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今天怎样做老师(唐朝霞)
2017-02-16 | 阅:  转:  |  分享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的理念、模式、方法、手段、底蕴尚不足以支撑面向未来的教育,你如果不想让自己贬值,而希望自
己增值,最好的窍门就是尽可能地给自己投资。“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在工作中,不要吝啬自
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当然不是不强调时间成本),不断探索,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让我们给大脑更
多精神的食粮,给心灵更多成长的力量,给生命更多感动的理由……那么,我们的教育将变得更加智慧而灵动!我们将成为学生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
地位的教师!成为教育园地的希缺资源!谢谢!



唐朝霞让自己
成为“稀缺资源”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一名受学生、家长、领导喜欢的
优秀教师。一个优秀教师是有专业尊严的——“不跪着教书”,是最基本的信条。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用自己
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有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绝不会“跟着风跑”;绝不会“不知所措”;
绝不会“惟他独尊”;绝不会“找不着北”!有专业尊严、专业自信的教师,也特别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特别珍惜每一次能让自己
专业提升的机会。专业自信源自于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宽泛的人文视野,较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你具备了这样的专业底气,就拥有了专业自
信。假如你不是天才
蒋子龙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人们经常听到和
见到天才、成功者和幸运者的故事。可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假如你不是天才,你就不活了吗?活,当然还要活的。而且还都想活得更好一些。
那么你将怎样胜出呢?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敬业。敬业精神,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尽管你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天才,通过敬业
却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媒体曾盛炒过一个惯偷的经历,他叫刘金华,偷偷摸摸大半辈子,监狱
、拘留所经常进进出出,快60岁的时候看到大墙外有一个孩子走过,心里猛然一动,自己都这般年纪了,白来世界上走一遭,最后连自己的骨血都
留不下。于是幡然醒悟,洗心革面,要重新做人。他最后一次从监狱被放出来,找不到工作就去捡破烂。捡破烂竟拾金不昧,几次捡到居民丢
失的贵重东西,千方百计都要归还到失主手里,并捎带着清理卫生和维护治安。时间一长,被物业公司招为保安。一个贼竟当了保安,居民大哗,
纷纷抗议。物业公司却力排众议,为他打保票。岂知,有他当保安就最懂得怎样防盗,贼们也不敢再光顾那个居民区。后来他成了各小区争相招纳的
保安,原来的居民区为了留住他,将闲房给他住……管理学专家陈鸿桥在其专著《16节科学管理课》对于“敬业”有过十分精辟的
论述:任何人,通过敬业都可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凭这个口碑就可以走遍天下,成为个人的护身符、无价之宝,永不会失业。这是因为敬业者
都善于发现学习的机会。这是无需交学费、不必有多高的级别就可以得到的学习机会。那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为干得好而学。而学习的机会中,
就常常包含着发财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说得更直接些,在这个竞争激烈、淘汰神速的商业时代,现代人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
个人为提高自己的工作市场价值而进行的投资。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
慧。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对某个人是有用的机会,每一天的某个机会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绝不会再来的
机会。当你精于算计,事事计较,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他人的时候,也就把学习甚或是成功的机会让给了他人;相反,“当一个人把敬业变
成一种习惯时,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好活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的过
程中享受快乐。”陈鸿桥先生有言:“敬业是快乐的,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奉行实用主义,只追求眼前实惠的人,常误以
为敬业是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对老板有更大的好处,殊不知敬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不敬业只“敬钱”。“钱”也难以惠顾你。因为“钱”
要依附于“业”,“业”不强何以生“钱”?现代教师
,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浓重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一个太讲求实际、过于功利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一个功利的人如果
看不见近在咫尺的实惠,是绝对不肯付出努力的。一位哲人说过:眼睛盯住功利的人,反而得不到最大的功利。有两种
海鸥,一种把飞行当作觅食的手段,因此,竞逐的范围主要在海岸边的船舷。争食的目标主要是水手施舍的残羹。另一种海鸥,却只把飞行当作飞行
,因此等它把飞行的技术练习到飞得最远也是最快的时候,虽然没有把觅食放在心上,但它却可以享受到内陆与远洋的山珍海味。
现代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执着热烈的爱,明白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
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把学生放在心中”,是教师职业的价值与快乐。有了这样的自觉追求,达到或接近这样的境界,就会把教师这
个职业当作“天职”,即成为内在生命的需要,不管外在条件多么恶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认定自己天生是当老师的料,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
做教育的守望人,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的理想主义。同理,当一个教师只是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当一
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就会产生太多的不满,太多的抱怨。他绝不可能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我们虽然没有显赫的官爵,可是,我们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虽然没有丰盈的钱囊,可是,我们
拥有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学生对我们那份至真至纯的爱。我们的劳动将换来春色满园,桃李芬芳!
