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NJLJ01 2017-02-16

1、前言

地球是人类唯一生存的星球,阳光、空气和水给生命带来了生存的环境,但它又是一个不安定的星球,水灾、火山、地震又给人们生存带来灾害。今年发生了几个引人瞩目的造成灾害地震。2016年2月7日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2016年4月14日又发生日本熊本县6.2级地震,4月16日再次发生7.3级地震。4月17日,厄瓜多尔西北海岸佩德纳莱斯地区发生里氏7.5级地震,在8天之内,灾害性地震连发,缅甸、日本、厄瓜多尔相继发生7级以上的强震,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造成了社会舆论的惊慌。所谓地球进入“振动模式”又被各种媒体提了出来。全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公众关心的问题。

图1 日本熊本地震

2、全球地震活动是什么样子?

让大家记忆犹新的今年4月,阿富汗4月10日发生7.1级地震,日本九州岛4月12日发生6.2级地震,4月16日再次发生7.3级地震,4月17日厄瓜多尔沿岸近海附近又发生7.5级地震,4月19日北京房山区(塌陷)(北纬39.91度,东经115.75度)发生2.7级地震。接二连三的地震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的确,今年的3月份以来,全球7级地震多发。4月10日以来不到8天的时间内,全球连续发生了4次7级以上地震,好多人认为这太恐怖了,过去没见过这样密集的大地震发生。经地震部门分析研究,这种活动的态势以往也曾经出现过。据统计,自1900年以来,全球在8天之内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曾经出现过37次。
 

图2 全球Ms≥7. 0地震空间分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190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

图3  全球Ms≥ 8. 0地震M-T图

图2是全球地震百年来的地震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在空间上全球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有两个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另一个是被称为欧亚地震带,也有人称之为斜切赤道地震带。由图2 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板块边缘。但是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地震发生在地球大板块的内部,最明显的一个地区就是图中画出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中国蒙古地震大三角区。中国西部地震就是在这个地震区内。

在时间上,百年来全球地震活动并不均匀,呈现活跃时段和不活跃时段(图3)。从2004年到现在,全球地震活动格局变化明显,进入了全球8级以上巨大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这个相对活跃的时段是从上世纪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比较差异来看的。最近十几年,地震活动的特征和上世纪上半叶地震活动特征相类似,有很多8级以上地震发生。而在上世纪下半段,1964年以后,直至2004年,全球发生8级以上巨大地震频次明显减少,没有发现有8.5级以上巨大地震的记录。这是一个基本的活动特征,这个特征表明了2004年以来,我们一直处于全球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活跃时段,预计这个活跃时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也有人认为这个活跃时段即将结束。

总之,百年来全球地震活动形势在空间和时间上没有重大变化,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全球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6级以上地震大约300 到500次,7级以上地震大约17到20次左右,但是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地区造成巨大灾害的海地地震很少,一般不到10次。因此地震灾害事件是小概率事件。

3、我国的地震活动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居世界之首。这与中国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及其构造物理条件密切相关。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为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所夹持,又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但是,中国陆区大震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新疆地震带和大华北地震活动区,显示出许多独具特色的特征,如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震源浅、灾情重、复发周期长,类型多等等(梅世蓉,1993)。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是历史地震资料最长的国家,但是资料并不是很完全,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780至1899以来,在我国大陆共发生6.0—6.9级地震170余次(如此低的地震活动性可能与历史地震记录缺失有关)(图4),7.0—7.9级地震54次,8级以上地震11次。从图中可看出,M6.0 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纬度在30°— 42°的华北区域内、台湾及大陆沿海、南北带、祁连山构造带、西藏南部及东部、新疆中天山、南天山西段及西昆仑等区域。历史地震分布把中国大陆分割成东西两个主要空区(图5 ),两个空区以南北带为分界线。由于空区很少发生地震,块体比较坚硬,因此两个空区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南北带地震频发的格局,近代地震发生证明了这一点。

图4 公元前78年—1899年历史M6.0—6.9地震分布图

图5 公元前78年—1899年历史M7.0以上地震分布图

据有关统计,自1900至2011年,在中国大陆共发生6.0—6.9级地震750余次(图6),7.0—7.9级地震124次,8级以上地震10次(图7)。可以看出,M6.0 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东北深震区、蒙沈交界、北三省交界、黄海、阴山—燕山—张渤带、台湾及大陆沿海、南北带、祁连山构造带、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南部及东部、新疆中天山、南天山西段及西昆仑等区域。南北带东边的空区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西边的空区开始分化,空区内在新疆北天山、中天山中部和唐古拉山第二弧形构造带发生了数十次7级以上地震,把西部空区分割成北天山—南天山空区—唐古拉山—喜马拉雅—藏东—青海—川滇交界等几个小空区,这种格局同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水平相适应。

图6 1900年—2011年M6.0—6.9地震分布图(红色)

图7 1900年—2011年M7.0以上地震分布图(红色)

图8为近五十年了我国地震台网所观测的中国及其周边地震活动分布,图9和图10是2014年和2015年的地震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地震活动形势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也说明地震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进入了什么“振动模式”。

图8 近50年我国及其周边地震活动

图9 2014年我国及其周边地震活动

图10 2015年我国及其周边地震活动

4、具有灾害意识是根本

在现代地震仪发明之前,地震记录是缺失的,而现代地震仪发明之后,人类才开始将地震目录逐渐完善。因此1900年以前的地震称之为广义的历史地震,1900年以后的地震称之为近代地震。从图11可以看出,现代地震仪发明之后,记录到4.7级以上地震的数量有质的飞跃,这并不能说明地球上地震形势发生了变化。

图11中国历史地震的史料记录频度(每10年期间4.7级以上地震的累积数目)(据冯锐,2009)

如前所述,全球连环大地震出现过37次,可是其中只有3次在这种状况出现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这表明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密集活动和中国内部发生7级以上地震之间关联程度不大。从以往的震例来看还不到十分之一,所以是个相对比较少的对应关系。因此不能认为全球出现了7级以上连环地震就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内部很快就要发生7级以上地震,这两种情况之间没有一个显著的统计关系,也就是说看不到其中有必然的联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大陆发生的地震是属于板内陆震,而日本和厄瓜多尔地震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板块边缘的地震。中国大陆地震主要发生在所谓中国蒙古大三角地震区内,它主要受印度板块的影响,最近阿富汗和缅甸的地震是属于这个板块边缘的地震。因此我们可以说最近全球两个地震带,即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比较活跃,但并不等于中国大陆板内陆震也会活跃起来。

地球既然是个不安定的星球,地震就会发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就需要学会如何和地震相处。我们需要有灾害意识,认识到地震是自然现象,对于灾害要做好防范,要了解全球和我国的地震形势,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地震形势,学习防震减震的知识,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遇到地震时就会最大限度减轻损失。我们要牢记战胜大地震的英雄--唐山人民的座右铭: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铭记历史、探索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