时的步行速度,通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来控制,也就是对患者没有特殊的要求,而且通常在测试前先让研究对象试走1~2次,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2.鉴定步态异常 步态分析可以精确地确定步态异常的规律、运动障碍的关键关节和肌肉、步行障碍与躯干和上肢活动的关系、步行辅助具和步行方式对步行效率和安全性的价值等[12],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3.评定治疗效果 应用AFO前和应用AFO训练6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在应用AFO前和应用AFO训练6周后分别检查患者的限时步行能力。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满分为100分,分别检查双侧屈肘肌、伸腕肌、伸肘肌、中指指深屈肌、小指展肌、屈髋肌、伸膝肌、踝背伸肌、拇长伸肌、小腿三头肌共10组肌群肌力,检查结果按徒手肌力检查标准进行综合。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32],满分为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3分。对患者步行能力的评定采用限时步行功能检查法,即分别评定患者6min内步行距离,以及患者步行10m所需时间。
2.4.运动障碍测评量表 主要用于评定运动功能状况的量表有:Brunnstrom测评法,适用于偏瘫痉挛期患者[32];上田敏测评法,该测评法将分期细化,增加了测评的敏感性[33];Fugl-Meyer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该评分法Brunnstrom法的量化,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方法,但评定较费时;运动功能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主要针对患者的综合运动能力和肌张力进行测评;SIAS测评法,既可测评患侧肌力,也可测评健侧肌力;神经功能评定量表,目前国际上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欧洲脑卒中评分以及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分别从不同程度上对肢体运动障碍程度进行评定。
对中枢神经损伤性运动障碍患者实际的综合运动功能评定常用的方法有:Barthel指数和Rivermead运动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independence measure,FIM),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
以上评定方法大部分用于脑卒中患者,对于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损伤分级”是国际上公认的针对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
3.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上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Fugl-Meyer测评法)的下肢运动量表[32],该评价方法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3.1.步行能力的评定量表:
3.1.1.Holdden 步行功能量分级[34]
O级:无功能:患者不能走,需要轮椅或两人协助才能走
一级:需大量持续性帮助,需使用双拐或需要一人连续不断地搀扶才能行走及保持平衡
二级:需少量帮助,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一人在旁边给予持续或间断地接触身体的帮助或需要使用膝-踝-足矫形器 (KAFO),踝-足矫形器(AFO),单拐,手杖等,以保证平衡和保证安全
三级:需监护或言语指导,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安全,需一人监护或用言语指导,但不接触身体;四级:平地上独立,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或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仍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
五级:完全独立,在任何地方都能独立行走。
3.1.2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functional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的内容主要包括二大类:
躯体功能:1.自我照料: 进食、穿衣、梳洗、沐浴、上厕;2.括约肌功能;3.转移;4.行走。
认知类:1.交流:视听理解、语言表达;2.社会认知: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能力、记忆。共分为18个小项。
3.1.3.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是由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患儿粗大功能运动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应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是目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量表。GMFM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状况、随时间出现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能定量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和改变,适合在临床康复中应用。其中GMFM 66项在0~3岁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1.4.最大步行速度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上文已详细阐述,此不再赘述。
3.1.5.平衡能力评定:包括功能性前伸试验、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脑卒中姿势评估量表等测评方法。使用较多的量表包括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35]。虽然Fugl-Meyer量表可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和疼痛5个方面作出评价,但对姿势控制的评定主要侧重于坐位和站立位,不适用于早期和卧床期患者。Berg平衡量表主要评定受试者站立位的平衡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ostural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PASS)[36]可评定脑卒中患者在不同体位下7卧位、坐位及站立位9的平衡。
3.1.6.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5种平衡量表应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中,但是仅有少数几个量表是为脑卒中患者而设计的[37]。其中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38]、Furl-Meyer平衡 量 表 (balance subscale of the Furl-Meyer test,FM-B) 和脑卒中患者姿 势 评 定 量 表(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patients,PASS)三个平衡量表较为常用。此三个平衡评价量表皆被国外证实具备良好的信度及同时效度收敛效度和预测效度无明显的地板和天花板效应反应性较好。虽然此三个平衡评价量表相互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都适合应用于临床研究工作中,但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时,还应结合每个评价量表各自特点、评定需求和患者具体情况,更为合理的选择使用它们。
