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花语:明明是爱情花,到诗人笔下变了味儿

 茂林之家 2017-02-16

文/时间领主

1

蔷薇,代表着爱情和思念。盛开的蔷薇,给予人对爱情的憧憬。

蔷薇,是恋的开始,是爱的誓约。花虽然会枯萎,心中的爱却永不凋零。

然而, 这样一种代表爱和思念的花朵,在古代诗人眼中,却跟爱情并无半毛钱关系。在他们的笔下,蔷薇仅仅代表着繁茂的自然景象,借以表达自己喜爱愉悦的心情而已。

且看李白的《忆东山二首》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东山是东晋贤相谢安隐居处。其位于浙江上虞,山旁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处;山上有谢安所建白云、明月二堂。诗中的“蔷薇”、“白云”、“明月”看似随意,都不是信笔写出,既是自然景物,又是人文景观,可谓一语双关,借此抒发诗人对谢安隐居生活的向往,令人叫绝。

再如韩愈的《题于宾客庄》——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榆树的果实和车前子在路面到处都是,蔷薇花的藤蔓倒垂在水中,竹笋则穿出了篱笆。即便门前没有车马来往,但看看这些景象也可以知道,春天回来了。诗人用“榆荚”、“车前”、“蔷薇”、“笋”等物象,来衬托春天的勃勃生机,表现了愉悦的心情。

唐代诗人徐晶的《蔡起居山亭》,也是很好的咏蔷薇诗——

文史归休日,栖闲卧草亭。

蔷薇一架紫,石竹数重青。

垂露和仙药,烧香诵道经。

莫将山水弄,持与世人听。

亭台草厅是人休息玩赏之处,而亭边见蔷薇,更让人顿觉清爽恬适。

唐诗花语:明明是爱情花,到诗人笔下变了味儿

2

在《全唐诗》里,写蔷薇的有200多首。

大体而言,大部分诗作中的蔷薇,是作为春天茂盛的物象,用以表达诗人的愉悦、欢喜之情。但也有诗人拿蔷薇寄托思念之情的,多用在女诗人笔下,如薛涛的《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其一——

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

何事碧鸡孙处士,百劳东去燕西飞。

终归还是女性心思缜密些。薛涛在这首诗中,看到蔷薇花开,就很自然地将其与爱联系起来,并由此想起孙处士。当初,两人可能相约春天一起郊游,结果蔷薇花开了,隐居在碧鸡的孙处士,不知为何却不见踪影。自己只能看着白劳东飞、燕子西飞。

而刘商的《代人村中悼亡二首》其一,也运用了相同的意象,借蔷薇表达思念之情,不同的是,这里的思念是对亡人的悼念——

虚室无人乳燕飞,苍苔满地履痕稀。

庭前唯有蔷薇在,花似残妆叶似衣。

人没了,所以是虚室,只剩乳燕飞来飞去。同样以为没有人,苔藓都长了一地,脚印也很少。庭院里,只有蔷薇花在盛开,想起亡人,只觉得这花像上了残妆,叶子却像衣服一样。与其他的蔷薇诗反其意而用之,反而给人一种很深的思念、忧伤之慨。

唐诗花语:明明是爱情花,到诗人笔下变了味儿

白居易也写过不少蔷薇诗,其中一首也是怀人之作,且看《和王十八蔷薇涧花时有怀萧侍御兼见赠》——

霄汉风尘俱是系,蔷薇花委故山深。

怜君独向涧中立,一把红芳三处心。

在诗人眼中,花开时节的蔷薇涧,正是因为有了王十八(王质夫),而成为人间最幸福的地方。鲜花怒放之际,想起不仅是王质夫一人独赏美景,其实还有诗人自己,以及在朝廷当官的萧侍御,大家心里共同挂念着故人旧景。

“怜君独向涧中立,一把红芳三处心”,构思精巧,运力绵远,堪为千古名句。

唐诗花语:明明是爱情花,到诗人笔下变了味儿

3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初夏情趣图。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让人读来就感到心旷神怡。

蔷薇,被视为三月花语。花瓣的露珠是晶莹的泪珠,点点滴滴,诉说着无限的忧伤,诉说着无尽的爱恋,诉说着不变的情怀。且看杜牧的《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该诗可谓真正体现了蔷薇花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还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全诗通篇写景,却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让人一咏三叹。

作为与杜牧齐名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有蔷薇诗,表现的意境更为精微、深幽,请看《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阳光洒在纱窗上,微风拂过,窗扉轻轻摇动。空旷的屋子里,独自以罗帕拭手,窗外春事将尽。步入院中,回廊四合,寂寞涌现。孤单一人无伴,只听得鹦鹉学舌之声,满园的红蔷薇开得正灿烂。蔷薇谢后,春天也就过去了,正如青春的流逝,让人无可奈何,只闻鹦鹉之声,却不见当年之人。

这样一首闺怨诗,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该诗不同之处在于,它避开了正面抒情,全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怨情,但整体的氛围却渲染得淋漓尽致,闺中少妇百无聊赖的幽怨气息,仿佛要穿透屏幕,扑面而来。

唐诗花语:明明是爱情花,到诗人笔下变了味儿

相比起上述诗作,贾岛的《题兴化寺园亭》更是独辟蹊径,借用蔷薇“好看不中用”的花瓶之貌,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极为难得——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池,不过是兴化寺园亭中的小小局部,却要“破却千家”,整个园亭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可想而知了。即便如此,你兴建园子,起码要栽种桃李吧,春华秋实,春天可以观赏,到了秋天就有果实可吃。你却弃之不种,反而种起了华而不实的蔷薇。秋风一起,蔷薇花落,荆棘满庭,你才知道如此做的可悲下场。

孟棨在《本事诗·怨愤》中说:“岛《题兴化寺园亭》以刺裴度。”文宗时,裴度为中书令,大肆建造兴化寺亭园。此诗反映了中唐“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最末一句,蕴藉含蓄,讽喻之意,溢于言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