——唐朝霞
敬业,使自己成为“专才”!不安于现状主动改变自己一个有趣实验引
发的思考有一个叫做煮青蛙的著名实验,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做的。实验是这样的:先把一只青蛙冷不防地丢进煮
沸的水中,由于青蛙反应灵敏,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用尽全身力气跳出水锅,安全地逃生了。30分钟后,教授们又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
次在锅里放满了冷水,然后把这只曾经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去,这只青蛙在锅里欢快地表演着它的游泳技巧。接着,他们又不断地
将水加热,这只青蛙不知大祸降临,依然在水中怡然自得,它还以为是在泡温泉呢。当它感觉到情形不对时,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全身瘫软,只
好呆呆地躺在水里,最后终于翻起了白肚皮。故事要讲的道理很简单,比喻人在危难时候常常能爆发潜能,拯救自己。然后
长期处于一个安稳的状态,人也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是非常可怕的,缺乏危机意识,等于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不管你
扮演什么角色,不管你现在多么成功,也不管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多么舒适,都必须主动改变自己,以应对环境的恶化。伟大教
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不安于现状的教师!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为什
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第
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学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所谓人间事事皆
学问。狭义的学问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已知和未知。对单纯学习者既学且问所得到的知识就是学问。对于开创人,探索是求知的过程,学问
就是探求探索。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我们是教师,是“三耕族”,(周一贯语)
一是“舌耕”,“舌耕”要卓有成效,主要靠“目耕”养足底气,认真读书,博览广识,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顺手拈来。还要以“笔耕”反思教学
,记录经验,抒发胸臆,方成师道。周一贯先生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为范,仿写的三段文字,可让我们体悟到教师专业成长
的真谛。“舌耕”铭为不在高,启蒙为尊;酬不在丰,百年
树人。斯是教坛,担当神圣。学而不显厌,诲人不知倦。专业本朝阳,一心为明天。可以诉宏志,抒才情。去利禄之争斗,除名位之浮沉。师生如挚
友,童心养天年。在下云,何累之有!教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你想让学生喜欢你、聆听你,试
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当老师的言说能让学生养
耳、养心的时候,沟通将变得丰富、愉悦、精准、细腻、微妙。要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教师,不得不下功夫锤炼自己的语言素养。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获得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这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否则,学生听课如同受刑。清晰简练、生动新
鲜,或妙趣横生,或富有哲理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一节课心存期待。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情感
、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把冗长的讲得简短,把复杂的讲得简单,
把抽象的讲得形象,把空洞的讲得具体,把呆板的讲得生动,把沉闷的讲得活泼,这就是魅力。
语言幽默是一种智慧,表现在教学中更是一种艺术,教学幽默借助于语言来传达,当然也少不
了情感的对流。法国学者让·皮尔说过:“幽默是一种抚慰人生的善意的微笑。”笑给人以愉悦和美感,良好的教学幽默具有增强情感弥漫性和提高
情绪感染力的作用,它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成令人愉快的精神享受,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乃至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教师的学识、
才智通过幽默教学艺术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智慧。教学过程中那些善意的调侃、风趣的穿插,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轻松和兴奋,从而更加关注所
学内容,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以幽默的方式指出学生的毛病或错误,能让学生在发出会
心或羞涩的一笑中收到效果。幽默往往充满爱意,它对增进师生情感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教育教学中加入“幽默”的润滑剂,来避免良言相告反因
“忠言逆耳”造成的摩擦危机。批评中的语言幽默通过双关、讽刺、影射、移就、模拟等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暴露人们的错讹之处,既不伤害人的
自尊心,又能达到教育目的。所以说,益智明理的幽默,折射出的是教师真善美的心灵之光。学生用“其中”
造句,“我其中的一只左脚受伤了。”老师批语:“孩子,你是蜈蚣吗?”“我的妈妈又高又矮又胖又瘦。”老师批语;“孩子,你
的妈妈是变形金刚吗?”“我的弟弟长得欣欣向荣。”批语:“弟弟不是植物人吧!”“我爸爸陆陆续续下班了。”批语:“
孩子,你有几个爸爸呢?”“目耕”铭智不在高,多读养心;身不在
富,有书就成。斯是教业,博识为本。目织亿万里,神交五千年。哲思纸上得,学识读中生。可以会先圣,交今贤。无邪说之乱耳,少蝇利之熏心。
后生得呵护,薪火赖传承。在下云:何劳之有!定能生慧,静纳百川。教师应该是儒雅的静得下心来读书的人。阅读的意义,首先在
