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无事酒”不能止于一个人的无奈

 nizijun 2017-02-15

“拒绝无事酒”不能止于一个人的无奈

作者:木须虫

36岁的谢金华是重庆市石柱县桥头镇赵山村的一名乡村医生。虽然在村里从医十多年,但一直都默默无闻。他没有想到,前几天托人写下的“拒绝无事酒”告示,却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谢金华说,他这样做真的是出于无奈,虽然当了“出头鸟”,但不后悔说出心声,也会将自己的承诺践行下去。(2月13日《重庆晨报》)

农村大操大办、盲目攀比,村民不堪其累,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村民深受其害,却又难以鼓起拒绝抵制的勇气,也是不良风气恶性循环的根源所在。像谢金华这样对“无事酒”感到痛苦和内心拒绝的并不在少数,贴出“拒绝无事酒”告示并发到微信后,许多村民都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被逼无奈的感受,但是真正能够像他公然站出来,对不良风气说不,充当“出头鸟”的并不多见。而且理性地看,谢金华个人的选择,并非单纯对“无事酒”恶俗的痛恨,更现实的还是“无事酒”的份子钱已然超出了其个人经济的承受能力,从而变成不良风气“压迫”下的一种反抗。当然,这种反抗出于无奈,同时一个人的反抗也是无力的,毕竟一个人的“另类”在所有人的从众面前,多少显得势单力薄。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对待谢金华“拒绝无事酒”,村民舆论与现实的深深割裂,折射出熟人社会情面维系人际关系对村民自由与权利的绑架,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痛恨“无事酒”,都期望风气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几乎所有人又都不愿意成为另类,被整体村民看低走向边缘化。譬如,谢金华父母对儿子的行为颇为不满,“儿啊,你不该搞这个事(贴告示),人活一张脸,别个啷个过你啷个过”,诚可谓丢面子事大,饿死事小。

显然,治理农村大操大办、乱摆酒席,更深层次或许还是如何打破由风俗来维系与调节农村社会秩序的被动治理格局,赋予村民真正享有参与主动治理的权利,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拒绝无事酒”不能止于一个人的无奈,虽然移风易俗离不开每个个体的自觉,尤其是带头抵制不良习气的勇气,但是观念与意识的觉醒更需要转化成显性并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规则,才会富有生命力。

近些年,不少地方政府为治理农村大操大办想尽办法,出台了红白喜事标准、彩礼标准等等,不乏美好的初衷与善意,然而,村民的私事由政府制定规则,总会让人感觉名不正言不顺,导致治理与村民遵守两张皮。“拒绝无事酒”是绝大多数村民的心声,但真的无奈在于只能用脚来给规则的遵守投票,而不能从意愿出发给既定规则的存废投票。治理农村大操大办,既需要自上而下来自政府宏观层面的引导,更需要自下而上来自村民的参与。“拒绝无事酒”应从个人无奈的表达,上升为农村自治的权利话语,通过合法程序的讨论、协商,求得最大公约数,固化成乡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