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0岁,我该怎样规划TA的英语学习线路图?

 tuzididie 2017-02-16

经常有家长问我,什么时候让孩子开始学英语好呢?

借用之前很火的“人生大不同”里一位自学外语的英国大神Simon的金句来回答:


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


是的,我也非常赞成“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但如果我这么说,你这么听,你自己心底到底怎么想?或多或少会有点小嘀咕——我怎么觉得自己学起来比较困难,孩子学起来好像会更快?

 

是的,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但选择什么时候开始,结果却大不同。这里的“结果”是指学习路上遇到的需要克服的问题会大不同!

先分享几个比较公认的临界值

  • 青春期前 VS. 青春期后 结果大不同


我在美国读TESOL(对外英语教育)专业的时候,教育心理学课程中讲到不同阶段大脑发育对语言输入之后的反射等问题。最让我伤心的研究结果是,青春期之后,由于大脑基本完成塑性,我们对听到的很多语变得不那么敏感,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会有口音。比如,一个青春期后开始学英文的中国人讲英文,即使再流利,都能听出他的国籍。但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ABC,虽然也是华裔,但一听就是美国人发音。

来大不同讲座的Simon也提到,自己和孩子学外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孩子的肌肉更灵活,比较容易避免产生口音。虽然是不同的解释,但总体来说差异的表现是一致的。

造成青春期前后学习结果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Acquiring和Learning造成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儿童和成人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非常明显。幼儿的学习方式是Acquiring(习得),就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学会;而Learning(学得)则是有意识地去学,也是成人的主要学习方式。青春期以后的学习基本接近于成人,很难再回到Acquiring。

这就导致我们虽然都学了两种语言,但怎么个“会”法,必须做出区分。众所周知,我们的母语就是Acquiring(习得)的。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同时接触两门语言,两门语言都像母语一样,我们称这样的人是Bilingual(双语人才)。而学得英语,母语是其他语言的人叫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是作为第二语言的人。

习得和学得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习得更多是听说读写,听说在前,读写在后有一定流利度之后再开始读写。学得基本要读在最前,通过读去理解之后再去学听说。

我曾在工作中能有幸与标化考试(TOFEL和SAT)做到极致的沃邦英语创始人有过交流。他们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他们会先对孩子进行区分,给每个孩子定制计划。

他们认为,最容易培训的对象是接近Bilingual的人。这些人听说相对更好,更容易“脱口而出”,所以只要培训一些阅读方法,阅读的分数就很容易上去。另一种更接近ESL的学员,他们叫他们之前学的英语为Sight English。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是通过阅读学英语,阅读基础好,听说能力差。可能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听说时就反应变慢,在做表达的时候,通常要先运用语法,再把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组合,中文通过翻译的方式转化成英文,再说出来,很难直接用英语思考。 

所以,青春期前用习得的方式学习过英语的人和青春期后用学得的方式学习过英语的人的结果就大不同。

 

  • 小学前 VS. 小学后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结果大不同


这次为什么是小学?

众所周知,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学母语, 基本在幼儿园大班或小学前能做到非常流利,第一母语的习得基本完成。在这之后才去接触另一门语言,往往在我们培训中会出现中文强势的困境。

因为中文强势,孩子总希望依托中文快速理解和自己认知水平相当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如果用英语来表达,因为英语还未到达相应水平,会觉得英语变成了表达的屏障。而遇到匹配TA英语水平的事物时,又会觉得这些事物比已有认知水平低太多而感到无聊。

举个例子。三个同班同学的孩子来我参与的另一个Ivymeet一对一阅读培养外教班课程,用的是原汁原味的美国教材,同一个美国老师上课。这三个学生,一个是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原汁原文的英语材料(比如原版儿歌,原版动画片)。另两个是双胞胎,在大班授课中接触过外教,使用原版的英语材料。他们刚开始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差不多,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双胞胎的提升速度就明显快很多,对原版英语的喜爱程度也更强。而第一个学生的进步就有些慢。我们给第一个学生提供了定制方案,想让她倒回去补一些原版动画片和相对简单的原版书籍,却困难很多。

因为和她思维能力相匹配,或者说适合她这个年纪看的英文动画片,比如Little pony,她会因为听不懂英文而感受不到乐趣;而和她听力相匹配的动画片比如Peppa pig她又会觉得太幼稚,也不喜欢。老师培养起来也会更难。