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除了阅读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书籍,了解相关学科前沿的教育教学动态外,还要广泛地涉猎一些人文
类的、历史类的、科普类等专业外的书籍。当你有了大量的阅读,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那时,你将拥有语言的合金,你的课
堂就可以顺手拈来,纵横捭阖,少一些苍白,多一些色彩;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厚重
;少一些呆板,多一些灵动。这样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再就是阅读在客观上能给我们的专业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我们的教
育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厚积薄发的态势。读书,可以让我们成为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有良知、有尊严、具有批判与创造
精神的“不跪着教书”的“教书匠”。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我们教育的诗性;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高超的
教育智慧,赋予我们教育的灵性;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宏阔的课程视野,赋予我们教育的活性;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远大的职业境界,赋予我们
教育的神性。
“笔耕”铭才不在高,有勤则灵;识不在玄,有诚就行。斯是斗室,唯我独耕。笔驰云霄上,脚踏大地行。一句三思得,乐从心
底生。可以品韵味,抒性情。无是非之乱耳,少应酬之劳顿。胸臆得宣泄,精神获飞升。在下云,何苦之有!教师要勤于动笔,写
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的经验、体会文章,教育教学论文等,参加课题研究,这样才能不断地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没有
一个教师可以单靠培养和训练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是导致一部分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另外一部分却不能的一
个重要原因。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教师是育人的表率,如果教师是一个阳奉阴违、阿
谀逢迎、没有“公德”,也没有“私德”、的人,工作吊儿郎当没有责任心、不会感恩的人,教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有道德的教师是有责任心的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损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父亲为了使小里根
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才把赔给邻居玻璃的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人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然
而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的这种做法才使得他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因此,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做负责任的表率。还要培养
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工作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一个有道德的教师是会感恩的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学会去感激别人是
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诗经》中就有“投桃报李”之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
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处处都有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应当时时处处对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我们只有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
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才会变得豁达淡定,宽容慈善,坚毅从容,才会用微笑去对待事业、对待岗位、对待人生。
一个有道德的教师是有宽容之心的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化害为利,化敌为
友。毕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宽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
友。他们一起做生意时,有了收入管仲总会多拿一点,鲍叔牙不认为他贪心,而认为他有孝心,要赡养老母。他们曾一起参军打仗,进攻时管仲总是
落在最后;撤退时,他又总是跑在前面,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而是觉得他是因为家中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后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管
仲终于成为一代名相。而他们的友谊也因宽容而变得更加牢固。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一个有道德的教师是懂得自律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管何时何地,人前人后
