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心是很缓慢的寓言|粲然专栏

 豫豫豫豫 2017-02-16


粲然:
童心是很缓慢的寓言




小猴子系列故事,全套四本。
适合四岁——七岁以上孩子通读。

做共读妈妈久了,我们或多或少总结出某些“我孩子一定会爱”的绘本类型。那些幽默的、热闹的、角色特点显著的(涉及恐龙、小汽车、公主、武士等)——的绘本,多半占有先机。然而,越来越多好的,甚至不那么好的著绘者、出版人以“孩子欢迎”为捷径,注重于投之所好。于是,许多浮于表面,仅仅为博取孩子一笑的图画书开始涌现。

孩子们需要热闹幽默的书,好玩的书能让他们觉得“阅读是快乐的事”,但另一方面,儿童阅读并不能仅仅由热闹好玩构成。那些沉静的、重复的、与心灵持久呼应的东西,是生活和阅读最本真的节奏。或者说,它就是我们阅读的目的。只提供幽默喧闹,却不提供心灵对话可能性的书,哪怕是绘本,都是有缺憾的。孩子们终究会知道: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或者说,读书甚至不是为了快乐。——读书只是为了真实的你自己。

打个比方说,童心是一个很缓慢的寓言。这个寓言里有欢笑,有痛苦,有水波不兴的日常,有脱颖而出的戏剧性,这些是它无穷无尽面向的一种,但是,孩子也是很复杂的。他们的人生不能只是一个味道,一个结论。高明的故事应该是五味杂陈的,有开放性结局的。

别担心,他们一定会爱这样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就是他们的忧虑、他们的欢喜,他们的期待,他们恐惧,他们的热爱……这样的故事,是他们心理的投射。把这样高明的故事呈现在他们面前,就是好礼物。



至简而至繁,呈现很多面向的那种最高明的绘本故事太少了。这次,在寻找“猴年给孩子们讲述猴故事”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套书。一看惊绝,颤抖着嗓子联系编辑。

伊东宽的《小猴子故事系列》看起来平淡无奇。就好像我们讲述自己每天重复的生活一样:在南方的一个小岛上,住着一只小猴子。他和伙伴们过着悠长又缓慢的日子:

每天早上起床,先尿尿、再吃饭,再整理身上的毛,一起爬树,丢青蛙玩,一起玩水,到了晚上再睡觉……第二天早上起床先尿尿、再吃饭,再整理身上的毛,一起爬树,丢青蛙玩,一起玩水,到了晚上再睡觉……日子周而复始。

这只小猴子常常想些奇怪的问题:大海的那边有什么?被螃蟹钳了会不会变成螃蟹?树林里的这棵树和那棵树一样吗?这些问题的萌生,使成长在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有所不同。



我非常爱这套书,是因为它是我记忆里讲述漫长、琐碎、泯然于众人,却终究脱颖而出的个人成长——最为深情生动的一套书。它的故事非常缓慢,就像我们陪伴孩子度过的每一个极其相似的一天。

但伊东宽仍旧将我们所知道的真理通过故事呈现出来:成长并不是循环还复、毫不改变的每一天。相反,在所有如如不动的陪伴背后,成长蕴含巨大力量。能跨越江海,能直视苦难,能成为他人眼中最令人惊叹的事。



《小猴子故事系列》由四本小书构成。每一本小书的开头,都采用”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这样的套文形式,呈现小猴子们文波不兴的日常生活。

第一个故事《猴子的日子》,讲的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每年有一天,老海龟会来到他们小岛上,给他们说故事。故事简单的只有一句话。但小猴子们每年都盼望着这一天,因为他们盼望着外面的世界。

这个故事,暗喻着孩子们眼中的戏剧性是什么——那些“非日常”的时光哪怕短促,都会给他们心灵留下巨大影响力。

他们透过“非日常”去向往溢出他们边界的事物。宏大的、突兀的、不符合逻辑的事物。健康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所有日常铺垫下,安全感的陪伴下,某一次非日常的打破。



第二个故事《猴子是猴子》,说的是小猴子在小岛上的生活很开心,因为每天都跟大家在一起。一天,我被一只螃蟹钳住了。螃蟹一直一直夹住它的耳朵,呀!小猴子会不会变成螃蟹呢?爷爷给我讲了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故事……

这个故事,暗喻着个体在成长中的特殊性。孩子在生长中面对两种内心力量的拉扯。一种是:我做和大家一样的人就好,这是最安全的;另一种力量是,我要拥有自己的特殊性。

“夹住小猴子,与他如影随形的螃蟹”就是使孩子不同于别人的某种象征。孩子总会因为“某些身体特征”(普遍性的如:月事来临、梦遗、胎记等)突然沉浸在“我跟别人不一样,这很不好”的恐惧中。

这时候猴子爷爷出现了,他讲述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套文故事,他自己,他的爷爷,他爷爷的爷爷……原来所有人都发现生过这样的事情。来自生命的讲述陪伴孩子读过了来源于自我的焦虑。



第三个故事:《猴子出海》:哪里有好吃的香蕉?在哪有青蛙在等待……小岛上的一切对小猴子来说都太熟悉了。但小猴子从来没去过大海的那边,大海到底有多大呢?小猴子决定出海旅行……

伊东宽笔下的小猴子出海日记,和小猴子的平常日子一样,没有狂风巨浪、没有吃人巨兽。小猴子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吃了睡,睡了吃。大海一望无际。后来他决定回家了,遇到大海龟,大海龟就驼他回家了。海龟壳太滑,他坐在上面不断打滑。就这样回到岛上。

这个故事,伊东宽依旧打破了“必须要给孩子的跌宕戏剧性”。而致力于展示:真实的个人成长奇迹,实际上来源于很小的变化,但这样的变化会使孩子深入广阔心灵深处这会让你成为他人眼中“最让人惊讶的人”。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温柔且巨大的理解与鼓励。



第四个故事:《成为猴子的日子》:猴子妈妈要生小猴子了。这次会生出一个什么样的宝宝呢?会是一个蛇弟弟吗?或者是一个青蛙妹妹?在香蕉树下,看着妈妈的大肚子,小猴子和妈妈一起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小猴子和猴子妈妈的对话深深感动了我。在最后,猴妈妈抚着肚子对小猴子说:“所以呢。你要帮我好好记住。宝宝长大了,会问起小时候的事。宝宝出生时的事呀,吃奶的事呀,第一次吃香蕉、走路的事呀,你帮他好好记住吧。”

猴妈妈把养育弟弟妹妹的责任分权给小猴子。小猴子一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成长。



《小猴子的故事系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通过这样至简的故事呈现了个体成长,个体与群体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四五岁之后的孩子来说,是最迫切需要的解答之一。

《猴子的日子》在表达“日常生活中叫做‘故事’的非日常”;《猴子是猴子》在表达“时间轴上的自我认识”;《猴子出海》在表达“空间轴上的自我认识”,而《猴子是猴子》、《成为猴子的日子》又体现了家族序列中的自我归宿。

浅如清溪的简单故事,稚嫩画作,却映衬出象海一样深切的人生解答。

这是这套书最出色的所在。

把这样的好书,说给在成长中寻觅自己人生位置,如在大海中孤航的小猴子一般的,所有平凡又了不起的孩子们听。


作家粲然

著名作家,知名微博主。


《骑鲸之旅》的写作者,和自己的宝贝幸福的开启绘本之旅!


 本文授权转载自粲然文章《童心是很缓慢的寓言》,转载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