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粲然:最初之力量、自然之力--和孩子一起回归家园

 豫豫豫豫 2017-02-16


主编推荐语:

这是@粲然 在2013年2月的“新浪养育有道年度对话论坛”上的演讲内容。她演讲的完整主题是:

最初之力量、自然之力——在共读、演读、妈妈童话和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回归家园

育儿因需贴身照顾,事多琐碎,易堕入自已的小格局中,脱不出来。粲然的思索、角度与视野是会使我每读每受触动的地方。我喜欢她的“回归家园”的主题,她自已也正是这么做的。

现在,粲然在厦门与几个伙伴筹划的@三五锄 家庭式教育工作坊已经开张了。小怀抱的大梦想,希望她和伙伴们进展顺利。在中国这片应试教育强势,但也不乏小众发展和实践空间(只是少支持)的土壤里,为孩子们生生拓展出一片暗藏“魔法”的奇妙城堡。


粲然:最初之力量、自然之力——在共读、演读、妈妈童话和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回归家园


大家好,我是粲然。2010年10月18日,我的孩子出生。那一天,作为妈妈的我也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孩子小名叫米尼,这是我先生翻译的一本童话书上,一只魔法小猫的名字。怀孕时我经常抚摸着肚子,喊着“米尼米尼”和他说话。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他日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上找到一种魔法,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回头看来,我发现孩子未出生和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对孩子带来的魔法的想象是很受限的。当时盼望着所谓魔法在孩子生命中的体现,无非是:希望他有某一方面天赋、有好看的相貌、很健康、他日非常有钱,诸如此类。都是非常外化的东西。但当我和他共度了三年,我发现孩子真是有与生俱来的巨大魔法,这种魔法也真正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但这种神奇的魔法只存在在我们内心,它的呈现,只在我们脚下那么一点点的土地,放眼望去那么大的空间里。


为了说明这事,我得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出生在南方海边城市厦门。祖祖辈辈都靠海为生。至今我还记得我非常小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住在曾祖父的老宅子里。那栋老宅子临近厦门港一个叫沙坡尾的码头。小时候我每天都会看到很多渔船在避风坞进进出出,听到大喇叭时不时传来对对岸台湾的广播声。我至今为止印象最深的气息,就是当时白天,爸爸妈妈把我放在市中心的外婆家,傍晚他们下班后,就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到了春天多雨的时候,我被放在自行车前的座椅上,我爸爸穿着宽宽大大的雨衣,把我罩在里面。我闷在雨衣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我就这么发着呆。听着爸爸脚踏车枯燥的嘎吱嘎吱声。直到鼻子里突然嗅到一股湿润、盐涩的味道,我就会精神大振,知道我们已经拐上临海的路,家也在不远的地方了。也有的时候,因为路途长而且无聊,我就在这样的气味中晃晃悠悠的睡着了。


我不知道对各位来说,大海意味着什么,可能意味着度假、休闲、自由自在、刺激什么的。而我,我也是很久以后才意识到,像我这样海边生长的孩子,大海,海边的灯光、哪怕在疾风暴雨之中,也意味着家、意味着安定。


不过,和绝对多数年轻人一样,在之前很漫长的青春期,作为独生女,我很想离开厦门这个一抬头就是街坊邻居、三姑六婆的小城市。毕业后,我到北京工作了好几年。在北京认识了我的先生,好巧,他是我的老乡。那几年,我们在北京的高房价、理想、更大的职业空间,以及厦门的安逸生活之间反复摇摆。过去找过工作,又想回到大城市发展,和所有70后80后一样,乡镇、小城市的年轻人,在这个时代,我们一直面临着这样难以两全、充满诱惑、担忧、不稳定的选择。


回忆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家是什么,家园意味着什么。如果有人问我,脱口而出的是很现实的数据,比如一两万一平方米的房子,装修的费用、户籍的迁移。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代人,很多人的“家”是被命运推动着草草形成的,好像之前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有可能是,现在的工作在哪里,买得起的楼盘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离开厦门的十年间,家乡发生了很多很大的变化。最震动的是2007年因为PX项目而引发的市民散步事件。当时,作为媒体人、作为厦门人,我虽然不在厦门,但也为此呼吁过,沸腾过。只不过,我想,当时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件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对未来的米尼的意义是什么。


怀孕后,因为方便照顾起见,我们还是回到厦门,买了个离我爸妈家很近的小房子。住在海边上。我先生照旧过着北京厦门来来回回的生活。米尼出生后,我就每天推着婴儿车在海边溜娃。


