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者所说,贾政要说笑话,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好笑的事情。 所以,真正幽默的还是让他说笑话的贾母,让这么一个正经人说笑话,贾母这是有意让贾政改改脾性啊。 之前的元宵聚会,猜灯谜,虽然也是雅致,终究是贾政过于正经,大家放不开,贾母就早早地把贾政给支使走了,贾宝玉才像猴子一样,活泼起来。 如今是中秋家宴,贾政又是从外地新回,大家团聚在一起过节十分地难得。贾母当是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团聚了。大家一直在一起,直到宴会结束,这样才显得更为美满。 贾母因此也就出了这个主意,击鼓传花讲笑话。 母亲如此,作儿子的当然要尽尽孝心,让她老人家开开心心,欢度中秋节。贾政也就答应了,愿意讲个笑话,逗乐大家。 只是天不遂人愿,那个中秋节的家宴,贾母还是以泣涕沾襟的状态而收场。 首先来说,贾母让大家讲笑话,大家都同意,是个好兆头。但是这却只是表面的好兆头,那个晚会真正的兆头,是贾政的笑话。 刚才讲到,贾母让贾政讲笑话,贾政要讲笑话,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但是,大家看到此情此景,并没有立马笑,而是贾政开口讲完第一句的时候,才笑。 可见,贾政讲笑话本身并不是怎么值得笑出声,只是大家有些期待,有所欢喜,顶多算是一个意外。真正令大家发笑的是笑话本身。 贾政一开口,讲了一句什么话,大家就笑了呢?只见贾政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 大家一听,立马笑开了花。作者字面上说,是因为大家从不曾见过贾政讲过笑话,大家才笑。但是,实质上,应当并非如此。大家没见过贾政讲笑话,要笑,贾母要求他讲的时候,早就笑了。这种事情,就如班级里一个成绩很差的同学,老师让她回答某个问题,同学们听了立马就会发笑一样。 但是大家在得知此事后立马就笑,说明了大家本次笑开花,除了此一层意思,应当还有着那句话的意思正好契合了人物性格的这一层幽默在里面。 契合了人物的什么性格,也就是贾政不怕老婆的性格特点了。正是因为他自己不怕老婆,甚至是完全压制住了老婆王夫人,她才敢于毫无顾忌地在自己老婆面前讲别人怕老婆,讽刺别人怕老婆的故事。 我们试想一下,贾琏很多时候那么怕王熙凤,在此等宴会上,打死他也不敢讲如此笑话的。一方面,是因为怕王熙凤事后算账,另一方面,如果讲了,则就等于是他贾琏讽刺自己。贾政讲此话,心安理得,说明她也就完全不是贾琏可能又的那种心态了。 相信,如果是王熙凤听了贾政的笑话,她脸上一定火辣辣的吧。作为贾政的老婆——王夫人,当时她也在场,不知道她听了此话,心底里又是何等滋味? 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怎一个苦字了得”。大家眼里的笑话,也就是王夫人肚子里的苦水啊。那么多年,王夫人都倍受贾政冷落,连最卑贱的小妾赵姨娘都在开始在她的头上撒野了。她的窝囊,也就的真的是非同一般了。 因此,大家笑,除了笑话本身有点好笑,更主要的是这个笑话契合讲笑话人贾政的现实的生活,也就更加显得好笑了。 王夫人如果笑了,应当就是在苦笑,他的内心应当是流着泪的。贾政的一个笑话,那刻,应当就是彻底倒出了她一肚子的苦水——被丈夫所遗弃,生活过得凄凉无味。 如此,贾母虽然高兴,但是,贾政的笑话却为这场家宴,埋下了第一个不和谐的种子。后来贾赦讲的笑话,又制造了一个不和谐。难怪贾母后来黯然伤神而离场。所以,讲笑话要注意场合,男人之间的笑话,绝对不能在女人面前讲。 珍爱红楼梦 伴你轻松读红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