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心经系列之十一:有了对“受”的欢喜,便可以人神相通

 sxs861 2017-02-16




我每念到“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时候,对《心经》译文的简约不简单都有膜拜的冲动,对中国文字的喜爱又有加深。如果按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格式翻译“受想行识”,那显得多累赘啊!而智慧的法师用“亦复如是”四字就全部表达了,由此可见中国文字之美。


“受”是接受,承受,感受。不管好的坏的,愿意的不愿意的,都谦虚面对,坦然担当。每个人因各自不同的因缘来到世上,对天地万物,父母世人都怀一份感激,没有条件没有缘故地面对一切恩情与侮辱。天生我,地养我,我只是这样“承受”的天地过客。“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不拘形迹。


“受”虽然有受恩和受辱之分,但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中包含有选择,有拒绝,有贪婪,而“受”不是这样的,“受”是无缘故无心思的,受是“空”。


看关于动物生存生活的电视节目,对“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会有很真切的感悟。食草动物的迁徙,顺从,食肉动物的攻击,杀戮,看它们面对干旱,面对死亡,面对孩子,觉得他们经常比现代人更懂得神的旨意。


“受”是生存的感激,布施的慈悲,爱意的领悟,有了对“受”的欢喜,便可以人神相通,就像诗人郑愁予在《独树屯》中的句子:在祷告中大家是这么肯定的/我们是应着启示去开拓更远的/处女地,这棵树啊/是无罪的,教堂是完好的。



-上期精彩-

感悟心经系列之十:在若有若无的机缘中自有天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