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

 海纳百川多积累 2017-02-16



1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生于1823年,卒于1885年,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


小时候有一次给东家放牛,在路上一个喝茶的凉亭里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金银珠宝。他就把牛拴在路边吃草,自己将包袱藏起来,然后坐在路边等待失主。几个时辰过去了,失主才慌慌张张地找了来,胡雪岩问清情况后,从路边草丛中将包袱取出交还给失主。


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在镇上有一个杂粮店,不久,他又来到绩溪,把胡雪岩带到杂粮店里面学生意去了。


13岁的胡雪岩第一次离开家,来到镇上的杂粮店当了伙计,开始了他的做生意生涯。在杂粮店干了几年以后,学到了一些生意经,就跳槽到一个钱庄去了,这个钱庄名字叫阜康钱庄,胡雪岩在钱庄里勤劳能干,每天都特别努力,当时的钱庄老板膝下没有儿女,想找一个勤劳诚信的人来继承家业,他就觉得胡雪岩是个好材料,经过各种的考验,于是,就把整个钱庄托付给了胡雪岩。


胡雪岩接手钱庄后,没有挥霍,而是心里想着怎么把钱庄做的更大,这个时候,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王有龄,因为在王有龄当年赶考的时候,胡雪岩曾经资助过他五百两银子,所以,王有龄和胡雪岩成了结拜兄弟,后来王有龄考取功名,当了粮台总办的官职。


胡雪岩找到王有龄说了关于阜康钱庄的事,王有龄就把税收的钱放到了胡雪岩的钱庄,因为按照当时的大清律法规定,地方的税收可以放到当地钱庄,随存随取,但是钱庄呢,也要保证银两的安全,这一次,胡雪岩拥有了大额的周转银两,开始做其他买卖。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2




胡雪岩开设的胡庆余堂,始创于1874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胡庆余堂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和独特的人文价值,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但是,好景不长,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杭州被太平军攻破,王有龄自杀殉国。


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左宗棠,王有龄死了以后,由左宗棠继任杭州地方官,但是由于连年打仗,国库空虚,左宗棠这个时候也是急缺粮草,就在这时候,胡雪岩带着一万担粮草和一万两银子去找左宗棠,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一遍,要把这些粮草和银两送给左宗棠补充军需,左宗棠一听,特别高兴,于是,胡雪岩和左宗棠就又成了至交,胡雪岩在杭州的生意就有左宗棠庇护着。


3




当时因为战乱,左宗棠就上报慈禧太后,筹建一个船政局,但是呢,国库又没有钱,慈溪就对左宗棠说:你先自己筹备银子,等国库有钱了,再拨给你!于是,左宗棠就找到了胡雪岩,胡雪岩就筹备到了银两,和左宗棠一起建起来了福建船政局。


后来,新疆战乱,俄罗斯要占领我国新疆伊犁一代,左宗棠就上报慈禧太后,慈溪还是说国库没钱,左宗棠就又找到了胡雪岩,问胡雪岩借钱,但是这次打仗需要银两数目较大,每年需要350万两银子,胡雪岩告诉左宗棠说:这个数目太大,自己筹备不了,但是,可以去找外国银行去贷款。


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左宗棠以大清朝的名义,从英国渣打银行贷了1870万两银子,胡雪岩也因为这次的帮助,被慈溪太后封了二品顶戴花翎,御赐黄马褂。




到了晚年,由于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不和,相互斗来斗去,李鸿章占了上风,那么,左宗棠没有势力的时候,那么,胡雪岩也会跟着遭罪。这个时候呢,就有人站出来说上报慈溪太后:当年大清借英国渣打银行的1870万两银子,胡雪岩在里面吃了黑钱,吃了好多回扣。


慈禧太后听后大怒,就命人严查这件事,胡雪岩被抄家。


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晚年的胡雪岩生意也越来越惨淡,最后吐血身亡,黯然离世。


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