我记得很清楚,米尼是出生第二个月开始到下海的。当时是十二月,厦门阳光很好。一天早上,海水很蓝,我们在家边上最近的一个海岬角下海,脱掉他的袜子,把他的小脚浸在海水里。他第一反应就像触电一样把脚缩了回去。但很快。他就露出很喜欢这个游戏的表情。


从那以后,到二岁十个月他进幼儿园之前。近三年来,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日子,他都在海边度过。每天早上到海边看着日出喝奶,玩,挖沙,中午回家睡觉,下午再到海边去。继续挖沙。


大人看来,米尼就是在海边足足挖了两年的沙。但对孩子来说,是无穷无尽的魔幻乐园。在日复一日在海边和波浪相对,和米尼相对无言的日子里,我开始理解那些站着歪歪扭扭菩萨的小破庙,大片大片榕树林和木麻黄、早出晚归的渔船、闪烁明灭的灯塔、乃至海边小贩的叫卖声、退潮时露出海蛎的岩石、湛蓝的波浪,照耀无数岛屿的明月朗星。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对孩子的意义,对我的意义。


开始了解家对人来说,本质意义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根、一个你的宿命,一个延续你一生的力量源泉。


米尼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读图画书了。我们一起开发了读图画书一个很好玩的模式,就是“演读”。把图画书当做剧本,把纸上的故事一个一个演出来。有个故事叫《月亮的味道》,说的是小动物们一只一只搭梯子,抓天上的月亮。我们就爬到很高的沙堆上,搭人梯,让他举着小手去够月亮。有个故事叫《我们要去捉狗熊》说的是一家人去海边山洞里捉狗熊的故事,我们就拿着长竹竿到海边废弃的碉堡里去探险。有个故事叫《野兽出没的地方》,说的是一个小男孩离家出走,到野兽岛上参加狂欢,我们也就一家人在沙滩上扮嘶吼的野兽,三年时间,通过演读,打破了书的局限,我们把我们家周围的地方,都变成魔幻舞台。


大概米尼一岁以后,我开始给他写童话。之所以给他写童话,是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童话,都离我们俩太遥远。可是,我们游玩的地方,我们每天每夜所见,就是真正的童话乐园吖。我很喜欢叶芝的《凯尔特的薄暮》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他们写的是自己故乡的传说,写自己邻近的际遇,写隐藏在家乡每一条街道上的神怪,写自己命运里最朴素的日常。但其中,有最深沉和爱和最高的信仰。我写不出这样的好故事。但怀着一颗妈妈的心。我开始在每天米尼睡着之后,给他写“妈妈牌”童话。写清晨我们看到的鼓着肚子的浪花妈妈的故事,写由人的怒气集结而成的台风爷爷,如何因为和小男孩米尼的周游学会说“对不起”,写出售魔幻药水的海巫婆和开望海咖啡厅的老海龟,还有希望成为渔民出海,体验真正苦难的破庙里的老佛像……所有的故事,这些神怪,都在我们家周围方圆三公里的地方。这里是米尼每天经过的地方,是他命定的家园。我希望他长大后,长成很大很大的男人、生活在庸常的、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时,回忆起他的童年,有美妙的海的气息、日升月落,有他走过的每一步路,这时候的每一步路,在回忆中都处处莲花、开满奇迹。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我的愿望。我不能预知他日米尼怎么回忆这段日子。但经过这三年,魔法的的确确在我的心里盛开。我以前曾经有点自责,我不能给孩子一个大且永远坚固的大城堡,一个首都CBD的学区房,我不能带着他定居国外,我甚至可以想象,二十年后,我的儿子会像我当初那样,执意离开家,去寻找更猛烈更遥远的成功。但是,在这段不断付出的育儿岁月之后,我感受到置身家园的真正幸福感。找到了,在这个时代,对抗拆迁挖掘机、对抗环球化、对抗流逝岁月的、灵魂里的定海神针。


就像我在一篇童话末了说的那样,这样每一天,走过同一片海,听到同一种涛声,对我而言,都叫:拥——有——世——界。


这段话,在来北京之前,我在海边预演过,当时。米尼坐在我对面的沙滩上,他身后是群岛、晚霞和夕阳。直到现在,我还听得到波涛哗啦啦哗啦啦在响。


谢谢米尼,谢谢大海,谢谢大家,来听我这段絮絮叨叨的妈妈经。


粲然


2013.2


----------------------------------------

感谢阅读,我们有一点儿心心相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