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字文】 唐 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朗香农夫 2017-02-15

特刊 千字文 


《千字文》为南北朝时周兴嗣编纂,全文共1000字,四字成句,对仗工整,文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最重要的蒙学教材之一,并译有多语种传于海外。


自《千字文》出,历代书家无有例外,必常年书写,终生不倦。据载,隋智永法师所书真草《千字文》800册,分送于当时浙东诸寺。又如赵孟頫、文徵明等书家一生所书《千字文》无数,无不尽思其妙,更有两体、四体、六体不同风貌。《千字文为》为历代书家所重,多做日常必修。近有于右任、王蘧常、黄宾虹、沈尹默等《千字文》作品名世。可见,《千字文》不该为当代所轻。


2007年5月8日,书画纵横网会员之“千字文书法展”在天水市秦州区伏羲步行街举办,即是提示和引导书法爱好者重视传统书法文化,提升书法文化素养的有益活动。


《千字文》不仅以古代蒙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再提及,同时作为书法当今常规书写题材,都有着一定的意义。此系列专题意在飨有所好,若勤而常习,自有裨益。





目录


01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墨迹本) 日本私人藏

02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宋拓) 故宫博物院藏

03 唐 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04 唐 李阳冰 篆书千字文 藏地不详

05 唐 怀素 大草千字文(明拓)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06 唐 怀素 小草千字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7 唐 孙过庭 草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08 宋 赵佶 草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09 宋 释梦英 篆书千字文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10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 故宫博物院藏

11 元 吴叡 篆书千字文 上海博物馆藏

12 明 文徵明 行草千字文(1)藏地不详

13 明 文徵明 行草千字文(2)藏地不详

14 明 张瑞图 草书千字文 藏地不详

15 明 张弼 草书千字文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 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墨迹,纸本,纵:25厘米,横:30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3


唐代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墨迹,纸本,纵:25厘米,横:30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帖是流传有绪的名帖之一,曾归宋王诜所有,其后经贾似道等收藏,明代入项元汴天籁阁,清乾隆初归安岐所有,并摹勒上石。后入清内府。 经浦仪带出清宫,成为“东北货”。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每一字之落笔,由牵丝中可见,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 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千字文。唐代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墨迹本。


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


按:此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与欧字所具备的特征都是极为相近的。其中“书”字误书为“画”,而 李渊的“渊”字缺笔以避讳。据陈垣《史讳举例》考证,唐碑之中避讳缺笔的,最早见之于高宗乾封元年赠《泰师孔宣碑》。杨仁恺断定此帖为欧阳询早年所书,那就更没有必要避“渊”字讳。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 “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所述不知是否此卷。

唐 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欣赏





王诜题跋





唐 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全卷欣赏



书画纵横网编辑整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