4.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患者功能活动的恢复,因此治疗应以功能训练为核心。正确的训练可以改善肌力、心肺的适应性和步行效率,甚至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性。训练的强度要合理,否则容易增加在运动中和运动后关节和肌肉的疼痛和疲劳。
4.1.单纯康复治疗:手法疗法占很大比重,是患者治疗首先考虑的疗法。骨科患者常常循序渐进地松动或被动活动关节以预防关节僵直、挛缩;偏瘫患者采用促通技术,操作方法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同小异,有经验的治疗师认为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法就是正确的手法,强调治疗原则。
4.2.康复手法训练结合矫形器治疗:步行的适应性训练在康复医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通过正确的训练能使步行时能量消耗减少。Franceschini研究[31]适应性训练使偏瘫患者在使用AFO后的步行能量消耗较开始使用AFO时减少5~17%。可见适应性训练在步行训练中的重要性。同样在本研究中考虑适应性的作用,在膝不稳组由KAFO调整为AFO后让研究对象进行了至少3周的适应性的穿戴,以避免在开始使用AFO时的不适应而导致能量消耗增加。
心理指导:经管医师或治疗师对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烦躁、感觉过敏或夸大伤痛等情绪因势利导,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使患者了解认识矫形器治疗的原理、意义和功能,主动服从并积极配合治疗[39]
4.3.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形器 多采用髋膝踝足矫形器(HKAFO)或膝踝足矫形器(KAFO)及踝足矫形器(AFO)[40]。患者应用时需将髋或膝关节锁紧,踝关节采用固定方式。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形器主要依靠患者身体重心前倾及骨盆侧倾达到跨步,进行站立及行走。其中髋膝踝足矫形器适用于C8~T1完全性损伤的患者;膝踝足矫形器适用于T1~L2完全性损伤的患者;L3及其以下完全性损伤患者适合佩戴踝足矫形器[41]。以下重点介绍踝足矫形器配戴前后的康复治疗。
4.3.1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es,AFO)应用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加强髋部、躯干、膝等部位健存肌群功能和心肺功能,以及各姿势肌间的协调与协同性收缩能力、损伤平面以下残存的肌力、站立平衡功能等。对脑损伤患者主要进行加强躯干控制功能、抑制不必要痉挛、强化下肢分离运动等训练。
4.3.2踝足矫形器(AFO)应用后训练:在应用AFO前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站立平衡、单侧负重、肌群间的协调与协同性收缩能力、步态和步行训练。对脑损伤患者,应用AFO后主要强化患侧负重、重心转移、双侧膝关节向心、离心性收缩控制、单侧迈步等步态和步行训练。训练4~6周后,根据患者功能改善情况选择矫形器,然后两者互相结合继续强化训练[42]
4.4.助动功能步行矫形器 近年来,助动功能往复式步行矫形器(ARGO)应用于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应用ARGO站立时稳定性较好,手杖对地面的压力低, T4-T9水平损伤的患者应用ARGO行走时的氧耗明显降低[43]。对于颈段损伤的患者装配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治疗性步行,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目前国内未见报道,国际报道也少有[44,45]。但因为其制作复杂,穿戴费力,价格昂贵[40],目前未在临床广泛使用。
4.5.训练时注意事项 首先在平行棒内做站立位的训练如果站立位稳定了,将膝部的固定物取下或者扩大锁定刻度盘的可移动范围,进行膝部控制的训练。如果能够控制膝部就将膝部的固定物取下进行步行训练。如果可以稳定步行,则可将膝部接失的上部取下使用短下肢矫形器。如果膝部不能伸展时,要使用长下肢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此时需抬高健侧以利于患侧肢体的起步。如果足关节可以分离运动,则塑料矫形器及用法都需更改。在下位胸髓障碍时,能像正常人一样步行是很困难的,但是为了预防关节、肌肉、骨骼挛缩,为了更高的目标应该进行站立位步行训练。但是在痉挛性很强的病例中,由于可能发生膝部折断,所以很危险。对完全性麻痹的病例,最好从开始就使用足部稳定性良好的短鞋。减轻负荷矫形器为了完全减除负荷,接地处使用足板,所以有必要抬高健侧鞋。
4.6.矫形器的副作用
三点力学系统是矫形器治疗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矫形器在矫正肢体畸形、纠正异常体位、保持关节正常对线、纠正异常步态等作用的同时,在应用这种矫形器时往往会带来两种主要负面效应,一是导致躯干或肢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即制动状态;二是使躯干或肢体长时间受压,即局部机体组织持续受到压力作用。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的恢复,因此矫形器的副作用成为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故在此简单阐述,具体防护措施在下一节具体说明。
4.6.1.由制动诱发的废用性肌萎缩与肌无力 由于制动限制了机体肌肉活动,引起肌力、肌耐力与肌容积的进行性下降。有研究报道,当肌肉完全休息时,肌力每日下降1% -3%,每周下降10%~15%,这种肌无力现象同时也伴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及肌容积减小等;Haggmark等[46]研究后发现,躯体制动4周后肌肉的净重量减少约69%,三磷酸腺昔酶(ATP)暗带纤维(Ⅱ)与ATP明带纤堆(Ⅰ)、的平均措裁而积分别缩小40%和69%。
4.6.2.关节固定造成孪缩 挛缩是由于关节、肌肉或其它软组织活动受到限制而引起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关节在任何位里的长时间制动均会造成肌肉纤维及其它软组织胶原纤维缩短,而且肢体的位里、制动的时间、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原发病等均会直接影响挛缩发生的速度[47]
4.6.3.制动诱发骨质疏松 机体全身或某个肢体完全制动可诱发全身性或局部性骨质疏松,这种情况常见于骨折后、四肢瘫、截瘫、脊位灰质炎或脑血管惫外等患者。有学者研究后发现,由于制动而引发弥漫性骨质疏松的患者,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丢失全部骨量的30% -40%[48]
4.6.4.导致肌痉孪程度加重 痉挛是一种运动性功能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基本表现之一,其病理机制是由于患者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导致速度依赖性的张力性牵张反射亢进,同时伴随脸反射亢进。有学者从痉挛角度分析后认为,轻度痉挛患者通过联合应用关节活动度训练、穿峨矫形器及口服药物等可以获得满意疗效,而对于重度痉挛患者采用上述保守治疗则意义不大,应尽早选择矫形手术改善其功能状况[50]
4.6.5.压疮 压疮可发生于身体软组织任何部位,引起压疮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压力作用,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压力强度、压力持续时间及组织对压力的耐受能力。矫形器对机体长时间、持续性的机械压力作用可造成压疮。有研究发现,短时间的高强度压力作用与长时间的低强度压力作用其损害程度类似,而且机体组织耐受间歇性压力的能力远大于耐受持续性压力的能力[47]
4.6.6.心理依赖性
矫形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其视为暂时的工具,一旦患者功能恢复、症状改善,就应及早放弃矫形器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