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 《孩子这一学期好不好,就取决于你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精辟!》 这位爸爸、妈妈们: 好久不见! 这是2016年10月13日考试帮上的一篇老文。 不是赵老师偷懒,而是温故才能知新。 去年开学一个月的时候,赵老师接到很多求助电话,纷纷投诉孩子,言语中充满了无穷的焦虑。于是有感而发,我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推出后,好评如潮,很多家长纷纷点头称是,豁然开朗。 可是,一个学期结束了,赵老师却悲伤地发现:做到的家长,却很少。 而每一位做到的家长都受益匪浅,正如一位妈妈的留言这样讲:当我试着不再和孩子拧巴,关注自身成长的时候,却发现孩子给了我更多的惊喜! 所以,这次,在开学之前,依然让我们一起重温这篇文章,新年新气象,想要孩子一个新气象,我们自己首先要有一个崭新的气象。 下面是全文: 读完有感的家长,一起把我们的心愿和决心写在下面的留言框内,让考试帮见证您内心的坚持! 大家好,我是赵老师。 开学1个月了,各位父母,你的孩子表现好吗? 其实,相较这个问题,赵老师更想问的是: 开学1个月了,你,表现得好吗? 因为你表现得好,孩子自然表现得好。 反过来,其实,想要孩子在这一个学期有一个好的表现,父母其实只要修炼一个小小的能力。 3个字:自控力。 5个字:提升你的自控力! 不知道各位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做父母的自控力,远远不如孩子。 比如最近刚刚开学,很多父母的焦虑就又开始肆无忌惮地蔓延了。 而且似乎,也很少有父母,决定对自己这种漫天泼地的焦虑进行一下控制。 赵老师最近就接到很多电话。 每一个电话当中的抱怨、焦虑、担忧,听来都是那么合情合理: 孩子上初三了,成绩却一滑再滑,该焦虑吧; 孩子好不容易进重点班了,都是好学生,强手如林,该担忧吧; 其他孩子才上初一,可都已经把初三的知识学完了,能不急吗? ...... 听着电话那头如雨滴打落的绵密急切的话语,妈妈们近乎失控的情绪,顺着电话线,如海水一样,不可遏止地蔓延而来,也顺势带着我,登堂入室,进入每一个家庭,看到了每一个孩子每天身处其中的生态环境。 那里不是和平安祥,让人气定神闲的,而是激烈、冲突,使人愤懑抑郁的。 说句实话: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在努力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坚定、顽强、成熟、有很强自律和自控能力的孩子; 我们每一个父母,每天也都像一个个工匠一样,刀削斧凿地对孩子进行着日复一日的雕琢。 但我们恰恰忘了,打铁需得自身硬。 我们帮助孩子成长的心是对的,但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却失于检点。 我们心心念念希望孩子获得的自控力,在我们自己身上,却坦然地丧失。 可是,家庭教育中,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品质,其实就是自控、自律。 为什么? 赵老师从3个方面和大家谈: 1、孩子不是从你的语言中学到自控,而是从你的行为中体会到何为自控,何为自律。 一个人,无论他想干成天大的大事,成为成功人士也好, 还是,只是守着一个50平米大的小饭馆或者10平米的小卖铺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了此一生,都需要有自控力,自律能力。 当然,你事业做得越大,自控力就要越强。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坚如磐石的自控力,能够抵抗得了外界的诱惑或者压力,比如: 手机、早恋、懒惰、考试的压力等等。 可是,一个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单是天生的,更是后天习得的。 很少有孩子天生下来就拥有钢铁般的毅力和自律。 更多的孩子,是在后天当中,在生活中,在学业上,在面对诱惑,面对困难,在父母、师长的引导,在和自己的天性中的弱点,不断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我们看出来了,自控力,是一件需要身体力行的事情。 既然是这样,更多的语言沟通,其实对自控力的形成作用是不大的。 一个孩子最幸运的事,是在他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权威: 这个权威,当然是一个凡人,但是这个成熟的凡人,能够在凡尘俗世中,在点点滴滴中,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思想有所控制。 能够在人所不能的地方,把握住自己, 让自己不被不好的情绪、不良的念头所控制,最终把握自己的人生。 让孩子看到这样一个凡人,看到这个凡人在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坚守和自控,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也许你一句话都没有讲,但是,你用你的整个生命都已经在告诉孩子: 在面对压力、面对诱惑,面对愤怒的时候,你,应该做什么。 语言永远是苍白的,行动才是真实的。 有的妈妈讲了: 孩子成绩一直往下掉,我能不着急吗? 马上要中考了,孩子却一点都不用心,我能不发火吗? 是的,你讲的很对;但是你要知道,你的自控,比孩子的成绩更重要。 因为你对自己有了控制力,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头脑清明的父母,他对自己人生就可以头脑清明地把握。 成绩是过去的,自控力产生的头脑清明,却可以创造一个未来。 