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CRISPR 关键专利今日判归张锋团队

 jdycs1234 2017-02-16


图片来源:Nature, Dana Verkouteren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药明康德”(ID: WuXiAppTechChina


当地时间2017年2月15日,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传来重磅消息——该部门宣布,隶属于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继续保有2014年获批的 CRISPR-Cas9 应用专利,也让这项革命性基因编辑工具的专利之争大体尘埃落定。


三行文字,决定了这项专利的归属(图片来源:STAT)


毫无疑问,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是本世纪最为重要的生物发现之一。2015年,《科学》将它评为年度突破;助力这项技术诞生的科学家们也先后获得了有“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在分子生物学界影响深远的“格鲁伯遗传学奖”(Gruber Genetics Prize),以及表彰重大生物医学突破的“沃伦·阿尔珀特奖”(Warren Alpert Prize)。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能取得今天的成功,绝非一名科学家的功劳。2012年,Jennifer Doudna 教授与 Emmanuelle Charpentier 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确认 CRISPR-Cas9 系统在体外实验中能“定点”对 DNA 进行切割。两个月后,Virginijus Siksnys 教授在 PNAS 上发表了类似的研究。这些论文表明 CRISPR-Cas9 系统作为基因编辑工具的巨大潜力。


2013年,张锋教授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他们首次在哺乳动物内应用了 CRISPR-Cas9 系统,并确认它能在几周内建立起小鼠的疾病模型。此外,张锋教授的团队也首次在人体细胞内成功地用 CRISPR-Cas9 系统完成了基因编辑


张锋教授团队率先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应用了CRISPR-Cas9技术(图片来源:STAT)


科学突破需要群策群力,专利申请却并非如此。201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博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先后向美国专利及商标局递交了 CRISPR 应用的专利申请。2014年4月,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为后者率先颁发了专利,而前者的申请至今未得到批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为,Doudna 教授与 Charpentier 教授等人的研究在CRISPR的应用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博德研究所获得的专利值得商榷。2016年1月,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并于今日做出判决——三名法官认为“no interference in fact”


业内媒体 STAT 在一则报道中指出,这短短的四个单词,意味着博德研究所在2014年获得的关键性 CRISPR 专利,与加州大学递交的专利申请有足够多的不同


CRISPR相关专利申请一览


“我们递交的专利并非首个与 CRISPR 应用相关的专利,但它们是首批描述这一发明用于哺乳动物基因组编辑的专利。” 博德研究所在当地时间2017年2月15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提到。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的专利判决并不会影响 CRISPR-Cas9 系统在科学界的应用。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博德研究所乐于将突破性的发现分享给全球科学界,造福人类健康。因此,博德研究所也将继续与 Addgene(非营利性质粒库)合作,分享这一重要研究工具。自2013年以来,全球59个国家的2000多家研究所已经从 Addgene 处获得了37000多个与 CRISPR-Cas9 相关的质粒与试剂。此外,博德研究所也在今日发表的声明中宣布,将继续为业界的合作伙伴们提供相关研发工具。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年仅34岁的张锋博士受聘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并作为“下一代领袖”(Next Generation Leaders)之一,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在报道中,《时代周刊》认为他的工作给 CRISPR-Cas9 系统带来了巨大变革,让科学家们能够完成先前不敢设想的工作。如今,我们有望能清除每一个受感染细胞中的艾滋病病毒,或是治疗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症等经典的遗传疾病。甚至,科学家们已经畅想利用它来攻克癌症的可能。此外,它也能在植物的基因组中得到应用。这能带来全新的生物能源,或带来性状更稳定的作物。


我们期待看到 CRISPR-Cas9 带来更多有望造福人类的应用!


参考资料:

[1] FOR JOURNALISTS: STATEMENT AND BACKGROUND ON THE CRISPR PATENT INTERFERENCE PROCESS

[2] Broad Institute prevails in heated dispute over CRISPR patents

[3] 张锋教授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编辑基因组的下一代领袖


阅读更多

▽ 故事

· 惰性气体都“脱单”了!中国学者获得首个稳定氦钠化合物

· Nature 封面:AI 诊断皮肤癌胜过职业医师,“手机验癌”或可期?

· 孤独危害健康,从每一个细胞开始

· 投文章总被拒?听听期刊编辑的干货建议

▽ 论文推荐

· 港中大生物物理学者在细菌中发现新的集体振荡规律 | Nature论文推荐

· 彗星上的甘氨酸 | Angewandte Chemie 论文推荐

· 中国发现的丑萌生物化石,又让我们对祖先又了新猜测 | Nature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Science 等一周论文导读(上)| 2017年2月第1期

· Science 等一周论文导读(下)| 2017年2月第1期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