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宁宫左右两侧按照地位级别分别有四座皇妃的寝宫,分别是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西次宫永福宫。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左高右低”,可见位于清宁宫东侧的东宫关雎宫在四个配宫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与关雎宫并列在东侧的衍庆宫,建筑位置明显后于关雎宫。

关雎宫也称东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崇德元年(1636),定名关雎,是清太宗皇太极寰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寝宫。

关雎宫比清宁宫低一个等级,关雎宫是明间开门。一进中门,便是西南北三铺万字炕。

关雎宫上的垂脊走兽与清宁宫的数目相同,但仙人和瑞兽的造型不同。

关雎宫建筑墀头上的雕饰,与清宁宫是不同的花卉。居住在关雎宫的就是皇太极一生中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宸妃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女,也是中宫皇后哲哲的亲侄女,永福宫庄妃的姐姐,同出蒙古科尔沁部。海兰珠归嫁皇太极时已经26岁,她比庄妃嫁给皇太极晚了九年,进宫没多久就得到了皇太极的宠爱。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后妃时,海兰珠后来者居上,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并把其居住宫室命名为“关雎宫”。

关雎宫一进中门,便是西、南、北三铺万字炕,东边最长,西炕和南炕略短。另一间设暖阁,暖阁内有一个西炕,暖阁外还有西、北、东三铺较小的万字炕。中间炕上的佛龛里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

从海兰珠居住的宫殿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皇太极对她的爱有多少,“关雎”取自《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这是一首千古绝唱的爱情诗句。把内涵这样丰富的名字赋予海兰珠所居住的宫室,足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特殊感情。这不仅是表达了皇太极对她的爱情,还包含了对她品德的称颂。崇德元年各宫殿命名的时候,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大福晋”,汉号寰妃。地位仅次于她的姑姑皇后哲哲。外间是宸妃会客、礼佛、用餐的地方。

关雎宫的暖阁。崇德二年七月,海兰珠生下了八皇子,皇太极大喜过望,并在大政殿颁诏大赫天下,还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庆典,“子以母贵”,可见皇太极对这个皇子宠爱有加,这是皇太极其他儿子们出生时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可惜这个小皇子来到世上只七个月,这个皇太极极为宠爱的儿子福薄命短,不幸患病夭亡了。在宸妃的居室,北炕挂着一个摇篮,是宸妃哺育皇子的地方。“养个孩子吊起来”与“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并称为东北的三大怪。

宸妃无法承受这个痛苦的打击,每日郁郁寡欢,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积郁成疾,到了崇德六年病逝。当时皇太极正在边外重镇锦州与明朝作战,闻讯后马不停蹄奔回盛京,可还是没有看到宸妃最后一眼,他悲不自胜,一路奔进关雎宫爱妃的灵柩前“悲涕不止”,并下令以国丧的规格从厚殡葬,同时下旨追封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使海兰珠成为有清一代获谥号字数最多的妃子。

此后,皇太极一直生活在怀念宸妃而无法释怀的状态中,并结束了他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再也没有重返战场,他常常睹物思人,每次外出围猎路过宸妃的墓地,皇太极都要凭吊一番,痛哭一场。两年后皇太极病逝在清宁宫,享年52岁,皇太极的英年早逝与两年前宸妃的病逝有着密切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