二者孰轻孰重,我们一定要掂量对了。 2、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影响到孩子。 很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会一点一点丧失掉对孩子的驾驭能力,或者说影响能力。 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父母讲的话,孩子不放在心上;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孩子开始长大了,他开始用一双新的眼睛来审视自己的父母了。 这是一件好事,证明孩子开始迈向成熟、独立了; 但又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迈向成熟独立的路上,有很多旁逸斜出的小路,会迷惑他们。 他们看上去长大了,但实际上还很青涩; 他们看上去独立了,本质上却比原来更需要父母在精神上的引导了; 他们看上去急不可耐地想要甩脱父母的手,摇摇摆摆地迎接自己的生命,可是,在灵魂的深处,他们却在一遍一遍地渴望着父母引领他走出青春迷茫的沼泽地。 可是,这个父母,一定要禁得住他们严苛目光的打量。 只有经受住他们那不谙世事却又严苛无比的父母,他们才会接纳你,听你的话,追随你。 而经受不住的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位置就会让位与自己的朋友、老师,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同伴。 为了能够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接纳我们,作为父母,就一定要有一种决心: 为了你的孩子,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不是为了你的孩子,把自己搞糟,看起来像是一个发了疯的疯婆子,或者是对生活充满恶毒的怨妇。 其实,所有的抱怨和愤怒,无不是对自己无能的失望。 这样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丧失控制的父母,在正在成熟还未成熟的孩子看来,是一枚妥妥的弱者。 自然,你也就丧失了对他的影响力了。 当然,这样一种变得更好的决心,是需要强有力的自控力做后盾的。 因为成年人是最容易放弃自我,放弃向上,顺其自然向下打滑的,打滑的不单纯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还有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自我要求。 我们并不是要求父母都要成为一个强者,但一定要是拥有定力的人。 这样你才能成为家庭的圆心,才能拥有影响孩子的智慧和力量,也才能为孩子尊重和敬仰,你的一言一举,也才能有分量。 3、拥有自控力,会让你有足够清醒的头脑引导孩子成长。 父母没有自控力,就会丧失主心骨,遇到事情,自然就会乱。 我见过好多父母,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孩子就像她手头的木偶一样,被拨弄得头晕目眩。 以前有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小姑娘在我们这边上课,每次都是迷迷糊糊,可是又忙忙叨叨,完了做了很多工作,可是没有一点结果。 李波老师分析这个孩子背后的原因的时候,用了一个绝妙的形容: 他说这个孩子就像一盆水,知识就像洒在盆里的那些面,外面补课的老师,就是盆下面的那簇火,孩子的妈妈呢? 就是一根在盆里不停搅动的棍子。 越搅和越糊。 水落才能石出,宁静才能致远。 父母要想头脑清明地帮孩子做决定,把方向;孩子要想头脑清明地面对知识,面对学业、人生,就不能乱。 而是要静下心来,要在自己心里,让一切有一个沉淀的空间和时间。 怎样才能静下来? 就是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最后: 一个孩子一生中,可能会有许多次人生关键的点上,需要父母动用自己的经验、阅历和智慧,帮他做出正确的抉择。 这也是作为父母,为孩子要承担的最重要的一项责任。 所以,作为孩子的前辈和人生的引路人, 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清醒、决断、勇敢。 也一定要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自控力和自律的人,不但要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有把控,更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有把控。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样学样,而不至于稍有不顺就鸡飞狗跳;稍有委屈就吵吵嚷嚷;稍有失败,就惊慌失措;稍有得意,就洋洋自满。 比起他数学考了20分; 比起他每天沉迷网络游戏; 比起他浑浑噩噩不思进取; 比起他努力很多,回报很少; 这一切的一切, 更重要的是: 他背后的父母,是不是拥有足够的能力,控制住自己,进而帮孩子的人生掌舵,帮他顺利度过这暗礁不断、危机四伏的青春。 中、高考7天、58小时,数学破局集训 高人指点,让你的成绩节节升高! 点击这里,了解详情,或者电话咨询400-9917-186 王老师 线上课程学习交流群 各位家长大家好: 阳明教育线上课程上线半年,很多家长关心的是,这么好的课,我家孩子应该选择哪些?购买完成后如何使用?使用过程中有疑问怎么办...... 线上课程学习交流群告诉你! |
|
来自: 昵称30134560 > 《孩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