,都能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不做蝇营狗苟之事。汉字“信”的结构就是人言为信,因而无信不足为人。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俗话说“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一个人丧失了财富,可以失而复得,如果丧失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了品德,于是一切都丧失了。
诚实的人总是忠于自己的良知,即便是在有急需时,也都能够不为贪一时之财而放弃自己的尊严。一个诚实的人不会违法乱纪投机取巧
,因此也较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及支持。所以说诚实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因诚实而获得财富的例子俯拾皆是。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
,远胜于学识之力!“每天四问”,可以有更多丰富的新内涵。当人的想法越来越少,就会
变成一个“行者”,变成一个按照别人的生活方式过日子的人。陶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谆谆教导,也同样提醒着我们今天的教师,不
要安于现状,要善于反思,善于学习,在不断反思学习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每一个名师的专业成长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可以
研究借鉴他们的成长过程,这样会得到很多启示,从而来寻求一条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路径,使自己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是有忧患意识的教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说过的,
今天,日本人变成了这么一句话写到他的小学教科书中。“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任何事物都会萎靡懈怠,从而走向颓废甚至灭亡
。”培养竞争意识有了百花的竞相开放,有了树木的竞相争荣,才有大自然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美妙。有了每
个人的力争上游、发奋图强,才有整个社会的万船竞发、繁荣昌盛的景象。《生命的林子》
一文中法门寺老方丈对玄奘的一席话耐人寻味:“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像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
向上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
就成了薪柴啊。”要竞争就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成闪光的金子。提
倡文明竞争。在竞争中促其向上,促其发展。防止为了竞争而使绊子、耍手腕,不择手段,不要在心中种下嫉妒的毒蒺藜。学
会合作提升你的竞争力大自然中区区弱小的生命种群要得到生存延续,它们都懂得团结合作,何况我
们人类!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孤军作战,已难顺应历史的潮流。只有团结
合作,互利共赢,才有更多的出路。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而且要心
中想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而且是卓有成效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为一个教师要学会与领导合作、同事合作、家长合作、学生合作……科学育人调动学生个性优势尊重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只有分析了解学生个性特征,才能找到调动其性格优势的切入点,才谈得上因材施教。
心理学者通过科学测试,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性格特征发展的状况进行组合式分类。了解其分类状况,有利于教师实施教育。
高素质型智力水平优秀且性格特征良好者低素质型智力水平较低且性格特征不良者中素质型智力水平中
等且性格特征中等者性格优势型智力水平中等或较低但性格特征良好者智力优势型智力水平优秀但性格特征中等或不良者
利用期待效应获取最佳教育效果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来自一个美妙的传说。美国心理
学家罗森塔尔将其命名为期待效应。期待效应是教师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热爱之情而暗含的希望在学生身上获得应验的现象。学
生若能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真诚的期待,那份关爱,那份期待,就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情感性期待学生都有渴望得到教师理解和尊重的心理,我们如能以诚相待地尊重、关心、爱护他们,多一点“真情投入”,他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内心世界的大门,教育教学就会取得良好效果。评价性期待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公正的评价,合乎学生实际的评价,对学生能起到促其奋发向上的作用。反之,则往往起到消极的作用,有的甚至令其伤心,导致心理倾斜,筑起不信任防线。富于激励性的公正评价,能极大地鼓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委任性期待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具体化为委以力所能及的任务,就是委任性期待。这种期待能满足其心理需要,也是一种鞭策和鼓舞。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他们会更自信,成长得更快。处理性期待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巧用期待一般应注意:允许学生有思考、改正的时间;在方法上,尽量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如学生希望不要在班上公开,不要在丢人现眼的地方谈话,不要告家长……应认真考虑学生的心理。否则,容易出现教育中的“抗阻”现象。期待效应的核心,是平等的师爱。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而能够唤醒那熟睡的巨人的,就是平等的师爱。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