  • 3-6岁,家里有英文环境(大量的亲子英文活动)VS. 没有英文环境,结果大不同


这次的大不同和年龄不太相关,主要是环境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结果。

我有一位同行好友,他在家里自己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每天都会和孩子一起听英文,或做亲子阅读等亲子英语活动。他的孩子在小学前没有送去过英语培训机构,可是口语却被培养地特别好,几乎和外国小孩差不多。而我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因为家里没有营造过任何英语环境,虽然很小就开始去迪**英语上课,一周只有几次机会接触英文,孩子上小学之后,基本和没上过英语班的孩子没有太大差别,单词读起来还是很吃力。(请注意,我这里并不是在说迪**等英语机构没有效果,而是主要在对比家庭有英语环境和没有英语环境的区别。)


那孩子是不是一出生就应该开始学英语?也不全是。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下面是我结合个人多年经验以及“牛津大学出版社”给到的培养方案,希望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建议。


我的英语启蒙建议:

0-3岁适合在家里营造氛围,不断给予听的输入,像外国人一样用儿歌、童谣进行启蒙,尤其是语言和韵律的启蒙。积累“泛听”的储备量。


3-4岁孩子的理解能力跟上以后,可以多用互动的情景游戏提高“精听”质量(这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来咨询我们的亲子游戏课,增强理解力,同时可以碎片化地拼读(Phonics),完成Dolch 95个简单名词的学习


4-5岁进行亲子阅读,可以利用绘本有意识地完成220个Sight Words的学习。


5岁,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到了以后,可以正式进入自然拼读(Phonics)规则的学习(5岁是英国孩子开始的年龄、美国是6岁,Phonics可以很早接触,但规则的学习不宜太早)这个时候也是家庭可以向学校过渡的时期,如果家庭不能很系统的学规则,可以选择报班

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普及。自然拼读是英国、美国等英语母语国家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使用的方式。他们并不教授音标,这和国内使用音标教学有很大差异。
英语和中文不同。中文是象形文字,以表形为主,所以通过反复书写来学习是有用的。而英语本身就是拼音文字,字母是用来表音的,通过反复抄写来背单词,本来就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
这里借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课件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自然拼(Phonics)更值得让孩子学。


等到进入小学低年龄段ELL语言学习绘本阅读、词汇积累绘本阅读和小学高年级段科学分级阅读、人文阅读,甚至是初中学科阅读(通过英语学知识),可以更多地通过报名学习班来完成阅读能力的培养。

所以整个过程来看,家长需要的启蒙阶段的陪伴其实也并不长,主要集中在3-5岁,需要的英语储备量也并不多,只要是简单的对话,能读简单的绘本就可以了。但也请注意,不要以为自己四六级都考过了,就知道这些常用的原版英文词汇,等你真正拿到原版绘本就会发现和我们小时候学的英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宝贝0-3岁时,为何不先做一下准备工作,育人先育己呢?

什么是与人先育己?在孩子3岁前,还不需要你大显身手进行那么多英语互动的时候,可以提前先把自己的准备工作好。在这个原版资源如此丰富的时代,提前体验下孩子们未来要走的英语学习路线。比如先看看未来读给他们的原版绘本,学学我们到现在都没碰过的自然拼,顺便,也把给孩子的输入工作完成。

经常有很多爸妈自己都不愿意尝试学英语,也不乐意去尝试一下去喜欢这门语言,却逼着孩子学,是不是连“孩子为什么要学英语”的问题都没有想过呢?因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我们能说出的学英语的理由,好像都是我们的需求,都是我们要让孩子去学英语的理由,而不是他们为什么想去学英语的理由。


回想一下,我们的父母亲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英语,就让小时候的我们自己去朗读、默写、背单词?甚至和每天要我们和冷冰冰的英语试卷打交道?这样的不快乐的体验,我们想要再传递给我们自己的下一代吗?我们自己都不懂,有怎样能对我们的孩子创造有趣的学习源动力呢?怎么可能让他们想去学英语呢?


我们给你大不同

 

我想分享一句教育名言:Language only becomes powerful when you share it with others. (语言只有和别人分享时才变得有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